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他不肯和离(224)+番外

作者: 丹锦 阅读记录

如今殿中实职最高的是尚书右仆射,其次是御史大夫。右仆射看看上首的谢煐,给御史大夫使个眼色,御史大夫回他一个眼色——你官大,你说。

右仆射心中叹口气,只得带头站起身,群臣也纷纷跟着起来。

谢煐放下茶盏看过来。

右仆射躬身:“臣等恭请太子继位。”

群臣跟着躬身:“恭请太子继位。”

谢煐抬手:“诸公且坐。”

这一句却是搞得群臣更是莫名,一时间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最后还是御史大夫道:“敢问太子,对圣上有何打算?”

谢煐扫视群臣:“孤之皇位,不随伪帝。”

群臣听得心中一咯噔——太子竟是真要不认嘉禧帝的帝位!

兵变逼宫,废立皇帝,这种事史上不乏有之。可不承认前一任皇帝的合法性,这可就不太让人能接受了——嘉禧帝都成伪帝了,那他们这些得他赐官的臣子,是不是也成了伪臣?

不过,看看殿中诸多东宫卫,倒也没人敢站出来反对。嘉禧帝执政十几年,敢当面犯颜直谏的那批硬骨头,不是被整死了就是下调地方了。至少,在这里的人都知道讲究个变通的方式方法。

有人便道:“可是,太子,您的太子之位便是圣……是今上所封。”

言下之意——不认这皇帝,那谢煐的太子身份也就没了。

谢煐目光转向他,直看得他垂下眼去,才道:“孤乃康宗皇帝唯一子嗣。”

父死子继,名正言顺。康宗的儿子就谢煐一个,太不太子的一点都不重要。

下方那人顿时噎住。却又有人道:“可今上当时是由宣贤太后所立,亦合理法。”

不过他立刻收获身边众多同僚的一堆“蠢货”视线。

谢煐这回看都懒得看那人,只道:“宣贤太后被伪帝所欺骗。若她知道先帝是伪帝所杀,如何还会留他。”

嘉禧帝谋害先帝后,这已是铁案。一时间众人也想不出该如何绕开这一点,去给他争取合法性。

最后还是御史大夫道:“太子不欲继今上之位,可朝中又无太后主持大局,那……该如何继位?”

不管事实如何,明面上,朝中臣子都不能以下犯上去废立皇帝。逼宫的情形下,要么是由前一位皇帝“让位”,要么是由太后、太皇太后来行废立之事。

现在谢煐不承认“让位”,又没有更高辈位的太后主持,这个“继位”一下就给僵住了。

众官员纷纷向御史大夫投去敬佩的目光,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却在这时,有人忍不住笑出了声。众人又循声望去,发现是安阳府尹谢元简。

谢元简道:“太子是继康宗皇帝之位,自然是凭借康宗皇帝的遗诏。”

众官员的脸色顿时变得微妙起来——这是要矫诏了。

御史大夫沉着应对:“时间过得太久,十几年前的遗诏,圣旨的编号差得太远。”

谢元简直接挑明了说:“寻一封当时不甚重要的圣旨,取而代之便是。”

这下御史大夫也没了法子。

不过,却听一声稳沉之后从殿外传来:“你们不必寻思那些乱七八糟的,当年先帝就留有诏书传位于子。”

众人一惊,抬头望去,就见卫国公与一头发花白的文士一同走进殿来。

卫国公先对谢煐抱拳:“禀殿下,北地来的一万精兵已入北辰宫,卫率正在安排布防。”

谢煐颔首:“辛苦外祖父。”

一句“一万精兵”,听得众官员心底都打了个颤,今日是再没了争下去的胆气。

却见谢煐起身走去,却是扶住那文士道:“先生请上坐。”

文士对谢煐笑笑,让他扶着自己走到上位,却没坐,而是取出一封明黄圣旨,朗声道:“当年先帝所立传位诏书在此,请太子奉诏继位。”

此时不少两朝老臣已认出他的身份,右仆射失声道:“吕玉?”

怀伤笑道:“难为李公还记得在下。其实先帝很早便已立下传位诏书,此诏的存档亦可查到。只是知道这事的人不多,当年伪帝弑帝逼宫,卫国公远在北地不及救援,我等度其情势,认为一诏不足以救太子于水火,才隐而不提。”

随后他又提了两位致仕还乡的老臣之名。

卫国公环视殿内,哼笑一声:“诸位看,是现在就念,还是待去查过底档,出京去请来那两位,再让太子继位?”

两人说得如此有底气,想来那诏书不会有假。最主要的是,一万精兵在外,谁敢说让太子再等上一两个月?

众官员相互间使着眼色——反正太子是必要继位的,至于对今上的处理,待回去商量过对策,明日再争不迟。

这么想着,群臣也就纷纷跪了下去。

谢煐扫视过一殿脊背,目光又转向怀伤和卫国公。

怀伤笑着对他点点头,眼中泛起点泪花。

谢煐揭袍跪下。

怀伤展开圣旨,缓缓念起迟了十五年才被拿出的诏书。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写到白殊封王,没来得及orz,只好明天再写了

------------------

第115章 封王

新皇继位, 山呼万岁。

坐实天子之名,谢煐一改先前在朝堂上一言不发的低调,雷厉风行地下达一系列官职变更。

升尚书右仆射为左仆射, 令卫国公出任右仆射,升御史大夫为中书令,令怀伤出任侍中,赐谢元简、曹中丞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让群臣公推御史大夫,与两位可赐同中书门下者。

政事堂成员组建好, 谢煐便让群臣都散了,只留诸宰相在宫中用午饭, 饭后召开政事堂议事。

谢煐让宫人将饭食送来,自己便带着卫国公与怀伤换去另一处。

他一点没避讳, 一边往外走, 就一边问冯万川:“三郎去思政殿歇下了?”

听得身后众宰相面色微妙, 唯有谢元简一副处变不惊的淡定模样。

冯万川低声道:“楚溪侯去了张公子和贺兰公子那儿, 说是那么多活儿, 不能独他一个歇着。”

谢煐微愣, 随即笑着摇摇头,又道:“他们吃了吗?”

冯万川:“陛下放心,适才小厨房已经送了午膳去。薛公子也在那儿, 四人一块儿吃的, 说是再忙一个多时辰也就做完了。”

谢煐微颔首,叮嘱道:“你多过问着。”

冯万川笑着应下。

跟在谢煐身后的卫国公和怀伤对视一眼, 都笑得既无奈又欣慰——可真和当年先帝一模一样啊。

用过午饭, 新帝主持的第一次政事堂会议开始。

除了卫国公和怀伤, 其余人都以为谢煐会先议如何处置嘉禧帝, 却不料,谢煐直接拿出一卷诏书让众人传阅。

诏书上用优美的词句夸赞了白殊的种种功绩——得仙人赠医书以断孟夏腹痛症病根、平息大疫,得祥瑞赠嘉禾以救江南灾荒,推广肥皂、曲辕犁、木棉以救民生之困,领兵解历平之围,截杀泰粟王。

有人看到一半便惊得抬头:“陛下,这对楚溪侯可溢美太过了!别的倒还罢了,这截杀泰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