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弟弟是暴君(67)+番外

“皇兄!”英王蓦地抬高声音,打断了他的话,声音如冰。

“好好好,你不爱听,我就不说了。”宣武帝意外的好脾气,庆幸道,“还好蛮奴没有完全像你,没有死抱着规矩面子不放,闯了大祸居然还知道抵死不认,自己把马脚藏得好好的。”

轻城在一边听得汗哒哒:这个似乎,好像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吧,您身为一国之君,这样语带夸奖地说出来,真的不要紧吗?

宣武帝却越说越赞赏:“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心里已颇有成算,这一手玩得当真漂亮。反而是太子,被个十一岁的孩子拿捏住,实在叫朕失望。”

英王不客气地指出:“谁叫你只有这样一个宝贝疙瘩,从小就顺风顺水惯了的。”

也只有这个弟弟敢这么和自己说话了。宣武帝叹道:“朕与皇后,对他确实太过宠溺了。不过,”他语气一转,语重心长地道,“太子终究是太子,今后是要继承朕的江山的。蛮奴是他的弟弟,朕只希望他们兄弟连心,蛮奴能成为太子的左臂右膀,就和你我一般,委实不希望两人之间有什么龃龉。”

英王目露警惕:“您究竟想做什么?”

自己这个皇兄素来不会做无缘无故的事。上一次对自己这么苦口婆心,推心置腹,还是看上了自己的得力干将,钱粮军师詹庆余,向自己借人,把人放到户部去帮忙的时候。

皇兄一直忽悠自己,会把人还来。结果,眼看着詹庆余都做到了户部尚书,即将入阁,他才反应过来,这压根儿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了。

宣武帝清咳了声:“我打算让蛮奴出宫开府。”

出宫开府?就是要叫赵蛮独立出去了。英王神色顿变,立刻问道:“您打算给蛮奴什么爵位?”

宣武帝道:“他到底年纪还小,我想着还要多磨练他两年。”

“所以?”英王追问。

宣武帝又咳了一声:“所以朕打算先给他一个奉国将军的封号。”

英王冷笑:“皇兄还记得臣弟出宫开府时是什么爵位?”

宣武帝当然记得:英王是他胞弟,太后嫡子,宣武三年出宫开府,他心疼幼弟,一开始封的就是亲王。赵蛮的身份比不上英王尊贵,可到底是个皇子,他的皇子又少,赵蛮算是第一个出宫开府的,按理说怎么也该混个郡王。

宣武帝头痛地揉了揉额角:“朕也知道委屈了蛮奴,可他身世特殊,实在不好太招人眼,又是因为特殊原因提早出宫的,太子面上,也不好太抬举他。朕以后总会补偿于他。”

所以,他说来说去,终究还是要蛮奴为太子让位。

英王沉默下来,却也知宣武帝只是告知他罢了,自己并不能改掉对方的决定。半晌,他开口问道:“皇兄打算怎么补偿蛮奴?”事已至此,他只能尽可能为赵蛮争取利益。

宣武帝道:“朕已下令,蛮奴待遇比照郡王。另,诏令翰林院挑选名师大儒,赴奉国将军府悉心教导蛮奴。”赵蛮的学习事宜一直是他和英王的心病,他下了决心,趁这次机会一并解决。

英王皱眉:“翰林院举荐的人能教好蛮奴?”

宣武帝道:“一个不行就找两个,两个不行就再换,总能找到合适的。”

英王不满意:“这不是白白耽搁时间?”

宣武帝无奈:“或者你有更好的办法?”

英王要有办法,就不会病急乱投医,委托轻城找人了。

两人一时僵持在那里。

轻城在一边装了许久隐形人,弱弱开口:“那个,送三弟去西岭书院怎么样?”自上次姜羡鱼提过西岭书院后,轻城就找人详细了解过这个书院。

西岭书院的山长今山先生是宣武七年的两榜进士,学识渊博,尤善实务,为官时断案如神,退隐后一心办好书院,他的书院不问出身,因材施教,文武双修,是能学到真本事的。

最出名的一个例子便是梁阁老的小儿子梁休,梁阁老五十岁时才得了这个嫡子,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梁夫人溺爱,把孩子宠得不像话,小小年纪就成了京城有名的纨绔。

梁阁老一管他,梁夫人就哭天喊地,拦着连根头发丝都不让碰。梁阁老实在没办法,又见儿子越来越不像话,一狠心,将人送去了西岭书院。

今山先生和梁家约法三章,将人留在书院两年不给回。两年后,梁公子回相府,竟已是脱胎换骨,行事周到有礼,甚至下场考中了秀才,把梁阁老夫妇喜得跟什么似的。

经此一事,西岭书院名声大噪,更叫人趋之若鹜。

她越了解越觉得西岭书院适合赵蛮,只苦于赵蛮困在宫中,不方便求学。如今,宣武帝要赵蛮出宫开府,这个最大的困难便不复存在了。

“什么西岭书院?”英王离京日久,消息已经不灵通。

宣武帝倒是知道:“荣恩说的是罗今山办的那个书院?”

“姓罗的办的书院?”英王微愣,现出不快之色。

英王认识今山先生?看上去似乎挺不待见对方的样子。轻城迟疑:“可是有什么不妥?”

宣武帝道:“这小子狂妄得很,连朕的官都不愿做,朕几次派人请他,他都爱理不理的。对了,我记得你和他打过交道。”

英王点头:“他在朝廷为官时,我们曾经合作过一阵子,确实是个有本事的,就是性子古怪了些,和我有过一些过节。”

听他口气,似乎还不是一般的过节。

轻城失望:“不行就算了,先按父皇的法子试试看吧。”

“不必试了,”宣武帝是了解过西岭书院的,稍稍思索,拍板道,“荣恩这个主意好,就去罗今山的书院。那小子有点本事,应该能制住蛮奴。”

轻城:“……”宣武帝这话说的,怎么感觉好像自己给赵蛮挖了个大坑?

宣武帝解决一桩心事,十分高兴,兴致勃勃地道:“还有一事你帮我参详参详。”

英王道:“皇兄,时候不早,我该准备出发了。”

“耽搁不了你多少时间。”宣武帝道,“还是蛮奴的事。他既然要封爵,总不好再混叫小名了。朕寻思着,索性一并将他上玉碟,特意为他拟了个名,你看合不合适?”

英王问:“什么名?”

“赵淳,”宣武帝凌空写下淳字,解释道,“质朴敦厚谓之淳,而有后福。这个名字可好?”

“不好,”英王丝毫不给宣武帝面子,一口否决,“和蛮奴不配。”

轻城也觉得宣武帝这名字起的不配,赵蛮和淳朴两字,当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宣武帝不服气:“那你有什么好名字?”

英王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道:“国之重器谓之玺,皇兄既然希望蛮奴以后成为太子的左臂右膀,自然是要他做国之栋梁的。不如为他起名叫赵玺?”

轻城一下子睁大了眼睛。

第47章

安顺宫破败如故。

赵蛮将包手的白布胡乱扯下,团成一团随手往外一丢:“总算不用再绑这劳什子了。”掌心的伤势已基本痊愈,疤痕却还未掉,他握了握拳,只觉活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