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秦始皇直播胡亥玩死大秦(90)

【这样的度量衡倘若不统一,国内经济必然混乱。任何人要出行外郡,都得记住七种“权衡”与“度量”,极为不便。】

非秦朝的平民百姓仅仅是看着天幕中那七种“权衡”与“度量”,就已经感受到那份麻烦,双眼好似转成蚊香。

还好、还好这个甚么……始皇帝,把这些都统一了。

至于秦朝的黔首,除了秦人外,对此都不太乐意——他们眼中没什么功绩不功绩的,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秦人打过来后,强迫他们去记另外一套度量衡。十分麻烦,记不住还要被惩罚。

他们看着天幕,看着天幕中的秦始皇命人立碑,将此功绩刻在琅邪山上。绿植重重叠叠,天际风云变幻,仿佛经历沧海桑田,数千年过去,石碑上旧痕又添新迹,新迹又成旧痕,朝代变换,这石碑象征的始皇帝功绩,永恒不变——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有百姓看不懂文言文,有书生在旁边轻声译意:“统一器物度量,统一书写文字。日月照耀之处,车船所到之地,无不遵奉王命,人人得志满意。”

能立出这样的石碑,当年那位始皇帝,所历岁月该是多么峥嵘啊。

【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皇帝下诏,依秦制规定全国度量衡标准。】

【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

【量制以合、升、斗、桶为单位。】

【皆以十进为定量。也就是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量制亦是同等定量。】

【而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没有规矩,也就是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这一套度量衡制度,是华夏第一套完整的度量衡制度。其囊括了度量衡的重量、长度、体积等等单位,代代相传。】

【朝代更换,度量衡不变。】

【在秦朝之后,大一统的标准,除却土地统一,法令统一,还有度量衡统一。】

【每一个朝代都要颁发新标准器,制定本朝的度量衡制度,如此,才是政权一统。】

【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是何政?】

【历朝历代承袭秦之中央集权制!】

【历朝历代承袭秦之度量衡!】

【——度量轻重,生乎天道。】

秦末。

章邯被五花大绑,压在项王帐外。

天幕所播放始皇帝之功绩如同编织成一张巨网,笼罩着这座军营,今日之前的喧嚣都被泯灭,无人敢高声,生怕惹怒项王。

项羽猛然甩起帐门行出来,那力道十分之大,布料重重发出抖动的“啪”声。

“秦法……”

他死死盯着天幕,周身气压低得将士几乎无法呼吸。

“只是一个十四年就崩塌的朝代而已!凭甚——”

凭甚会有那么多朝代追承!

章邯强撑着支起身体,喉咙口已倒涌上血腥味,他仰面看向项羽,话语毫不留情地戳进其心中。

“项王,你要败啦,哈哈哈哈哈!”

如果没有这个天幕,他会彻底认降,会忠于项羽。

可——

这天幕出现的太及时了。

在他未曾彻底心死时,令他重新见到陛下,便再无法甘心去侍奉他人。

章邯话音刚落,项羽暴怒的视线便如雷霆般转瞬即至。

“你说什么!”

章邯仰着头,对他淡淡一笑。

“百代都行秦法,可总要有一代先做此事,才能使秦法流传下去。”

——他避开了那个“政”字。

“项王看不起秦法,那个君临天下的人,怎么会是项王呢?秦法可不是宝马,能够自行择主,它需要人去选择。”

而秦法若不够好,下一任皇帝怎么会去选择它呢?自己创立一套法度不好吗?

……

“汉承秦制!”

夏无且露出微笑。

他是始皇帝的侍医,足足活到汉武帝刘彻的时期。

他经历过秦的崛起,翻越过秦的废墟,咸阳大火烧毁宫室,也几乎烧烂了他的灵魂,可汉皇帝从废墟中翻出秦制,应用在自己的朝代中时,又好似往他破败不堪的灵魂中注入生机。

那是他们陛下呕心沥血,一点一滴立起来的制度,它很好,它不该被埋葬!

我想……

我想好好看着,秦制能有多优秀!

“我看到了!”

夏无且想要高声,却又怕惊恐天上画面,心潮在澎湃,他却温声细语:“陛下。我看到了。”

——磅礴绚丽的历史篇章,不论如何变奏,曲中都蔓延着秦律。

第73章 李斯:“六国之人不服陛下统治,但千百年后……

度量衡之后,就是文字一体化。

【始皇帝想要用中央集权制度替换世卿世禄制度和分土封侯制度,如此,就需要统一的文字来向全国发布命令,宣传政策。】

【地方上,各县也需要统一的文字来向始皇帝上书事务。】

【而在秦国一统后,各县缺吏——】

随后,天幕列出各县缺吏人数的表格。

这些都是史书上不会记载的。

清朝。

乾隆皇帝看着那张表格,吩咐臣子们都学一下——尤其是财政方面,以后所有财政记录,都按照这个表格计。

大臣们:“……”

这……看来还得重新想一套贪污后做假账的法子。

汉朝。

汉武帝刘彻啧了一声:“居然这么少人。那个……什么县来着?一百零四人名小吏,居然缺了三十五人。”

卫青仔细看后,接着说:“还有……长吏三人,缺一人,只得一人。”

虽然不是每个县都这样,但足以证明秦朝多缺底层工作人员了。

看到表格后,刘彻就感觉脑子里某个答案呼之欲出:“原来如此!”

卫青捧场:“陛下在说甚么?”

刘彻:“早听闻始皇帝管天下之事,无论小大皆需上书,每日都要批阅一石公文……”

——就是一百一十斤。

“如今看来,除却那始皇帝勤政外,还有一项缘由,恐怕就是为了维护这郡县制度。”

不然,郡县制度因为官吏不够而崩塌,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汉初也不会选择秦制了。

天幕也将始皇帝不批阅完各地文书不休息的一幕投放出来——

【始皇帝用他的坚忍,完全撑起了官吏不够的秦朝,维护着郡县,维护着中央集权。】

【这些文书皆用小篆——便是将昔日的秦文,史籀大篆进行整理、简化而得来的文字。】

【在书同文字之前,七国所用文字皆不同。】

同时,天幕里放出七国的所有文字。

那一个个形状不一、写法不同的字看得人眼花缭乱。

【哪怕是秦文,本身也并未统一,明明是同一个字,有的增加偏旁,有的减少偏旁,有的偏旁在左,有的偏旁在右。还有偏旁倒立的。】

【比如“阳”字,七个国家能找出一十八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