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欺世盗命(409)

作者: 群青微尘 阅读记录

十二月廿四,淮阴,一道委巷中。一位着直裾深衣的儒生模样的青年在陋庐中执帚,昨夜下了雪,像铺着满地白毯,天色濛濛的发青。柴扉上传来轻叩声,青年抬首望去,只听得有人在扉外道:

“叨扰了,射阳先生在否?”

青年走过去,放下笤帚,开了柴扉,门外站着一个蓑笠少年,一身雪白道衣。青年愣了一愣,道:“舅公已故去三年了。”

那道衣少年听了,似是有些茫然。青年打量着他,心里亦是一片迷茫。舅公耄耋而去,竟有交结这般年轻的小友么?还是说此人是个不为人知的庶子,来此地寻亲?

道装少年似是看出了他的疑惑,揖礼道:“在下乃慕先生之才者,偶阅先生大作,恨不得焚之以饮膏蜜,而使肝肠改易。”他垂下头,目光里盈满伤悲,“只是在下久居别地,竟不知先生已然仙逝,实乃大憾也。”

那青年亦赶忙还礼,道:“小生乃吴公表外孙邱汝洪,得足下如此钦慕,舅公泉下有知,定会大喜不已。”

道装少年与邱汝洪寒暄几句,恳求着让他看看吴公昔日手迹。邱汝洪知舅公一生清苦,诗文多不为世人所知,且他正致力于搜集其旧稿,付梓刊印,有知音前来,他自是欣然接受。少年踏了门槛,入了旧日书斋,阅了些旧日存稿,当看到一句词:“安排事,付与天公管领,我肯安排?[1]”时,少年不禁莞尔而笑,道:“哪儿是‘天公管领’?吴公早连天公都管领得了!”

汝洪不知他意指何物,但约莫明白这说的是舅公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颇得时人喜爱。道装少年笑起来时恰有一束天光入窗,衬得其人肌清骨秀,目如明星,仙气袅袅。汝洪不禁心颤,心道:这少年生得好似仙人也。

道装少年微笑道:“在下也是捉刀人,只是文章常苦无人问津。正是在在下意冷心灰之时,得吴公之书一观,感动太息不已。于是便知乏人问津也好,就此埋没也罢,文章总是要作下去的。只要下笔,天公地母唤之即来,可若不落笔,纸上便终究空空如也。”

汝洪似有所感,与他再闲谈一二句,深觉这少年似非凡人,竟也颇通诗书,且通晓的诗书里有许多现世已散佚的篇目。当谈起舅公遗作时,他更是两眼放光,滔滔不绝,教汝洪更是欢欣。不知觉间天色近暮,两人虽相谈甚欢,却也只得依依惜别。

那道装少年临行前,汝洪恭敬揖手,问道:“不知兄台文章大名为何?小生欲拜读则个。”

少年笑道:“说来也不算文章,是一册书,叫‘天书’。”

“天……书?”汝洪正惊诧。又听那少年道,“除了我之外无人能入眼的,不读也好。不过有无人读这文章也无关紧要,因我已打算将这文章作下去了,哪怕要赔上一辈子也好。”

汝洪不知说甚么是好,最后问道:“相谈甚久,仍不知名姓,实是失礼。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道装少年笑道:“你今夜便知道了。”

两人在暮色里分别。天上飘着小雪,像飞了满世界的玉蝶。汝洪锁了陋庐,回首一看,却见那少年已然不知所踪,寒风飕飕,空林净荡,似是一开始便无人造访过。

回府邸的路上,汝洪怀着满心疑惑,思索再三,只觉那少年眼熟,却不知在何处见过。

回到家宅,只嗅得香气自灶房而来,今儿是祭灶的日子,灶上已摆满了糖瓜、浮元子和饴糖,他随着家眷一块儿祭拜。进酒时抬头一看,只见灶房北面贴着一幅神画,黄衣披发,虽不算得像,眉眼却很是熟悉,与他今日见过的那人面目大体吻合。

汝洪愣住了,目光在神画上流连。

神画边上写着字儿:“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汝洪定定地看了半晌,忽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敬神时失笑是大忌,家眷们惊慌地望向他,可汝洪却心里有了底。窗外小雪扑扑簌簌地下,将窗棂染得洁白,像极了那少年的道袍。

他恭恭敬敬地一揖,在香炉里添了三支香,拜道:

“见过司命真君。”

第八十章 穰岁不祈仙

光阴如流而逝,悠悠千载已过。

易情在凡世里寻了个落脚处。他拈笔落字,墨点变作巍巍群山,墨痕化成潺潺流水。他依着记忆,画出了天坛山。正如他往昔在紫金山中一般,他建起了草庐,在其间置书斋几案。此后的千百年间,他深居简出,一心伏案撰写天书。

这是一件孤苦清寂之事,所幸他曾经历过一回,这回却不觉难捱。起先天地里只有他一人,唯有山鸟啼鸣与他相伴,晴风荡漾,他登至峰巅,往下张望。偌大的天地为他所掌,如今这山河画卷仍为白纸一张,需由他来添墨。他将是建世的神明,却也将是一位终究不会为人所知的神明。

建起一个世界有多难呢?至少在易情看来,此事绝对难于登天。匠人营造宫室,须有地基、柱础、立柱、斗拱、雕梁、瓦顶、木骨泥墙、格子高栏、门页等物件,而他要建造的却是拥有数不胜数的琼楼玉宇的凡世。这山间万木、穹下鸟兽困住了他千万年,待再来营建人世,又是一件大活计。所幸他早有蓝本,只需按着往昔的记忆书写便好,可最教他苦恼的是缘线。重写一遍天书,便意味着要将这红线重排罗织。

于是日复一日,他坐于山居之中,不胜其烦地摆弄着纸页上的缘线。人的命理精巧繁复,犹如一盘乌鹭残局,哪怕动错一子,也会落入死局。日子悄悄地溜去,不知觉间,百年如弹指一挥,猝然消逝。山上水流花落,杨垂荷绽,雁翔长空,朔风呼啸,四时之景轮换,他案上的书页亦如垒石,渐渐高耸厚重。

山下渐渐有了人息,起先是村坊,后来成了小镇和闹市。人们繁衍生息,安生乐业,却不知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由一位他们终身都不会知其名姓的神灵而撰写。写乏的时候,易情会爬到三清殿的灰瓦顶上,望着山下的袅袅炊烟,看着扎小髻的女孩儿出落成着齐腰襦裙、抹着朱粉的少妇,再到弓腰黄发的老妪,凡人生生死死,宛如花谢花开。

易情注视着他们,从生到死,他守望着凡人的年月。

有一回他伸出手,发现围绕在身周的墨迹淡了,像轻袅的烟丝。在他构建的这个世界里,神明虽仍存在,可不再会成为凡人的主宰。世人忘却了他的神号,不再对他上供,他的宝术在日渐衰弱。而历经千万年光阴,他的魂心亦在渐趋黯淡。对神明而言,生命的终结并非是死,而是遗忘。

“不打紧,在那之前,我会完成整册天书。”

易情自言自语道,他注视着凡民,神色哀伤地微笑。

这是一册极完满的天书,凡世会福运充盈,虽仍有苦难,但那会教凡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将会由他来接受。这册天书的书牌会空白一片,作者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