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44)

作者: 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还得从长计议啊……”

曹操那边,也在和幕僚商议司马家与五胡的事情。

自从南朝皇帝开始和司马家对线之后,就没他们曹家父子什么事了。于是主持人干脆把他们的直播权限收回,免得被误伤。

曹操一看不再直播,可以畅所欲言了,赶紧询问心腹谋臣:

“司马家该当如何处置?”

司马家在东汉末年经营得不错,颇有声势,不是能轻松干掉的。虽然乱世中灭一两个家族不难,但这些家族背后可都有关系网。

上一个灭人满门的董卓下场可不太好。

面对主公的纠结,郭嘉一语点破:

“此事不必我等动手,多的是人想要司马懿的性命。”

就连平时惯爱明哲保身的贾诩也坐不住了。

鬼知道五胡乱华时自家后人有没有受到波及?汉末这种情况都有不少世家大族栽跟头,更遑论胡人肆虐的时期了。

于是他张口就是一策毒计:

“主公不若暗中推波助澜,挑拨脾气酷烈的豪杰出手。为保万无一失,还可趁他人动手之时下杀手。待事成,再将一切推出去,假作与此事无关。”

只要外人没证据,哪怕再怎么怀疑,他们曹公也是清清白白。

更何况,谁会闲的没事为司马家伸冤呢?是嫌这家子带来的麻烦还不够糟心吗?

曹操缓缓点头:

“就依二位先生之见。”

说话间,天幕中的骂战已经结束了,以南朝皇帝完胜作为结局。骂够了的皇帝们神清气爽地下播了,被骂个狗血淋头的司马家也被主持人清了下去。

清完主持人还看热闹不嫌事大地表示:

【司马先生,为了奖励您此次采访的配合,我这边给您开一刻钟的权限,让您的直播影像出现在司马炎及八王的天幕前。您现在可以畅所欲言,对着他们尽情训斥了。】

【您请——】

所有人:……

这是看出来刚刚司马懿想骂儿孙没找到机会,特意

给人补上的啊。

司马懿才不会浪费这一刻钟单纯骂人呢,他很快想到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那头传达一些信息。

比如教导这九个蠢货怎么度过此次难关。

就算无法彻底搞定,能暂时稳住局势也是好的。

结果,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过去,那边啥也听不见,全是“哔哔哔”的屏蔽音。

主持人温馨提醒:

【开权限是给你教训不肖子孙的哦,不是让你开课教学的,你不骂人的话我就把权限收回了。】

司马懿:……

很好,他现在有骂人的冲动了。但不是骂儿孙,而是骂这个主持人。

主持人见状遗憾摇头:

【看来司马先生是不打算教育他们了,那算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让我们进入下一环节。】

其实第一个环节222本来想看的是曹操和司马懿对线的,结果开始的风头全被刘宏和曹丕抢了,后头又变成了南朝皇帝对线。

南朝皇帝也就算了,好歹沾点边,可是刘宏???明明这也不是刘宏的专场啊!

刘宏:……

被稀里糊涂拉出来挨了一顿怼的刘宏现在非常想骂人。

人是你拉的,你还嫌弃朕抢风头,你要脸吗?

然而没人在意刘宏的意见。

主持人已经开始cue下一位嘉宾了:

【现在有请专访栏目的第二位受邀嘉宾——孔夫子!大家欢迎!】

主持人自己带头鼓掌,啪啪啪。

后世儒生们顿时精神一振,也下意识跟着鼓掌,啪啪啪。

两晋的那些破事他们早就通读史书知道了,并不是特别关心。但是孔夫子出场,这就是儒学界的大事了,必须给予重视。

哪怕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鼓掌,大家也一丝不苟地送上了热烈掌声。然后用他们殷切期盼的小眼神,直勾勾盯着天幕,耐心等待着。

只见天幕中的其他的直播分屏全部消失,换成了一个新的分屏。

在那个新屏幕的后面,是一位身高一米九、肌肉发达、体格庞大的山东大汉。哪怕年纪大了,也能看得出他的战斗力不俗,和后世弱鸡一样的文人完全成两个极端。

九尺大汉冲着镜头微微一笑,带来了十成十的压迫感,仿佛轻轻拍过来一巴掌就能把人扇懵。

——很多时候,就是这种笑得最慈祥的汉子,打人才最疼。

儒生们:………………

儒生们裂开了。

这真的是孔夫子吗?天幕没请错人???

第23章 娱乐:名人专访3

孔武有力的孔夫子一出,成功震慑住了所有后世儒生。

秦汉时期的人倒是见怪不怪,这个时候都是讲究君子六艺齐备的,文武全才比比皆是。没人觉得文人就必然柔弱,哪怕有谁看着身形单薄,上阵杀敌也不怵。

但是后面几个朝代就不一样了,儒学发展到了鼎盛,也被曲解到了鼎盛。重文轻武的口子一开,完了,大部分书生都装备上了“手无缚鸡之力”这个终身debuff。

此刻,不少人都不肯相信天幕上这人是孔夫子。只是碍于天幕的特殊性,没有傻到开口质疑罢了。

主持人根本不去搭理他们,只向夫子问好。

孔夫子还是很慈和的:

“主持人你好,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老夫不会藏私。”

就是一口山东话有点魔性。

其实不同时空的人语言都有比较大的差异,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语言的变更比文字的变更还面目全非。再加上地域不同,各地又有自己的方言,那就更乱了。

幸好222装备了最先进的翻译成程序,会自动翻译所有人说的话、书写的文字,在呈现给不同人的时候,自主选择最容易让对方理解的哪一种语言文字。

就比如现在,某个村子里的百姓,他听到耳朵里的就是本地方言而不是本朝官话。

不过……

那百姓有些见识,早年在码头做过工,他信誓旦旦地对妻儿说:

“这位文人老先生肯定是济南府那一片儿的人,这口音太对味了!”

他妻子恍然大悟:

“我说呢,怎么腔调听着怪怪的。”

之前出场的几个嘉宾,要么是说的官话不带口音,要么就是南边的,自带南方口音。

这对夫妻自己就是南方人,所以他们听着觉得可亲切了。什么口音?根本没有口音!这个话不说得挺标准的?

百姓们听着乐呵,还跟着学山东口音,儒生们却觉得脑瓜子疼。

在他们的幻想里,孔夫子应该是个身形单薄的老者,一身学者气度,举止优雅,说话也得是标标准准的官话。

因为他们接触过的老学究就是这么讲究。

但孔子不是的,学者气度和举止优雅倒是有,其他人的就算了。不仅如此,那一口山东嗓实在是洗脑,儒生们听多了都要被带歪了。

主持人自己倒是完全不受影响。

还有闲心感叹一句齐鲁之地自古就这个口音,千百年居然都没变,离谱啊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