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慕林(927)

反正万隆回京一趟,也成不了大气候。婆婆平昌侯老夫人是断不可能为了一个庶孙,驳了自己这个娘家官职高的儿媳脸面,其他几房的人更是没把万隆放在眼里。他一个没有功名又没有资历的小年轻,就算能跟着袁小将军去京里露一圈脸,又能怎么样?他正经连个武职都没有,骑马都骑得不够利索呢!还能从此加官进爵了不成?

万太太忍了这一口气,默许了万隆回京,但她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不可能真的象是他亲娘一般,还替他打点什么行囊。这种事有王姨娘和丫头们干就行了,用得着她操心么?偏偏亲家文氏还要特特提出来,倒显得她这个嫡母不够慈爱一般。

万太太没好气地道:“他姨娘自会料理妥当,用不着我操心。”然后企图迅速把话题转回自己感兴趣的范畴,“周家闹了这一回,周家二房是犯了众怒了,只怕越发吵着要分家,真不知道周老夫人心情如何。不过那位周三爷,素来是个安静老实的人,没想到他还能有这么大的脾性,真真叫人意外。我还以为他是个怂货,只会对哥哥嫂子的行径忍气吞声呢。本来今儿这事儿也跟他无关的,没想到最终是他跳了出来。其实徐夫人打的是周四姑娘的主意,周二太太打算叫四房的女孩儿替亲闺女受罪,根本没有周三爷的长女什么事儿呢!周三姑娘瞧着教养挺好,却不是什么美人。徐夫人真打算施美人计,也不会把主意打到她头上!”

文氏怎会不明白万太太的想法?她原也不打算多管姻亲的家务事,只是有些话必须要先说清楚,才一定要开这个口罢了:“只要是事关儿女,做父母的自然要考虑周全。徐夫人今日为了私利,能把周四姑娘的终身当儿戏,焉知将来就不会打上周三姑娘的主意呢?况且周家还未分家,周四姑娘也是周三爷的亲侄儿,心里自然是气恼的。这都是人之常情。就比如隆哥儿大冬天的要出远门,别说你们是他父母亲人了,便是我们做岳父母的,心里也要担忧不已。这样的天气实在不是赶路的好时节,无奈公务要紧,只能多替孩子准备周全些,叫他路上少受些罪了。”

说罢她就让丫头捧了一个大包袱出来,里头是一件镶皮毛的紧身小袄,非常暖和,原本是给谢璞做的,预备给他新年穿官服参加各种大仪式时穿,如今先让给三女婿吧,叫针线上的人将原本给万隆做的那一件稍改改尺寸,补给谢璞就好了;另外还有一双精制的羊皮靴,原本就是给万隆定做的新年礼物,也提前给他;至于零碎的手套、腰带、帽子什么的,就不必赘叙了,最后再另备上一托盘的银锭,是给万隆准备的盘缠,足足二十两。

这不过是岳家给女婿的临别礼物,意思意思而已,关键是够实用。万太太却看得心中生闷气,觉得亲家是在暗示自己这个嫡母不够慈爱周全,连庶子路上的穿戴与花销都没准备。她原本确实是什么都不打算给万隆的,但文氏备了这么一包袱,经她的手给了万隆,她就不可能真的一毛不拔了。就算来不及准备什么衣裳鞋帽,好歹盘缠是必须要给的,还不能比亲家的二十两银子少了,否则她这个嫡母再无所谓,万参议这个父亲也是要丢脸的。

这不是什么外人知不知道,议不议论的事。谢布政使是万参议的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有些话他能问,万参议也瞒不过去。万太太若不替丈夫维持住面子,回头丈夫就该埋怨她了。

她顿时没有了再聊周家八卦的兴致,随口跟文氏聊了两句家常,便要起身告辞了。

文氏也不强留她,只微笑道:“十六那天宴请袁家两位夫人的时候,亲家到不到园子里去?这是难得的机会。袁老夫人在北平城里很有名望,亲家顺道拜见一番,也是好的。”

万太太无精打采地道:“罢了,我如今正装病呢,好歹也要装到小年夜那天,中途上哪家赴宴都不方便。也就是这条街上住的都是知根知底的自己人,我才没那么多顾虑,还敢上亲家这儿串门子罢了,否则我就要一直待在家里,把这场戏唱完了,才好向王妃娘娘交代呢。”

不过,虽然她不能出席谢家主持的宴席,倒还没忘记这原是布政使司衙门全体官眷出面宴请袁家婆媳的活动。文氏固然是东道主,但布政使司衙门各层官员的家眷都是要出一把力的。万太太也不例外。

所以她就提了个建议:“前儿听说亲家是打算在宴席上请南戏班子唱几出好戏助兴的。我也觉得袁老夫人在王府的宴席上已经听过北戏了,咱们再顺着袁夫人的喜好,请南戏班子来唱一回也好。可今儿我才听人说,巡抚夫人的宴席要在亲家之前,她家就请了最好的南戏班子去唱《岳母刺字》。若亲家也这么做,岂不是显不出咱们布政使司衙门的本事了?!只怕这助兴的法子,还要再想一想。

“我这两日在家中无聊,我儿子心疼我,倒是从外头街上请了个有名气的说书先生来,说的就是袁小将军擒敌国大将军王的戏码,说得很是精彩。亲家不如也请那说书先生来试一试?好歹比一味的南戏班子新鲜有趣些。”

第990章 说书

万太太说完这个提议就走了。

她身为布政使衙门辖下官员家眷的一份子,按理说是应该为文氏牵头的这场宴请袁家婆媳的大宴出力的。然而偏偏她又不方便出席,甚至不好公然参与集体讨论,自认为能提这么一条建议,便已经是出了力了,也没去理会后续,直接就走了人。

她还想继续八卦周家的小道消息,不想听亲家如何优待她的庶子这个女婿呢。

不过文氏也没把她的态度太放在心上。跟万太太相处了这大半年,文氏早就把对方的脾气摸清楚了,故意说那样的话,一是不想继续说周家的闲话,二则是想为三女婿万隆争取一些出门远行的福利。哪怕谢家可以为万隆打点一切出行所需,也没有包揽一切的道理。万隆是万家的儿子,他又不是谢家的上门女婿。万太太身为嫡母,看这个庶子不顺眼,不想理会他的事,可她到底顶着万隆母亲的身份呢,也没少从谢万两家的联姻中谋得好处。好处已经落到她手中,那么该尽的职责,她也不能逃脱掉。

倒是万太太提议的说书先生,似乎还算是个比较新鲜的主意。文氏又让人把女儿谢慕林唤了过来,跟她商量这主意是否可行。

谢慕林觉得还算可行:“袁小将军在边关是怎么立的大功,我们在北平城里都不是很清楚,就更别说远在真定的袁家女眷了。倘若能更清晰地了解到袁小将军擒拿敌军时的英勇表现,袁老夫人与袁夫人都必定会更加欢喜吧?只是说书的人需得谨慎挑选,说书的底稿我们也要事先审查过,必得说得够好才行。再者,时间已经很紧了,十六就是开宴正日,咱们来得及找人吗?”

文氏便道:“万家的公子能从外头街上找到现成的人,说的现成的书,我们怎会来不及呢?只是平日里消遣请个说书先生来家就罢了,大宴当日,来的多是女客,除了各家太太奶奶们,也有许多年轻姑娘,贸然请个外男,就有些不大妥当了。哪怕是位白头苍苍的老人,也难免会有人抱怨呢。我想着,城里也有几个女先儿,素日里进出官宦人家,给太太奶奶们说书解闷的。我就知道几个口齿伶俐又懂礼数的,挑两个来说本子,也是一样的。只是那说书先生的本子不知好不好,女先儿们也不知能不能在几天内尽快练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