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406)

竺年趁着姜卓在,就把教材大纲先大致敲定下来。

等到了晚上,他又做了一顿还算丰盛的饭。

姜卓胃口大开,临走被竺年送了好几坛子酸萝卜酸黄瓜:“苦夏嘛,吃点酸辣开胃的。我过两天就去银城啦,父皇要是想我了,就来家里住两天,反正离得近。”

姜卓笑骂了他几句,倒是没有明确拒绝。

竺年的内院表面瞧着简单,其实内里处处考究。

宫里头倒是照着他这个内院的样式,也打造了一个小殿,但那是太后的居所。他哪怕是皇帝,哪怕太后现在不住,也不能还去睡在太后宫里头,不像样。

宫中冬日里有各种取暖设施,倒是不会冷,但夏日里只能放冰盆。

宫中不至于缺冰,但冰盆哪有这种这种全屋凉的舒爽。

竺年一直把姜卓送到大门外:“我这次去银城,应该正好葡萄熟了。也不知道收成怎么样,要是好的话,我试试自己酿一些,到时候您可别嫌弃。”

姜卓听着,愈发舍不得竺年离开,回宫的路上还想跟张茂实说竺年给自己穿拖鞋的事情,话到嘴边却转了个弯:“糕儿中午做了什么?”

张茂实报了一长串菜名:“嬉王是真讲究。听他说尉迟先生也是苦夏,家里解暑的东西都是常备。”说着,他拿了厚厚一本装订好的菜谱,“这都是嬉王抄的。”

姜卓拿过来翻了翻,视线没落在纸上:“小子真不错,就是心眼太多,太坏。”

书院,招的哪怕都是世家子弟,经过短则两三年,长则七八年的培养,学着他着意编写的教材,再由他信任的大家来刻意引导,将来就能收获一批又一批的忠君之士。

这样,他们出身如何,就不需要再拘泥。

但是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他们不能快速交接权利,让年轻一辈起来接班,从而有余力去攻打南王府以及周边。

南王府在前两年的战争中损失不大,正巧也需要时间来培养一支可用于北伐的骑兵。

竺年此计这是阳谋,他偏偏无法拒绝。

作者有话要说:糕儿:我,年糕,白哒!

糕儿︿( ̄︶ ̄)︿:实心的,全白哒!

先生(~ ̄▽ ̄)~:胡说,明明是芝麻馅儿哒。

糕儿 ( ̄ω ̄):你才胡说!

先生o(* ̄︶ ̄*)o:我塞进去哒~

(完)

第一百九十章 医馆与书院 ...

竺年以为自己到离京前,都不会发生什么大事情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天姜卓回宫之后,就接连下了两道命令——卫皇后降等为妃;卫国公府降等为侯府,并降等袭爵。

“嗨呀。”竺年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手上的话本都掉了,突然问了一句,“老六哭鼻子了?”

来通报这消息的小张公公下意识回答:“没有,六皇子又不是您……咳,奴不知,还没见过六皇子呢。”

竺年当没听见,刚想说什么,突然听到外头有人通报:“王爷,小石大夫求见。”

“是石大夫的高足?快请进来。”竺年琢磨着老御医的徒弟能有什么事情找自己。

说是小石大夫,其实来了两位,论年纪应该叫中石大夫和小石大夫。

这两位,一位中石大夫是石大夫的亲儿子,小石大夫是石大夫捡来的养子。

王府不比桃花坞,两位石大夫一路被人带到内院,只觉得道路悠长,庭院深深,等到进了带温控系统的内院,再看着漂亮的琉璃窗,被小张公公提醒才倏然回神。

中石大夫说了几遍惭愧,才说明来意:“草民来求见王爷,是想厚着脸皮谋份差使。”

竺年大概明白,又有些想不明白:“二位是想在我身边做事?”

中石大夫说道:“我师兄弟二人,是想在银城开个医馆。”

“啊。”这可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但丑话还得说在前头,“银城冬季漫长,条件和京城、沃州都不能比。附近没有小商贩,土地也贫瘠。我建议两位还是先跟我去一趟银城,住上几天,再考虑医馆的事情。”

两位石大夫对视一眼,虽然觉得自己的信心很足,准备也很充分,但竺年的提议不无道理,就答应下来,约定了出发的时间。

竺年亲自把两人送出去,知道两人是走路来的,特意叫自己家中准备了马车送他们。

小石大夫见竺年对他们如此看重,显然是有诚意邀请他们去银城开医馆的,只是怕他们受不得银城的条件艰苦,才那样说。他们内心愈发觉得竺年的诚意。

马车把他们一路送回了家,临走车夫又拿了两盒点心给他们。

两位石大夫谢过之后受了,等回屋打开才发现,一个由八个盘子拼起来的梅花攒盘,六片花瓣里摆的是各色点心,中间的阴阳鱼盘子里摆的却是一个金莲蓬和一朵银莲花。

当然两只盘子都不大,两样金银饰品只能说精巧,不能说有多大。

但不提金银本身代表的价值,就看它们被打造成栩栩如生的样子,就价值不菲。

等过了两日,两位小石大夫果然如约而至。

姜卓竟然也不请自来,没有穿什么郑重的朝服,反而是穿着一身常服,站在码头上像个老父亲一般给儿子送行,反复叮嘱了许多话。

旁人看得又惊又怕,全都低了头不敢多说什么。

等姜卓的车马离开,竺年的船队出发,一直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百姓和码头上的人们才议论起来。

声音太多太杂乱,以至于变成“轰”地一声。

等一会儿声音恢复过来,就能一个高频出现的词——龙。

什么黑龙、孽龙、降雨、火龙……让人怀疑沃州有个龙窝。

这些竺年当然都不知道,这回他没有脱离大部队行动,坐得倒还是自己的画舫。

船上三天时间没有什么事情干,就老老实实写教材。

尉迟兰看天色暗了,就把他提溜出船舱,往他手里塞了一根钓竿:“我给你布置功课,你都没这么认真过。”

“这不是可以跟你撒娇耍赖嘛。”竺年没先抛竿,而是先检查了一下鱼饵,打了个窝。

船已经靠岸停了下来,停靠在一起的船上人声相互传递,和他们一样钓鱼的人也不少。也不管能不能钓上什么,船上无趣,至少能解解闷。

厨房大都刚开始做饭,有人直接跑到岸上去。

画舫不大,哪怕竺年背对坐着,只要一转头,就能看到岸上有一个小小的广场。

地面平整,铺了一些碎石,搭了几个简易的棚子,卖的东西很杂。

竺年船上的厨子也带着人去了一趟,回来买了一筐蛋,五颜六色大大小小,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蛋。

竺年看过之后,又让厨子跑了一趟,等第二天再启程的时候,船上就多了一群鸡鸭鹅。

画舫太小了,不好放,就放在一条大船上。

竺年也跟了上去,围着这些花里胡哨的转圈,嘀嘀咕咕:“啥都不行,就先养鸡叭……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