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起长安(231)

作者: 于欢 阅读记录

“在此之前,您先不要公开起兵。”贺千年又道,“既为细作,便要利用敌人的信任创造有利的局面。”

严高清听后大喜,而后说道:“我可以不杀你,但是你和高淼都曾投敌,所以我会派人将你押送至长安,听候圣人的发落。”

斩杀了李倾与活捉了两名叛将后,严高清派人前往太原,告知新任太原尹王成业,常山郡正式起兵讨贼,希望太原能够支援。

并写表派遣长子安平县尉严泉明以及前真定县令与前内丘县丞,将李倾的首级与两个叛将押送至长安。

然而当严泉明经太原时,却被王成业拦下,并将他们扣留,同时也拦截下了严高清准备上呈朝廷的表状。

王成业亲自派人将叛将送往长安,并将收复土门当作自己的功劳上表朝廷。

作者有话说:

这个太原尹是新派过去的(皇帝自己派的哈)

安史之乱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打到长安,多亏了这些人,所以颜真卿写那个祭侄文稿时很是悲愤。

第150章 长恨歌(一百零四)

几天前, 哥舒撼带病奉旨出征。

因高仙之与风长清的死,所以当哥舒撼带着二十万大军离开长安时,长安城的百姓, 并没有当初那样的信心。

他们并不是因为哥舒撼报病而对平乱失去了信心, 而是因为天子临阵斩杀大将,且是曾经立过功勋的将领。

尤其是在风长清的谢死表闻传遍整个长安后, 民怨四起,纷纷谴责朝廷错杀忠臣良将。

因为一旦有了疑心, 对于哥舒撼,天子可以采取同样的做法。

长安城东的城楼上,李忱拿着一份由文喜誊录的谢死表痛心疾首。

就在刚刚, 天子下诏催促哥舒撼行军, 这就说明,天子根本没有听从风长清遗表的谏言, 以为只要有足够的兵力,就能够取得胜利。

李忱看着城楼外那绵延二百里的行军队伍,紧锁的眉头, 似乎一刻也不曾舒展。

“郎君, 圣人还宫了。”文喜上楼提醒道。

“走。”李忱推着轮车转身。

“喏。”

“驾!”文喜架着马车来到大明宫。

皇帝并不在朝, 文武百官也去了京郊为东征队伍践行。

正值寒冬,皇帝回到了内廷, 与张贵妃在承欢殿中一边烤火一边对弈着双陆, 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头顶的压力。

然而就连棋局都不顺利的皇帝,感到越发心烦, 眼看就要败下阵来, 却被突然入内的冯力打断, “大家, 雍王求见。”

换做平常,皇帝一定是不愿意见李忱的,可眼看就要输棋了,拉不下老脸的皇帝将棋子扔下。

皇帝故作心烦道:“怎么选在这个时候来。”

“雍王一向入宫少,想来是有什么要事。”张贵妃明白皇帝的心思,于是顺着他说道。

“让他进来。”皇帝说道,随后便带着张贵妃前往正殿。

几个宫人与宦官将脱了靴子的雍王搀扶进殿,“臣,雍王李忱,叩见圣人。”

李忱吃力的支撑着身体,跪伏在殿内冰凉的木地板上,单薄的身躯,使那腰后间悬挂的金鱼袋垂至地上,肉眼可见的瘦弱。

连续的战争,让原本就不富足的内库直接见底,户部也早已亏空,于是停了宗室的食邑,官员俸禄减半,唯有宫中开支不曾消减。

由于雍王妃的父亲正率领朔方军东征,所以皇帝即便不欢喜,也并没有当即驱逐,“雍王入宫,所为何事?”

“臣想要一件东西。”李忱埋头回道,“一件圣人不需要的东西。”

“什么东西?”皇帝看着眼前俯首的紫袍,半眯着眼睛细问。

“风长清谢死表闻。”李忱抬头道,眼中布满了血丝。

李忱的话让皇帝与张贵妃都有些惊讶,皇帝看着李忱充满愤怒的眼神,怀疑道:“怎么,你与风长清相识,与其有旧?”

“风将军是边将,怎会与臣这种吃着百姓供给,没有做半分利民之事的人相识,”李忱说道。

“将军?”皇帝拉下脸色,对李忱的话很是不高兴,“他丢了洛阳,已经被褫夺爵位与官职了,所以我杀的,不过是一个布衣。”

“果然,圣人不会记得一个死人所说的话。”李忱忽然冷笑道。

“汝什么意思?”皇帝怒道。

“既圣人不需要,便请赐给臣。”李忱叩首道。

皇帝忽然有些不明白,“你要那张奏表做什么?他都已经死了,他立功,朕赏赐了他,让他做了节度使,光宗耀祖,而丢失洛阳这样的罪,难道不是死罪吗?”

“没有人说风长清是枉死的。”李忱说道,“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不应该被处死。”

皇帝愣住,在这一瞬间,他似乎看到了崔贵妃的影子。

“他该不该死,是朕说了算。”皇帝冷下了脸色,“帝王的决策,不允许质疑。”

李忱觉得可笑,但她并没有笑出来,而是叩首再次求道:“请圣人赐表!”

李忱的执着,激怒了皇帝,张贵妃见状,连忙起身调和,“哎呀,这是做什么呀,”她拉住皇帝,“三郎,不就是一张奏表吗,妾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竟让你们父子在这儿僵持了如此久。”

“那风长清早就不在了,奏表还有什么用呢。”张贵妃又道,“三郎就将之赐给雍王吧。”而后俯下身小声嘀咕道:“莫要为了一张纸而不愉快,陛下身体要紧呢。”

皇帝见张氏如此体贴,于是便不再与李忱计较,“既然你这般想要,那便拿去吧。”

“谢圣人。”

被搅了兴致后,皇帝也没有继续留在承欢殿,他看了一眼李忱,随后起身离去。

至于李忱与张贵妃之事,皇帝似乎从未放在心上。

“那张谢死表,不是人尽皆知吗,你为了一张已经知道内容的纸,如此求他,又是何苦呢?”张贵妃的语气里充满了心疼,她扶起早已双腿麻木的李忱。

“风长清原是文人,投笔从戎,拼死护国,他写下这张表状,便是知道自己会死,我想,他在落笔之前,一定十分渴望朝廷与天子,能够听从他的建议。”李忱回道,“但是现在,他的尸谏并没有引起重视。”

“所以潼关,守不住了。”李忱黯然失神的说道。

潼关失守,意味着长安也将丢失,所有人包括天子都将流离失所。

张贵妃听到李忱的话,忽然站定不动,此刻她的心中参杂着无数自相矛盾的情感。

最明显的情感,是张贵妃眼中无尽的悲伤,她忽然上前搂住了李忱。

李忱并没有被她的举动所惊吓,但正当她要开口时,怀中却传来了张氏的声音,“不要推开我,就一会儿,一会儿。”张氏一边说着,手中却搂得越发紧了。

空旷的大殿内鸦雀无声,李忱没有作出回应,但也没有推开,“你可以重获自由,不必如此的。”

张贵妃没有说话,只是静静靠着,“这么多年过去,你身上的味道,一点都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