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起长安(284)

作者: 于欢 阅读记录

“逆子!”

陆庆绪提刀入殿, 阴沉着脸色,“父亲, 那个位置本该是我的, 本该是我的!”】

“啊!”正在龙榻上酣睡的陆善,忽然被噩梦惊醒。

“陛下。”一旁替其处理公文的宰相高上连忙搁下笔前来关心问候。

自从目视不清后, 朝廷的政务, 便全都交由高上在打理, 陆善从榻上爬起, 擦去了一身冷汗,问道:“唐王李忱呢?”

“陛下忘了吗,李忱被安国公主接回府中修养了。”高上回道。

“马上派禁军前去缉拿,将其就地正法!”陆善厉声道。

高上闻言大惊,“陛下,当初从天津桥上放下李忱,将其交由晋王处置,是您亲自下的令,这…”

高上的话让陆善震怒,他拿起案上的棍棒便砸向高上,“朕做事,还用你教吗?”

高上吃了痛,被吓得跪伏在地,他战战兢兢的劝道:“陛下,如今唐廷集结了十万大军东出,想要收复长安,晋王坐镇长安,统率前线大军,如果您在此时杀了李忱,恐惹怒晋王,不利前线战事啊。”

“朕是皇帝,也是他的父亲,朕杀了李忱,他难道还要弑父吗?”陆善吼道。

“陛下,李忱现在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阶下囚,陛下万不可因为一个废人,而伤了父子和气,臣请陛下为大燕的万世基业,三思。”高上重重叩首道。

就在陆善因为害怕李忱而决心杀了李忱之时,前线传来了捷报。

“报!”

“启禀陛下,晋王命陆守忠大将军西出拦截唐军,于咸阳遭遇唐廷宰相房贯所率部众,大战于陈涛,陆将军全歼敌军,并招降了两名唐将。”

军报呈上,陆善心中大喜,高上便趁机道:“此次唐军号十万大军东出,晋王用人得当,陆将军将唐军全歼之,苟延残喘的唐军元气必有损耗,灭唐,指日可待。”

“晋王立此功,朝廷当嘉奖,陛下若是在此时杀了李忱…”高上再次叩首,“陛下,臣此番言论绝不是为了晋王,而是为了陛下与大燕,唐廷就是因父子相残,才导致奸相乱政,大燕万不可步其后尘。”

“罢了。”陆善长叹一口气,他将高上扶起,“是朕多虑,错怪了卿。”

“朕不杀李忱,但要严加看管。”陆善又道,为了长久之久,他只好将要杀李忱的想法延后,然而对于长子的疑心,却越来越深。

“喏。”

陆善阴沉着脸色,脑海里想的并不是战胜后的嘉奖,而是对长子的防备。

“另外,派几个人去长安。”陆善抬头道,而后他便点了几名心腹。

-------------------------------------

——唐廷行在·苏宅——

李怏略过苏家兄妹,一副着急的样子,踏入苏仪房内。

太医见后,连忙叉手跪伏,李怏在简单询问了太医几句便坐到了床头。

兴许是苏仪感受到了天子周身的气息,又或许是伤口得到及时救治,生命力也在慢慢恢复。

苏仪从昏迷中苏醒,尽管身体十分虚弱,“陛下…”

李怏连忙握住苏仪的手,“苏卿不必起身。”

见苏仪如此重伤,李怏自责道:“都怪朕,没有听从苏卿与长原的劝谏。”

“叛军计划…周全,行动缜密…此次于咸阳遭遇…绝非偶然。”苏仪虚弱的说道,“要不了多久,叛军定会派兵围攻行在,望陛下,早做应对。”

“现在朕能倚靠的只有朔方军了,苏卿的伤…”李怏挑眉,“经此一战后,唐军已再无法承受失败了,因此朔方军交由他人统率,朕实在无法放心。”

“苏卿心中,可有推荐的人选?”李怏又问道,“朔方军到行在的这些时日,朕观苏卿的长子有大将风范…”

苏仪吃力的摇了摇头,“犬子资质鄙陋,无法胜任统率,但可为先锋,臣的小女,自幼随在臣侧,其能力,要远胜她的兄长,只不过,小女是妇道人家,身为雍王妃,最终还是要回到内宅执掌中馈的。”

苏仪的话,实则是顺着皇帝的心思而说的,论军事能力与用兵之道,苏荷有着超然的天赋,这是李怏已知的,而苏仪最后那番话,让李怏彻底陷了进去。

“雍王妃让朕想起了平阳昭公主,不,她比平阳昭公主更加出色。”李怏道。

而在李怏的记忆里,那位为父亲建立帝业的大唐公主,在长安之战后,便消失于史载,回归于他们所认为的,本该女子所呆的地方。

消失于无数功勋荣耀中后,史书的最后一笔,是平阳公主的死讯,然而荣光再高,那也仅仅只是于女性而言,也只是在死后,获得了属于男子追加谥号的特殊尊荣。

对于有着同等功勋的男性宗室而言,平阳昭公主获得的封赏微乎及微。

李怏带着满意的结果离开了苏宅,兄妹三人得知父亲醒后便来到了榻前侍奉。

“阿爷。”

“阿爷。”

苏仪看了一眼三兄妹,指了指站在后面的苏荷,“七娘…”

“阿爷。”苏荷来到榻前跪伏。

“自古以来,没有哪位君王对于权臣是绝对信任的。”苏仪提醒道,“为父负伤,朔方军的重担就交给你了,不要忘记为父的嘱托。”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孩儿知道。”苏荷点头,“既然做了统率,就要为麾下数万儿郎负责。”

苏仪又看向两个自幼跟在自己身侧,吃了不少苦的儿子,“大郎,二郎…”

“阿爷。”两个皆是已经做了父亲的成年男子,竟不争气的流下了眼泪,“阿爷,请您放心养伤,我跟二郎会好好辅佐七娘,好好保护妹妹的。”

李怏走后没多久,礼部的官员与禁中的宦官便来到了苏宅。

“郎君,娘子,御史中丞、礼部侍郎、礼仪使崔祁来访。”

礼部带来了任命的旨意与官诰,宦官则带来了皇帝赐的紫金。

兄妹三人来到庭院,御史中丞崔祁满脸笑意的走上前,先是关心的询问了苏仪的伤势,“苏相的伤可还要紧?”

崔祁出身博陵崔氏,长安失陷时被俘,在叛军大肆屠戮时,同罗与突厥部反叛逃离,唐廷官员纷纷投奔灵武,崔祁也在长安大乱时逃走,召集义士前往灵武投靠李怏。

后又随李怏至彭原,再到凤翔,任御史中丞兼礼部侍郎,加授礼仪使。

崔祁虽有吏才,但为人尖酸刻薄,阴险寡恩,与房贯一样,素来与朝中官员不和,而受帝器重。

“太医说已无大碍。”苏荷回道。

崔祁似松了一口气,“那就好,苏相可是大唐的柱国。”

“崔中丞这是?”苏荷问道。

崔祁拿出官诰与旨意,“苏相负伤无法统兵,所以陛下下制,由您担任朔方节度使,由于是特殊时期,所以一切任命礼仪从简。”

宦官旋即将相应的紫袍与金带奉上,崔祁又笑道:“自节度使之制设立以来,从未有过女子担任,王妃是头一个。”

苏荷看了一眼李怏的封赏,心中并没有喜悦之情,“有劳崔中丞跑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