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大清第一宠妃(188)+番外

不论留下多少疮疤,日子还是照常过,何况还有多铎的婚事需要他操劳,冲淡了心底的悔与恨。自见了大玉儿最后一面,多尔衮肉眼可见地变得沉默,第二日重回朝堂,那模样却叫多铎觉得安心。

从前的一切都过去了,自小让他崇拜,让他拥戴的十四哥又回来了。过错不可更改,唯有办好差事为以往赎罪,他们兄弟几个齐心协力让大金更进一步,长生天会原谅他哥的。

“大汗到,大福晋到——”

宾客们连忙下拜,皇太极护着海兰珠下轿,笑道:“不必多礼。本汗一向疼多铎,而今他的喜宴,又怎能不来?”

说罢,视线落在最前的多尔衮身上,温声叫了句:“十四弟。”

嗓音不若往日亲热,却比冷淡好了太多,多尔衮心间一松,眼眶不知怎的有些湿润。

迎亲到了最后的步骤,新郎官抱着新嫁娘下轿。其木格身上的嫁衣红艳如火,映照着多铎欢喜的面庞,他们手握红绸,一步一步朝正堂走来。

海兰珠与皇太极站在最前,她眉眼弯起,小声问:“他们像不像你我成亲的时候?”

皇太极原本含笑的目光带了丝挑剔。

他缓缓答道:“年轻不会疼人,多铎尚且差些距离。”

第93章

多铎不知道皇太极在背地里排挤他,还说年轻不会疼人。

他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梦想的生活,为什么麾下那些兵最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每晚抱着妻子睡觉,看着她赏心悦目的容貌醒来,日日上朝精神抖擞,连大汗都夸他沉稳了许多,可不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么!

别的美人都失去了吸引力,当然,大福晋那碾压众人的颜色,多铎依旧欣赏。其木格同他一起欣赏,美美地让他教授汉文,还说海兰珠大福晋的美貌是“国色天香”“艳冠群芳”,问自家爷她说的对不对。

多铎夸赞她好学,不愧是他看上的大福晋,其木格便羞涩地笑,依偎着多铎:“爷继续教我。”

一旁的侍从眼都闪瞎了。

此时正是三月中旬,称帝事宜紧锣密鼓地进行。范文程领衔的礼部忙得脚不沾地,不止礼部,其余各部都有关联,连部分宗室,还有常年带兵打仗的贝勒旗主都被抓了壮丁。

他们总算开了眼界,知道朝中文臣特别是汉臣,为何老被形容婆妈。一项小小的登基礼仪,譬如皇上该从什么方位走向崇政殿,离台阶九十九步还是一百步,礼部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听得眼冒金星。

还是大汗一锤定音,这才让争论的诸位安静下来——这还是小事。

国号商定为“清”,族名商定“满洲”,再不容更改;至于国制、礼仪等等,文臣意见不一,就差狗脑子都打出来了,终于拟出一个大致框架,交由上面议定。

方方面面都商议完全,便是登基大典的筹备。一两个月太过仓促,由新设立的钦天监再三测算吉时吉日,最后定在六月初六,东北方向龙气最盛的日子。

盛京的初夏并不炎热,又比冬春温暖太多。钦天监的吉日得了批准,随之而来的就是另一道旨意,测算关雎宫大福晋的封后大典。

封后大典非是金人的习俗,而是汲取明制的新典,由范文程率先提议,为显封后诏书的正统。可大福晋正怀胎,封后大典若要紧跟着登基大典,大福晋八个月大的身子,定然无法承受繁重的服饰,钦天监请示大汗过后,算出十月初七,同样是个绝好的吉日。

那时皇后娘娘出了月,对身体也无损伤;新诞生的皇嗣满月之礼,就在封后大典之前,可谓喜上加喜,庇佑大清国运。

很快,大金相邀盟友观礼,头一位收到请帖的便是大福晋的兄长吴克善,没过几日,草原皆知大金将成大清。

如今,无福之人的谣言再也生不出风浪,对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贵女成为皇后,漠南各部都觉满意,数不尽的贺礼送入科尔沁,唯独寨桑听着恭贺的话语,生生吐出一口血来,从此一病不起。

他是悔,是愧意,博礼与大妃同样面色衰败,吊着呼吸躺在榻上,一个因为骨肉相残,一个因为女儿的命。

怎么就成叛党了?

海兰珠怎么就成皇后了?!

……

天聪八年六月初六,宗人府这样偏僻的地,都仿佛听见锣鼓喧天。哲哲早就不在狱中,莽古济与德格类等人的名字已然消失在尘埃里。

大玉儿干裂的嘴唇开开合合,终是沙哑地问:“今天是什么日子?”

“是皇上登基的日子。”狱卒难得理她一回,语气满是崇敬,“从今天起,大金就是大清了,皇上英明神武,终于走到称帝的这一步。”

“皇上……”大玉儿恍惚起来,哪里来的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