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86)

作者: 西沉之月 阅读记录

虽然许清元说的是实话,但也不全然属实。大理寺能这么快松口,真不好说有没有黄嘉年本人感情在作祟。

“原来如此,”清珑公主的脸色果然渐渐平静下来,她哂笑一声,“看来本宫得向邓大人道谢才是。”

“其实原本公主最好的做法是,顺从地接受陛下的安排,然后让更多人看到您的牺牲。”许清元的话可能有些直接,岁安频频向公主投去视线,幸好公主脸上不见生气。

听完许清元的分析,清珑公主这才恍然大悟般低声道:“竟然是这么一回事。”

突然,她想到临安郡主的态度,不由眼含希冀地问许清元:“表姐一定也明白,所以才狠心拒绝帮本宫,对吗?”

“公主与郡主相处多年,应当知道她为人如何。”许清元笑回。

“没错。”清珑微笑着点头,“她呀,最是面冷心热。当初父皇要安排士兵驱赶京城灾民,表姐主动揽下此事,最后还能没有伤亡地完满办好,怎么会置我于不顾呢?”

想起自己刚进京城第一次见到临安的场景,清珑公主的此番话正好与许清元的猜测相互印证。

“你真好。”清珑公主突然发出一句感叹,“在本宫面前,连表姐都不能直言不讳,但我看得出你很坦诚。”

许清元明白自己也不是闲的没事到处散播爱心,只是清珑公主身份特殊,对她或者对女官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不容有失。如今她的立场和公主一致,对方会觉得她真诚友善,但万一有什么矛盾冲突,以公主现在的固有思想,很可能会变成势不两立的局面。

所以趁现在她们关系正好,许清元可不得使劲给她灌输先进思想吗?

在她一下午的开解说明过后,清珑公主已经坚信自己能逃过一劫是邓大人的功劳,将黄嘉年忘到了九霄云外。

“许小姐难得进宫一次,本宫带你去御花园逛逛吧。”

此事话毕,公主兴致勃勃地发出邀请,许清元想到她刚刚结束禁闭,不忍拒绝,最终欣然点头同意。

御花园比她想象中还要大许多倍,不光是名贵花草繁多,四季皆有春意,而且园内假山和湖泊的设计也分外具有艺术美感,许清元看得目不暇接,大饱眼福。

两人边走边聊,一路走到一处偏远的竹林之中,彼此都有些累,便暂时在竹亭中小坐歇息,没坐一会儿,远处走来一个影影绰绰的身影,许清元眯眼看去,却觉得来人看身形恍惚是提木的样子。

清珑显然也发现了意外来客,她虽然有些尴尬,但眼下避无可避,只能打起精神应付他。

提木急步走来,也不顾旁边还有许清元及一众宫女,面带伤心之色问道:“公主,听说皇帝不让您嫁去我部,这是为何?”

这么直白的问话显然超出清珑公主的预料,她支支吾吾地不知道怎么回答,朝许清元投来求救的眼神。

处理感情纠葛可不是她擅长的,许清元抬头望天,没有说话。

作者有话说:

第67章

“天色已晚, 公主有贵客,容学生先行告退。”许清元在两人相对无言的空挡趁机插话告辞, 清珑公主无奈地看她一眼, 也只好点头应允。

清珑公主的危机解除,但河夷的乞求不能置之不理,京城中最不缺适龄女子, 一时间各户勋贵人家人人自危,唯恐自家女儿被送去和亲。

曾经在邓大人宴会上义正词严说教的李少府家也是如此,为以防万一, 他们与黄老尚书连夜将李小姐与黄嘉年的订亲时间定在了十日后,李小姐并无一丝异议, 甚至有些心虚那天自己曾说过那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唯恐自己被送去和亲。

许清元这边讲完三次民间借贷后便准备开始更换课题, 经过斟酌及询问本地多位状师, 她定下的宣讲题目是:婚姻家庭。

在现代的时候她看过全国各地的诉讼案件统计,合同当然是民事案由的大头, 其次就要数劳动纠纷, 不过如今这个时代劳动关系并不普及, 雇佣和买断身契是更为普遍的用工形式,除开上面两者,就是婚姻家庭纠纷最多。

齐朝的婚姻家庭律例跟众多封建王朝的制度并无太大区别,对于女性仍旧有严重的剥削,所以她虽然准备普及相关法律, 但重点却是放在保护女性权益的条款上,希望能从人身和财产方面给这个时代的女性带来一丝敢于争取权力的勇气。

在时间差不多到河夷人踏上归途的日子时, 许清元听说皇帝不知从哪儿认得一位义女, 将她封为郡主, 许配给了提木。

许清元听到消息后有些闷闷不乐,除了复习之外都没什么兴致,直到宫中传来的另一个消息打断了她的思绪。

不知怎么闹的,清珑公主突然意外落水身受风寒,好在如今天气不算寒冷,没有出大毛病。

这件事里里外外透着奇怪,清珑公主出行那可是十好几个人跟着,怎么会出现这种意外?可没有传召她没什么理由进宫,只能在确认公主确实没有生命危险后,专注于目前自己的事。

或许是有了之前讲课积攒下的人气,本次一开始就有大约三十人在等待开课,许清元视线扫过,发现绝大多数还是男人,心中暗暗叹气。

但即便如此她也并未更改自己的讲课策略,因此很多男人听到中途都暗暗皱眉,甚至有好几个在发出不屑的作怪声后掀袍子走人的。

之前讲完民间借贷的内容后,每次都会有几十名百姓围着她问这问那,可这次讲完婚姻家庭后,前来问询的人寥寥无几

男的也就罢了,然而女性瞻前顾后、顾及名声不敢发声才是让她最发愁的现状。

在各种复杂的情绪之下,许清元终于迎来了会试成绩放榜。

六月廿二,四更时分,京城中宵禁还未解除,已经有许许多多考生从城中几乎每一条街巷中走出,他们每人手中提着一盏样式各异的灯笼,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最终汇聚成了一条灯河,流向贡院门外。

一路上脱雪一直紧紧地搀着许清元的手臂,看起来比她本人还紧张。

本来会试是选拔进士的考试,应当比较隆重,但谁让后面还有一层殿试,有道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所以会试放榜就比许清元想象中低调一些。

不多时,一名礼部官员手捧木盒走上前来,他的身后跟随着几名低阶礼部官员和一行十几人的士兵,阵仗很是不小。

那木盒上贴着礼部封条,在对众考生展示封印完整后,为首官员慎重地接下封条,取出其中的榜纸,道:“昭明二十四年,本次会试共取中二百一十六人,现本官放榜,请诸考生不要推挤。”

他话音刚落,周围考生便开始窃窃私语:“这次录取人数比往年多些。”

“多一二十人罢了,应该是看今年出了那件事的原因。”

“王兄好大的口气,一二十人还不多,说不定其中就有你我呢。”

“刘兄所言甚是,多总比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