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香江大佬的亡妻(8)+番外

作者: 小胖柑 阅读记录

股票经纪?这下总算是提醒她了,自己那个年代股票操作已经非常简单,只是通过券商接入通道购买,但是这个年代,股票电脑辅助交易可能刚刚起步,股票购买需要通过券商,也就是这里称为股票经纪行进行操作。

她根据上面的地址找了几家离家近的,打电话过去,咨询了一下如何开户?如何看实时行情?

连着打了几个电话,好几个对她带着口音的粤语不耐烦,也有能听懂,但是说不清楚。

原主才来这里一年能学到这个地步很不容易了,更何况到她这里都二转手了,还有很多专业术语,内地和这里的讲法不一样,她说看空看多人家就没办法理解。没办法只能用英语,她以为在金融行业混的,还是港城这边,哪怕是八十年代,应该英语也是不错的,然而沟通依旧有些鸡同鸭讲。

还是搭地铁去中环的联交所看看?至少她在早上的电话中知道了,目前所有的股票经纪行都在证券交易所,或是总部在那里,或者那里有办公室,因为所有的有牌照的股票经纪人都要在联交所大厅进行交易。

地铁过来还算方便,樊琪仰头看崭新的大楼,多方询问之后知道,正门是联交所的大门,而各大股票经纪行,是在另外几个门进去的,找到了门口,在底楼的墙上找到了各家经纪行的铭牌。

樊琪决定先拜访这家叫长兴经纪行,她搭了电梯上二楼,从电梯出来,看到玻璃门内,有汉白玉底上金字LOGO,走进去跟前台招呼:“小姐,我想要在贵公司开户,不知道应该找谁?”

前台是个软糯的妹子,认出了她,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樊小姐啊!我给你接股票经纪。”

她打电话进去,不一会儿走出来一位穿着香奈儿套装的年轻女士,前台妹妹说:“许小姐,樊小姐想要找股票经纪。”

这位许小姐神情十分倨傲,走到樊琪面前:“请跟我来。”

樊琪跟着她去了边上的会客区,看着对方坐下。

虽然樊琪在家炒股多年,好歹她也在投行干过几年,一般接待客户怎么可能这么潦草,至少应该进一间会客室吧?也许年代不同,或者是港城地皮一直紧张,交易所这里的办公室租金价格高昂,所以没有会客室?

樊琪跟着坐下,见对方眼皮子抬了抬问:“你有多少资金?”

“两万港币。”

这位许小姐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不再理睬她,站了起来跟前台的妹子说:“你入职没有接受培训吗?我们这里没有哪个经纪人接五十万以下的CASE?我们的时间很宝贵的。”

这话说得那个前台妹子战战兢兢,连声说:“对不起,许小姐,我不知道。”

“以后就知道了。”

那位许小姐再也不理睬她,高傲地往里走。

樊琪全职炒股这么多年,资金量不大的时候,不用跟人打交道,而资金量上亿之后,她已经凭战绩封神,在券商那里有专属客服经理伺候,一直被捧着的她,什么时候被人这么说过?

看着那个前台妹子,她在那位许小姐背后说:“许小姐,你说话的口气,很没礼貌。”

这位许小姐转过身来,看着樊琪,嘲讽地笑:“我是实话实说啦?樊小姐,不如你再卖力多拍几部三级片,攒够五十万再过来。”

这话一出,引来了这家经纪行其他工作人员的侧目。

樊琪脸上挂不住:“我不跟你计较,你的品性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再见!”

樊琪转身往外走,听见背后这位股票经纪的声音:“不知道一个艳星能有什么高度?”

“也不一定啦!金小慧不是嫁给了珠宝商吗?”有人还附和。

“你以为港城的富豪会要一个北姑吗?”

樊琪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对她恶意满满?无论杂志上形容原主为“北地胭脂”还是说这个小姑娘嘴里的“北姑”,都是对这些年从内地南下港城讨生活的女性歧视性称呼,甚至特指从内地来的失足妇女。哪怕原主参演了风月片,她不偷不抢,也是靠自己本事赚钱,凭什么被叫“北姑”?

樊琪摘下帽子,露出了素颜全貌,转过头一双眼盯着这位颧骨有些高,嘴唇略厚,穿着一身香奈儿套装,手腕上戴着一支满钻伯爵表的股票经纪。

樊琪年纪轻轻就成了国内数得上号的游资,一直混的短炒论坛举行聚会,流出照片,一下子引爆了论坛,除了说她颜值高之外,还有人说她的眼神跟她的操作手法一样犀利,一点儿都不像她的昵称那么可爱。

这个说法还得到了参加聚会的几位大佬的支持,说她长得好漂亮,但是气场太强大,感觉不太好亲近,有人总结,她的气场是因为成功来得太早,没有被世俗磨平了棱角,反而养出了“姐就是拽”的骄傲。

在场的人,谁都没想到,银幕上眼神迷蒙,娇媚性感的女星会有这么压迫的眼神,而被她直视的这位股票经纪连大气都不敢喘,樊琪走到她面前:“小姐,不要以己度人,我对港城的任何一家豪门都没兴趣。还有,我建议你这张嘴最好用洁厕灵洗一下,实在是臭不可闻。”

说完,樊琪戴上帽子,转身离开。然而,又走了几家,其实结果一样,能够直接接入场内交易员的,都有进入门槛,五十万的门槛真不算高,而像她这样的小散户,他们建议她去交易所的场外柜台,或者直接去营业厅买股票。

第6章

◎满满恶意◎

中午樊琪在麦当奴买了一个汉堡,下午听那些经纪行职员的建议去交易所,场内当然进不去,能看到的就是各家经纪行派出的场外柜台,场外柜台上,放了很多交易的宣传页,有的是详述细则,有的是说各家经纪行的佣金不同,她收集了各家的这些宣传页,看着来来往往的股民去柜台上买卖股票,也看着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却长时间不更新数据。

樊琪问了身边的老伯,老伯说数据上下午各更新两次,滚动更新。这么长的时间老母鸡可以变鸭了。

下午收盘,樊琪离开交易所,走到海边,坐在海边的长椅上,海风吹在脸上,她想让自己清醒,当下别说大单流入流出,分笔信息,个股异动了,就连要看个实时股价都难。

这样的条件下,只能利用现有信息,做一个周期的中线了,中线对买入和卖出的点位要求没那么高,八六年到八七年是港城股市最疯狂的时间段,从一千七百多点,一路高歌猛进到三千八百点。用中线赚钱是没问题,不过作为一个短线炒手,在这样的大牛市里搞中线,她恐怕会手痒得起泡。

怎么办?原主在港城,认识的也就是姓汪的导演和演艺圈里那些人,现在她连那个导演都得罪了,再说就是没得罪又怎么样?人家图的是她的身子,自己又不可能为了解决手痒问题去卖身。

这个时候的股市对她来说真的是熟悉又陌生,难道不能把她扔到两千年后吗?至少那个时候可以互联网交易,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直接接入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