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幸福生活(196)

作者: 一个木头 阅读记录

朱兰芳就哭道:“妈妈不用太伤心,总是我们命苦罢了。”

母女两个人在房间里掉泪说命苦,没有帮的人。就有人去回了太夫人。

太夫人会了客听了有些不高兴,背地里拉了贴身的刘妈妈道:“难道我又做错了事情,好心接了来,总比两个女人流落在外面的好吧。怎么没有一点高兴的神色,总是背地里哭,又抱怨。王爷不是也在忙着他们家的事情,你到要经点心,听听她们背地里都说些什么,不要做了好事还落了一身的抱怨。”

刘妈妈答应了,她是听过太夫人说了他们家的事情,忙笑劝道:“遭了这样的事情,哭几天总是有的。她们并不知道王爷的书房是不能乱进的。三房的七老爷做一个小吏官,家里人并没有什么见识,平时来给您请安,还觉得自己过得挺好的,不用求人似的。”

并不是人人都象太夫人年青的时候一样有见识。

太夫人也笑了道:“你说得很是。”又让人:“好好对她们。”衣服被褥早就送去了。忙完了,这才又和刘妈妈商议事情,见玉妙睡下了,让请了祝妈妈,杜妈妈,邢妈妈等跟了玉妙的妈妈来,笑道:“虽然是上午上学去了,下午也找一个时间让妙姐儿去看看房子。本来是想早收拾了的,又怕她不中意,就放下来给她自己收拾去。你们抽个空子带了她去,别羞了她。”

明说了是一定不好意思看新房的。

几位妈妈喜笑颜开,邢妈妈是从沈家带来的,对这门亲事是越来越满意,大家坐在太夫人房着,争着说好听的话。

“姑娘过了门,您抱了孙子,那才叫热闹呢。”说得太夫人也高兴得很。就象是孙子就在眼面前一样。

因邢妈妈是沈家带来的,太夫人特意与她商议:“妙姐儿不在,咱们才好说这件事情。她外祖父家竟日里来要接了妙姐儿家去认亲住几天。我是不想给他,王爷也不想给,你的意思是怎样?”

见太夫人这样的尊重自己,邢妈妈心里一热,忙回话道:“是去了的太太有眼光,为姑娘寻了这样一门天上难找,地上难寻的好亲事。太夫人,王爷,老侯爷这么疼她的。是您的人,当然是您作决定。当初不管姑娘的事,现在看了要当王妃了,就来了。一切请太夫人作主。”

太夫人就高兴了道:“我也是这样想的,等我再问问王爷,这几天他在忙三房的七老爷的事情,没有时间,等忙完了,再说这个。”

正文 第二百零五章,自立(一)

日子虽然难过也要过,秦氏第二天还是赶了女儿来陪玉妙,跟在沈姑娘身边总能见到王爷。

上午在书房进不去,下午见好了。朱兰芳心里不情愿也不行,秦氏自己陪了她一起来。我自己来看沈姑娘觉得样样都好,怎么就你一个人来见回来就说不好。

玉妙刚睡起来,秦氏进了来,她正在里面梳妆,秦氏一进房里,先看到了桌子上摆了一大堆布老虎,还有别的东西看了眼熟。

玉妙就笑道:“朱禄昨天晚上就买了来。”朱禄最会侍候,昨天问了秦氏在哪里买的,和朱喜一同出去了,就带了人去了,敲开了江氏的门,把东西都搜刮了来。

正说着话,小丫头进来回道:“朱禄带了那个针指的女人来了。”

门帘一打开,朱禄带了江氏走了进来,江氏见了秦氏就高兴得不行。昨天晚上天一黑就收了摊子睡下来了。

一个单身女人带了两个孩子,虽然乡亲就住在隔壁也是处处小心,不让人说不好来。

听到敲门声打得那么急,先是唬得不得了,不是坏人就是老爷的官司有变了。住的地方本是乡亲隔出来的一间房,有门可以相通。

先请了乡亲来,才开了门,门上三,四个人都是锦衣打扮,手里牵了马,见开了门就问:“这里有卖布老虎的是吗?”

倒把江氏和乡亲都弄糊涂了,也不是过人的针指,怎么还有人打了门子来买的。

几个人都是大汉,为首的少年倒是清秀,不是欺人的那一种。而且带了笑容,看了不象是歹人。

江氏大了胆子把他们请进来,摊子就收在房子一角,少年一见就高兴了,笑道:“就是这个,是在你这里买的没错。”

然后就是一句:“这些我都要了,多少钱?”

江氏当然又呆了,还是乡亲在外面跑惯了生意的人,忙陪了笑动手收拾,一面说了个数目出来。

江氏觉得不安,这不是狮子大开口。少年都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了,把银子付了,笑道:“多的不用找。不过有句话儿要交待。”

江氏也明白过来了,忙弯了腰陪笑:“小爷请说。”

少年随手拿了一个布老虎笑道:“东西是好,我们姑娘喜欢,不过这用料太粗了。如果姑娘喜欢了,明天接了你府里去,换了布料再做些来。”

江氏当然欢天喜地的答应了,还是乡亲想起来问了一句:“不知道是哪位大人府上?”这一看就不是一般的人。少年一笑:“如果姑娘喜欢,明天接你时再对你说吧。”然后让人拿了东西就走了。

江氏关了门,对了乡亲谢了又谢:“刚才您要了那么高的价钱,我还吓了一跳。”

乡亲也高兴:“不用客气,人都在困难的时候。这一看就是有钱的人,他喜欢再多的钱也会买。而且这是个办事的家人,主子喜欢了,他只有买的。你今天卖给谁,自己可以先猜一猜。”

江氏笑得不行,想了想道:“想不起来是哪一个了,不过这么多的钱。。。。。。”江氏看了灯下桌子上的银子,笑道:“就是陪了老爷一起上路去服役,盘缠钱也够了。”

忙忙地为乡亲倒了茶来,要留下一点银子给她。

乡亲当然不要,坐了和她说话:“虽然有我帮着,也是您能够自立,在京里住了这些年了,我也见过一败了家就自尽抹脖子的。还好大姐你也挺过来了。”

江氏想想也叹气道:“有时我也想不活了,可是孩子怎么办,为了孩子我也要熬着。”乡亲就安慰她笑:“这眼前一个大主顾,没准儿是什么达官贵人,明天接你去,我不放心,我明天在家里候着陪了你一起去。要是贵人家,你好好侍候,没准儿还能为你们家老爷那里求求情去。”

听了这一番劝慰的话,江氏也觉得开心:“幸亏有您帮着,以后孩子们大了,能重新起了家,一定把您当恩人待着。”

第二天江氏起了个大早,给孩子们穿了衣服,两个孩子都年纪不小了,一个十岁,一个十二岁,都开了蒙上学的年纪了。

家里遭了大难,穷人的孩子只能是早当家,江氏每天就赶生意,孩子们一下子变得懂事了,每天兄弟两个自己在房里看书,没有了先生,自己也能看。

再劳累江氏也不觉得累,大儿子对她说了:“母亲,再过两年又要开春闱,母亲只为我准备这一项银子就行了,我春闱一定会高中的,重新恢复了家业,好好孝敬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