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曼婚(383)

曼娘笑着瞧刘妈妈一眼:“妈妈您去外这么几年,越发谨慎了,我不过是怕婆婆她老人家吃完晚饭就这么歪着,到时积了食不好,特地说几句笑话哄婆婆开心呢,结果没想到吓到妈妈,倒是我的不是。”说着曼娘就起身作势行礼,刘妈妈忙倒不敢,曼娘这才重又坐下,说再过几日就是徐明楠的喜期,已经备了礼,特地把礼单送来给陈大太太过目。

陈大太太接过看了看就道:“你这人就是太谨慎了,先不说徐陈两家的交情和别人家不一样,就算看在郡主份上,这礼也不能和别人家一样。”说着陈大太太就唤丫鬟:“去,把我那柄雄精如意和蜜蜡佛手拿来给小舅爷添上。”曼娘忙起身谢了才道:“就晓得婆婆您会往上面添,我啊,才故意这样的。”

陈大太太啐她一口:“现在比原来好了,原先初嫁过来时候,还害羞不说话,现在可不会这样了。”说着话,丫鬟已经把如意和佛手拿来,曼娘接了交给自己的丫鬟,到时添在礼单上就是。说完徐明楠的婚事,又说起初小姐的婚事来,她已定亲,吉日在明年三月,曼娘的意思,陈二奶奶素来待陈大太太恭敬,虽说初娘子和她不同母,也是娘家亲戚,想请示陈大太太,拨五百两银子交给陈二奶奶,她愿意给初小姐添妆也好,交给初大少爷备办喜事也罢,全由得她。

陈大太太自然赞好,赞完好却不由皱了下眉:“只是不晓得姨奶奶,晓不晓得这边的情?”曼娘笑了:“那边姨奶奶也就由她去,媳妇平日瞧着,那边表少爷和表少奶奶,都是通情达理的人,旁的不说,那边表少爷就一直压着姨奶奶让她别刻薄媳妇。这样的人,已是难得的。”

陈大太太点头:“当日我记得那位初太太,最是通情达理的,表少爷既是她教出来的,教的不错也平常。只是可惜这么个好人,怎么就有个那样不疼侄儿的儿子?”这件事曼娘听陈二奶奶提起过,忙道:“那位初三爷却不是初太太教导的,当日初家在京城为官,没有迎老太太进京,就把初三爷留在家中,想来这久离父母膝下,难免有些怨气。”

“这话不对,既是代爹娘尽孝,那就是十分荣耀,哪能有怨气?看来这娶媳妇一定要娶好。”陈大太太这话题转的也十分快,曼娘淡淡一笑又说些别的话。等这些长篇大论的家常话说完,夜色已深,曼娘也就回去歇息,除了徐明楠的婚事,还要预备过年的事情,真是一年到头不得空闲。

转眼就是徐明楠的喜日子,头四五日曼娘就住回徐家帮忙料理,等到大喜那日,陈家更是全家出动贺喜。徐启了了一桩心事,在那迎接客人也笑的合不拢嘴。徐明楠更不用提,早早就起来梳洗,穿好衣衫就在那走来走去:“吉时怎么还没到?”

这话惹的丫鬟婆子们笑个不停,曼娘笑着推他出去:“你好生帮爹爹在外迎客吧,这新娘,飞不了。”怎么不急?徐明楠用手摸摸头上插的金花,从今儿起,自己就是有家有室的人了。想到这徐明楠的唇角就往上扬,十二万分喜欢。

众人见他如此,笑的越发开怀,新安郡主摇头道:“初见他的时候,还是个没有三尺高的幼儿,现在竟要娶媳妇,等媳妇娶回来要给我生孙儿,真是过的快。”曼娘笑着道:“母亲您这是又盼孙子又嫌自己老了。”新安郡主细一想也笑了。

徐明楠站在门口迎接客人,却在想着花轿什么时候到,猛地面前多了一个人,徐明楠抬头一看不由笑了:“冯兄许久不见。”

作者有话要说:感觉作者好忙,既要顾着这又要顾着那,还要想新坑

☆、292、口舌

292、口舌

可这京城办婚事,也有一定之规,不能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曼娘看着陈二奶奶,久久没有说话。陈二奶奶笑了:“别总觉得我委屈,三婶子,我掏心窝子说一句,我在陈家这些年的日子,是过的越来越好的,我又何必为了争一时之长短,闹的大家都不欢喜?”曼娘点一下头就道:“那等过完年,就让人去算日子,齐家六月任满,这婚事总不能晚了七月。”

任满后在京城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办女儿婚事,这也是常见的,可这滞留的时间不能太长,毕竟王官比不得地方官,全靠了俸禄过日子,而京城什么东西都贵,总不能叫齐家在京城停的日子长把老底全给花光。那还怎么回家乡过日子?

陈二奶奶也点头,妯娌俩商量定了,也就去回陈大太太。

陈大太太对振哥儿的关切程度是远远赶不上那几个别的孙儿,不过偶尔遇到事了提一句罢了,此时听的婚事要提前,不过说了句,太年轻了些也就丢开,吩咐曼娘先支一万银子办喜事,不够的话,再添补一些就是。

曼娘应是,赵氏正好也过来寻陈大太太,听了这话先恭喜了陈二奶奶就对陈大太太笑着道:“这一眨眼振侄儿就要娶亲了,我这也有桩喜事想请婆婆帮衬帮衬。”陈大太太哦了一声:“你那边的几个孙儿年纪都小,哪有什么喜事,你别唬我。”

赵氏抿唇一笑:“是我娘家侄儿,今年十四了,算着年纪,和大姐姐那边的外甥女差不多,我**子也瞧过外甥女,赞不绝口的,我就想求婆婆帮衬帮衬,把这婚事给定了。”说的是雅言,陈大太太不由盘算起来,曼娘微微诧异,但见赵氏笑容满面也不好说,只是轻声道:“这门亲,总要先问问大姐姐的意思。”

陈大太太嗯了声就道:“说的是,你们这就把你们大姐姐请回来,我问问她的意思。说起来,四奶奶的侄儿我也见过,很清俊的一个孩子。”赵氏又加上一句:“也不是我王婆卖瓜,我那侄儿,虽比不上徐小舅爷那般英俊非凡,相貌也算出众,人品也不差,不然我怎好意思和婆婆开口。”

话都到这份上,曼娘也就让人去请陈铭眉,自己和陈二奶奶继续去忙家务。等出了门陈二奶奶才道:“说起来,只怕是弦歌外甥女当日出阁时候大姐姐露了些家财,才被四婶子瞧上的吧?”赵氏喜敛财,不过因前面有韩氏这个例子在那,于是赵氏也只能多说些好话,敛些小财罢了。

曼娘不由淡淡一笑:“这也平常,世间人挑媳妇挑女婿,哪个不是望着嫁妆多些、家资丰厚些?不然我也不会在这头疼你侄儿的婚事。”向睐姐儿求亲的人家不少,可曼娘总要细细衡量,再加上有新安郡主在旁,多是被婉言回绝了。

那些被回绝的人家里面,也有因不满而有流言传出的,不外就是陈家这么挑剔,到头来只怕寻个癞头女婿。这些话曼娘偶有耳闻,都叮嘱众人把这些话压下,但以女儿的聪明,谁知道她听到多少?

陈二奶奶已经笑道:“为女儿寻门中意的亲事倒也常见,你何必在这烦恼这个?再说了,那些得不到就在外面怒而说些别话的人,侄女没嫁过去,那是侄女的福气。”曼娘笑着应是,睐姐儿已经从外面走进来:“娘,方才戚府送来年礼,女儿收了,又备了回礼,还请娘过目。”

上一篇:莺莺传 下一篇:十样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