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310)

姜戈年纪虽小,但已经非常知晓道理,从启蒙时就学的是这一套东西,闻言退后一步,跪在地上给姜卓行了一个大礼:“儿臣定不负父皇!”

“好!”姜卓非常高兴。

等第二天姜卓刻意让人汇报了竺年的行动,不怎么意外地得知他像个没事人一样,却也没想到他们竟然没在城里停留,北门进东门出,直接去了梨园精舍,还和尉迟兰一起自己整了一顿火锅,叫了一群住在左近关系亲近的闲散文人,又叫了梨园的戏班子过来,闹腾到了半夜才散。

这么一对比,自家这些看着优秀的子弟,就完全看不出优秀在哪里。

不到三天,京中这些尚未有职缺的勋贵子弟,只要年满十五,全都投入军营。

二皇子和三皇子也在其中,让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

负责训练他们的,不是御林军的,就是禁军的高级军官。一群平日里只知道斗鸡走狗的纨绔,瞬间告别了“无趣”。

本来这场盛会,和文臣家的子弟是没什么关系的。

但如工部尚书韦逸仙这样的,在听说了之后表示,他们家中的子弟也要参与。

户部尚书姜崇这样自家没有适龄的子弟,还非得给妻族的子弟们硬要了一批名额。

在他们的带领下,有心人自然纷纷跟上,其余人哪怕只是为了不出格,也只能跟着报名。

竺年把韦逸仙的话翻译了一下,就是:“给孩子们加一节体育课。”韦逸仙的思路还是不错的。

现在非得要说的话,其实是没有严格的文武之分。

但凡士族子弟,最精英的那一撮必然文武都很好,只是相对说文更好或者武更好。

再看家族历来从事的官职,更偏向于文还是武。

加体育课什么的,是因为当前朝廷的主要任务是备战。

先前的灭国之战打得确实顺利,但非得要说姜把月取而以之,也不能真这么说。

姜把月的汤圆内馅儿给吃了,外面的皮子可都还在。

皮子不好吃吗?

是他们吃不着。

不是他们不想吃,是筷子(粮食、军队)断了,得重新再准备一双。

今年的夏天过分酷热,一些地方闹了旱灾。

主要产粮地沃州遭受兵灾和水灾,人口大量减少,大量耕地抛荒,就更谈不上收成。

风调雨顺的鱼米之乡江州和萍州,又恰恰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在京城的歌舞升平之下,姜国现在面临的局势其实并不稳妥。

说不定南王府把心一横,又来一次北伐。

虽说一年时间并不足以让南王府训练出一支适合北伐的军队,但之前大月不也这么想的吗?

人家说干就干了,难不成还得跟他们先商量?

所以哪怕是文官家族的子弟,也要把兵马操练起来。

竺年狩猎回来之后,一号码头那儿因为天气太冷,已经停工。

彻底闲下来的竺年,没事就往梨园小筑的学校跑,听到消息的时候,没怎么琢磨,就对校长说:“咱们也加一节体育课。”

和毛坯房的住宅区不一样,学校不说要有什么装修,起码桌椅板凳的家具要配备齐全,另外还有配套的食堂等等。

这会儿正好学校前期准备得差不多了,暂定的校长沈大就带着竺年看课表。

校长是沈大。

他还做经纪,不过现在梨园这一片的空房少,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一片的读书人里面,反倒是他的学问最扎实,也没有一些旧朝官员的清高。

在了解了什么是体育课之后,沈大不太赞同:“有早操和课间操就够了,这些孩子们回去还要干活,多动消耗大,家里怕是供不上。”

“我来出钱。”竺年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沈大干脆把竺年带到校长办公室里坐下,之后认真说道:“我知道您有钱,但不是这么算。您免了孩子们的学费,让他们白天能有一个地方安全待着,还能顺便认两个字,会算两笔账是一回事;事事都让您来,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知殿下体恤百姓疾苦,但这些孩子有自己的父母。您不可……越俎以庖。”

竺年沉吟片刻,觉得沈大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

他们商量定了,又找来全部总共不到十人的教职工,开了个会,一起把所有能想到的地方重新确认了一遍,也不挑什么日子,就定了明日开学。

沈大简单写了两张公告,一张贴在梨园小筑的小区门口的公告栏上,一张贴在学校门口的公告栏上。

最近几天码头上的工作刚停下来,家家户户开始置办起冬储的粮食,早一些的甚至已经开始做一些过年的准备。

也有闲不下来的,三五成群出去找短工。

自家小区有学校这件事情,是他们入住前就知道的。

学校和私塾不一样,虽然也教学问,但是教的学问更接地气,对他们来说也更实用。在最初的好奇心过了之后,小区里的住户们早就盼着学校开张,反正也不要钱,孩子们进去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算清楚账,今后找一份工也简单。

沈大拿着公告出校门,就有人跟着,一路走一路解释。

“啊?不是今天开?得明天啊?”

“几个小娃儿在家,我也没法安心出去做工。”

“临过年了,工钱给的可好了。”

住户们大部分都是在码头做工的匠人,要不就是在附近摆摊的小商小贩。

此时到过年大概还有两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正是生意最好做的时候。

有几家还真的是冲着这个学校来的。

以他们的条件,还不足以让家中有人专门带孩子。生活环境又通常比较杂乱,实在顾不上孩子的周全。虽说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这么拉拔长大,但是大人多有不靠谱的时候,更别说是孩子了。

别说是学校还教孩子认字算术,就是什么都不教,那也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好地方。

竺年看着被家长和孩子们围住的校门口,完全没想到:“还以为会没人来呢。”

毕竟家长不都担心孩子们在外面会被欺负,学校暂时也没条件分成男校和女校,在学校搭伙还得给钱呢。

沈大的妻子就笑:“哪有这样的讲究?都在一个小区里玩熟了的,又没什么生人。学校里的伙食费能有多少钱,比外面买要便宜太多了。”

单纯买菜都不止这些钱呢,自家做还不得再添上柴米油盐?

她出身官宦,虽说学问没有沈大好,但简单教这些孩子们绰绰有余。

其实能够住在梨园小筑里的,并没有真正的穷苦人。他们确实买不起京城的房产,但是手头还是有些小钱的。尤其是匠人们,他们在这儿住的房租扣除补贴之后,几乎就跟白住一样,平白节省出来一笔钱。

大部分的爹娘都是心疼自己孩子的,再节省也不至于在这方面省。

她刚和竺年聊了两句,就被沈大叫走:“把账本拿来,先就这么着把这个月的伙食费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