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133)

除了刚才写完的两篇功课,他想起还有其它欠债。

新年还旧债。

竺年还是被他爹带走了。

他们一走,罗英和尉迟兰也不好单独待在一起。罗英就去处理军中事务,尉迟兰也去厨房,想去找找昨天竺年包的饺子,到底是真的银鱼拿走了,还是他疏忽了没看到。

竺年一出门就很稳重,一派小王爷的架势,跟在竺瀚身边,小声问:“老爹,说实话你有没有怪我和娘行事冲动?”

虽然南北迟早一战,但眼下绝不是最好的时机。他们虽然暂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江州和萍州这点地,禁军想要夺回来也不难。尽管也不能说是禁军让出了这块地盘,更像是禁军借此造反。

北地局势眼下乱成一锅粥,还不知道怎么破局。

竺瀚抬手就给了儿子后背一巴掌。

“嗷!”

“我护不住自己的妻儿已经是无能,还能怪你们?要怪就怪宋老二,你们就是当场把宋老二宰了,那也是他自找的,你们一点都没有错。”

宋恒坐在中帐下首的凳子上,还没见到人,就听到宰不宰的,一张憔悴的脸抖了抖,等看到竺瀚父子进来,还是勉强陪上笑脸,站起来招呼:“瀚弟和糕儿来了?”

竺年皮笑肉不笑地叫了一声:“二姨夫。”

一年不见,他这位二姨夫像是老了十多岁,已经完全没有了在京城中那么油光水滑的样子。他的皮肤变得暗沉,背也不是那么挺拔,显得有些佝偻。脸上的法令纹变深,以前白胖的脸颊因为皮肤的松弛像是两个坠在嘴边的小口袋。脸上甚至都有了几点老年斑。

竺瀚则是理都没理,走到上首坐下之后,才摆了摆手:“坐。”

经过了一年的教训,宋恒此时已经不再像当初在竺年面前,还会摆摆皇帝的派头,坐在凳子上的姿势堪称恭敬:“朕此行还算顺利,各地还是认朕这个皇帝的,经过一番晓之以理后,就都明白了。有几个冥顽不灵的刺头,已经被压入牢中,等候服徭役。”

小地图上,代表宋恒的是一个中立的黄点。

竺年稀奇地看着他,等他把话说完之后,忍不住问道:“二姨夫怎么变了?”

宋恒明白竺年的意思,看着竺年的神情竟然有了几分长辈的温和:“朕以前只知京城富庶,以为就是朕的本事,直到去了南泉。”他想到当初一身狼狈,和皇后罗娥一起被从码头带下来,没有马车,也没有轿子,靠着自己的双腿和寻常人一样穿着风尘仆仆又不合季节的衣服,一路走到公主府。

他们起先看不起那些一身短打的男女,只觉得南地果然多野人,露胳膊露腿的不知礼数。

盛元长公主也没为难他们,只是给他们安排了地方,让他们像普通百姓那样生活。

等他们在南地生活了一段时间,看过下雨后平整没有积水的路面,尝过寻常百姓家的餐食,甚至第一次靠着给人写信读信赚到几文钱,他才恍然领悟了一点当皇帝的真意。

只可惜,他大概是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

他的长子已经称帝,京城的家里已经没有他的妻子。

他的皇后……他的老妻现在在南泉,现在已经会裁短打的衣裙。

宋恒没有在中帐待多久,就回到了属于他在军营的小房子里。

竺年看着他的背影,觉得有些奇怪:“他是不是……”总觉得暮气沉沉,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作者有话要说:糕儿>﹏<:别人过年睡了吃吃了睡。

糕儿>﹏<:我过年被家长先生盯着做作业!

糕爹⊙ω⊙:那我和你娘走了,你慢慢写作业。

糕儿≥△≤:你们去玩不带我!

先生≥ω≤:做完作业,先生带你VAN♂

(完)

第八十七章 海尾集 ...

“你是打算放过你……二姨夫了?”竺瀚一直知道儿子心软,对儿子最不满意的,也就是他的心软。

竺年不可思议地反问:“放过?开什么玩笑!他要不是占着个皇帝的名头,他现在坟头草都比我还高了。”

动到他娘头上,能够让他现在还站着自己走路,已经是他的破例。

竺瀚认真看他,确定他没开玩笑,点了点头:“哦。”招招手叫他到近前,小声说道,“我让大夫跟着宋老二,他身体快不行了。”

竺年这些年折腾医疗兵什么的,对这方面多少有点了解,知道宋恒这种常年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的人,身体本来就健康不到哪里去。

他若是好好在宫里面养着也就罢了,这一年来天南地北地来回折腾,心理和生理都经受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刚才所见,宋恒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没有了,反倒有一种临到死前,一切都看透放下的通透。

“大夫有没有说他还能撑多久?”不管怎么说,现在全天下哪个姓宋的,都没有宋恒名正言顺。

宋恒在他们这里,他们北伐就有了一块最正当的招牌。

若是宋恒死了,“他要是死了,那我们就讨逆?想想二姨夫不过是去南泉探望了一次长辈,回来被大儿子赶出家门,深受打击,郁郁而终。”

竺瀚看着理所当然倒出一筐坏水的儿子:“就这思路。不过死的到底没活的好用。希望宋老二发挥一下宋家的长寿体质,你看他们姓宋的,都挺能活的。”

确实。在这个活过六十都少的年代,宋家人多数都能妥妥活过七十岁。譬如高祖,享年八十八。

竺年知道他爹的话是这么说,心里面肯定恨不得要把宋恒怎么弄死呢。

爷俩琢磨了一番怎么应对宋恒死后的局面,又计划怎么给北地朝廷一个开年惊喜;另外和北境尉迟联合的事情,也不能他们几个人说过就行,具体落实还得涉及到方方面面。

“其实我们不用着急。”先苟住发育一波,再来打团不迟。

中帐有现成的舆图,他比划了两下:“东西线,我们守住蒲岭;东面的南北线,有阳海渊天堑在,正好发展海州。”

竺瀚不太理解竺年对海州的看重:“海州虽然地广,但是苦寒之地,又和西面州郡隔着阳海渊,要来何用?”

阳海渊太险了,除了有数的几条小道,能勉强够单人单骑通行之外,没有什么军事价值。海州甚至比阳州还要苦寒,传言中再怎么穷凶极恶之人,到了海州也要被冻哭。

竺年只说了一个理由:“海州有木头,咱们缺木头。”

海州气候寒冷,树木生长速度慢,长出来的树木品质非常好。

南王府擅长造船,造船需要使用大量的木头。

另外,打仗和日常所需的各种器具,也非常需要材质好的硬木。

“……很多?”

“漫山遍野。”海州是一片几乎未经开发的地方,除了两三个地方有一些人聚居外,大量的树木甚至都长在平原。海州还有不冻港,非常方便运输。

海州对于大月,那叫隔着阳海渊;但对于他们南地,那叫连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