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起长安(178)

作者: 于欢 阅读记录

李淑回头看着屋内,他忽然心生羡慕,有人会自己着急、担忧,亦或伤心,“女为悦己者容吗…”

“来人。”李淑闭眼唤道,“替郡王妃更衣梳妆,你们只有半刻钟的时间。”

“喏。”屋外早已等候了众多侍婢,在她们有条不紊的帮助下,崔氏很快就梳好了妆容。

而在府外,李淑也早已经备好了两匹骏马,一黑一白,“王叔是乘车出的城,马车在短时间内很难赶上。”

李淑将自己那匹较为温顺的白马牵到崔瑾舟跟前,上马后,她握紧缰绳,生涩的向李淑道了一声谢,“谢…谢谢。”

李淑上马,扬鞭道:“跟我走。”

两匹快马疾驰在长安城的街道中,向东北处的城门驶去。

经过城门时,守门的禁军纷纷叉手,未有敢阻拦者,待二人离去后,禁军便开始小声议论。

“方才没看错吧,长平王身后跟着一个女子…”

“没眼力见,那女子如此美丽,定然是长平王妃了。”

“呸,黑灯瞎火的,能看见什么呀。”

“就算看不见,想也能想到,长平王刚大婚不久,那郡王妃可是左相之女,出身清河崔氏,名门大家,据说其容貌,冠绝长安,比当年的崔贵妃,还要好看呢,长平王一定是带着爱妻策马扬鞭,出城游玩,多美好的事啊。”

城外,快马卷起一阵风沙,一道白光划破天际,阴暗的天色渐渐明亮,尽管李淑控制了速度,但不擅骑术的崔氏,因为体力不支,遂逐渐跟不上李淑的脚步。

“你还好吧?”李淑慢下速度回头关心道。

崔瑾舟摇头,咬紧牙关,旋即扬鞭道:“我还可以。”

-----------------------------------

——灞桥——

二人骑马追至灞河,方才看见官道上的马车,“王叔。”李淑一边追赶一边吆喝。

跟随的侍从听见声音后,将其转告给了文喜,文喜打马靠近车窗,俯下身道:“郎君,娘子,好像是长平王追来了。”

“停车。”长平王会来,李忱一点也不意外, 甚至觉得他来晚了一些。

“停车。”车夫勒住缰绳,赶在渡过灞桥前将马车停住。

青袖跳下车,与文喜一同将车座后方的轮车搬出,苏荷躬身出来,小心的搀扶着李忱。

“吁。”长平王李淑勒住缰绳。

崔瑾舟粗喘着大气趴在马背上,马背上的颠簸,让她十分不适,才过去没多久,额头上就已经布满了汗珠。

苏荷见状,并没有上前,而是轻斥李忱,“你难道没有告诉瑾舟你要离京吗。”

李忱没有说话,苏荷也没有继续责怪,“好好去道个别吧。”

李淑将崔瑾舟扶下马,随后朝推车上前的李忱弓腰叉手,“王叔。”

李忱坐在轮车上,看着风尘仆仆赶来的二人,那关中的风沙,将崔瑾舟精心打扮的妆容吹乱了些许。

李淑走到河畔,折下一支杨柳,“淑儿不会说什么祝愿的话,今日折柳送别,愿十三叔一路平安。”

“好。”李忱收下柳枝,“小淑,你是一个好孩子,瑾舟在你府上,我也能安心,明珠虽然蒙尘,但终会有重见光明的那一日,君需耐心等待,忌骄忌躁。”

李淑叉手鞠躬,“淑儿谨记王叔教诲。”

李忱点点头,李淑旋即将两匹马牵到远处,苏荷也在马车旁没有上前,她们都将这短暂的离别时间,单独留给了李忱二人。

“连兄长也要走了吗?”崔瑾舟泪眼婆娑的开口问道。

朝中局势的变化,让清河崔氏许多在朝为官的子弟纷纷请离出京,其中就包括她的一些堂兄弟,以及闺中好友。

李忱坐在轮车上,沉默了片刻,“有些事,阿兄无法向你解释,但是阿兄绝不是要扔下你逃离。”

“那阿兄为什么要走?”崔瑾舟问道。

李忱看着妹妹,欲言又止,“阿兄有自己的苦衷。”

崔瑾舟始终记得父母的教导,与即使是兄长的李忱保持着距离,没有越界。

“瑾舟。”李忱忽然唤道,“阿兄走后,照顾好自己,长平王是东宫长子,如今与你联姻,势必会将崔家卷入纷争,若是得空回家,你要多多提醒舅父舅母。”

崔瑾舟落着泪点头,“瑾舟记住了。”

“莫哭莫哭。”李忱说道,旋即递上一块巾帕,“阿兄很惭愧,没有保护好你,让你卷进了这无休止的争斗中。”

崔瑾舟摇头,“这是家族的事情,不怪阿兄,我是清河崔氏、宰相嫡女,生来衣食无忧,命中,也该是如此,就算今日不嫁长平王,来日也会嫁与他人,与其这样,倒不如是长平王,至少,瑾舟与他曾是旧相识,他也是阿兄信任的人。”

“还记得阿兄的话吗?”李忱问道。

崔瑾舟攥着帕子连连点头,“兄长放心吧,瑾舟可是很惜命的,一旦发生战事,瑾舟肯定不会留恋任何。”

“任何时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以自己为先,天下学说,无非儒释道,三教虽异,善归一揆,所以天下人都斥杨子,尤其是儒生,却人人都是杨子,贵己、重生,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李忱又道,“你不欠任何人,包括家族。”

“阿兄也是,”崔瑾舟回道,“嫂嫂是个很善良的女子,阿兄能娶到她,是阿兄的福分,阿兄可要好好善待与珍惜嫂嫂。”

“好。”李忱应道。

离别的嘱咐说完后,便意味着即将分别,崔瑾舟走到河畔柳树下,折下半支杨柳赠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李忱颤抖着双手接过柳条,“当归。”

-----------------------------------

马车停于桥头足有两刻钟之久,折柳送别后,二人目送着李忱乘车渡桥离去。

马车内,苏荷看着李忱手中的柳条,“这就是文人口中常说的折柳送别吗?”

李忱点头,而苏荷却发现两根柳条的长短相差了一半,其中有一支似乎只折了一半下来,“一根柳条堪比青丝之长,这一支怎只折了一半?”

“没有人会喜欢分别,而柳有留之音,为长留之意,折下来的半支柳条是送别之意,而留在树上的翠枝则代表着迎归。”李忱解释道。

苏荷第一次明白,折柳的真正寓意,“原来折柳,竟有如此深意。”

马车走远后,李淑牵来白马,轻轻唤道:“瑾舟。”

崔瑾舟回过神,她举起袖子擦干眼泪,而手中紧攥的帕子却未舍得使用,“谢谢。”

李淑没有说什么,只是抬腿跨上了马背,“该回去了。”

崔瑾舟见李淑打马,便紧握缰绳道:“我不认识路。”

李淑回过头,表情有些诧异,崔瑾舟遂低下头解释,“我没有离开过长安城。”

“上马吧。”李淑道,“跟着我,回城的路上不用着急赶路了。”

就这样,崔瑾舟跟着李淑慢慢悠悠的回到了长安城中。

而在回城必经的城门口,李淑看见了孝真公主的马车,自然明白,孝真公主此刻是在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