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63)

作者: 词酒 阅读记录

“助长奶粉多么好的口碑,现在被骂成是黑心奶粉,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你有空的时候,仔细看一看《百姓日报》上的那篇文章,这老家伙看问题很深刻、也很透彻,提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你我都问问自己,助长奶粉,究竟在高傲什么?”

“我和老王,究竟在高傲什么?时代洪流啊,没人能挡得住的。螳臂当车的人,都会被碾碎成灰。”

第46章 傍大款?

助长奶粉厂的价值, 并不仅仅是助长奶粉厂本身。

它背后关系着将近两万的就业岗位,关系着市里与省里的税收,关系着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

朱书-记把助长奶粉厂当下遇到的困境报上去之后, 从省-委到市-委, 各种分量级的领导班子都来了, 就在助长奶粉厂连着开了三天的研讨会。

第一天,研讨会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如何带领助长奶粉厂走出困境?

第二天, 核心内容变了一个字:如何带领助长奶粉厂走出绝境?

第三天, 核心内容再次改变:如何帮助助长奶粉厂实现温和的破产重组,尽全力保证工人的就业问题以及财政税收问题。

核心内容不断变更的原因, 是领导班子对当下现状的认识变化。

在一开始的时候, 所有人都低估了助长奶粉厂所面临的问题——是消费者信任的全面崩塌,是衣食父母的集体放弃。

等第三天研讨会结束, 面无表情的朱书-记与因为中风而嘴歪眼斜的王厂长都知道了领导班子的最终建议——帮助‘助长奶粉厂’走好破而后立的必由之路。

既然抵挡不了时代洪流,那就积极拥抱大势。

好风凭借力。

助长奶粉厂必须活下去,不管之后是叫‘助长奶粉厂’还是叫‘特级奶粉厂’。

在研讨会结束的时候, 准备派往‘东北牧场’进行沟通会谈的专项工作组就成立了,谈判的章程与底线也草拟了下来——首选是收购‘特级奶粉’, 如果收购不成, 那就邀请‘特级奶粉’进行技术入股,帮助助长奶粉厂浴火重生。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助长奶粉厂的工人不下岗。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省与市的税务财政不滑坡。

——————

而另外一边, 在上-海学美容美发的谢小梅也带领迦楼集□□出的代表团, 踏上了回家的路。

谢小梅没有想到, 自家嫂子挖给自己的那些擦脸油, 会被迦楼集团这么重视, 带队的人居然是迦楼集团的副总经理。

这种高高在上的人物,居然会因为一小瓶擦脸油而屈尊降贵地跟她回老家去。

迦楼集团的人比助长奶粉厂的人先到的,在沈市稍作修整,拜访了沈市招商引资办后,便乘坐招商引资办的车来到了陶娇杏家。

一连串的小汽车开进村,村里人再次开了眼,好多小孩都追在小汽车后面跑,大家何曾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上回有这么多车进来,还是去奶粉厂进货的大货车呢,这回直接换成了更高档的小汽车。

烫着羊毛卷,穿着风衣、灯芯绒裤子与小皮鞋的谢小梅从车上下来,正要敲陶娇杏家的门,就被村里人认了出来。

“小梅?是小梅吗?小梅你回来啦?”

谢小梅正要欢欢喜喜地应声,就听见一位同村的嫂子问她,“你是在外面傍上大款啦?”

谢小梅脸一黑,翻了个白眼,介绍道:“什么跟什么呀!这是上-海迦楼集团的代表团,还有沈市招商引资办的领导,来找我嫂子谈生意的!什么傍大款,你就不能想着点我好?”

那嫂子说,“那你可是走错门了,你三哥和你三嫂搬家去了,前几天刚迁去新房子里。”

谢小梅:“……”

她知道陶娇杏和谢挺新盖的房子在哪儿,只能同刚下车的领导和代表团解释了几句,带着人开过横跨琥牢河的石桥,把车停在那大院儿的门口。

谢小梅走之前,这大院儿才盖起个毛坯,压根没装修呢,现如今已经装修妥当了,连树木和花花草草都种好了。

纵然是见过了大世面的迦楼集□□出的代表团,这会儿看着眼前气派的大院子,都惊骇得好半天合不拢嘴。

“这院子,这,这,这,建的可真好啊!”

“是啊,和那些外滩公馆比起来,也不遑多让了……”

谢小梅见自家亲妈从屋子里出来,赶忙喊了一声,“妈!!!!我嫂子呢?”

耿菊花听着熟悉的声音,猛地一抬头,第一眼都不敢认,看了好几眼才确定,面前这个时髦女郎是自家闺女,本来眼泪都到眼眶跟前了,结果发现自家闺女身后还跟着好大一群人,硬生生把眼泪憋了回去,“你嫂子在家伺候你大哥呢,你咋回来了?”

谢小梅气得一跺脚,“哎呀,我不是问我大嫂,是问我三嫂!上-海迦楼集团的代表团和沈市的领导来找我三嫂谈事儿!”

耿菊花-心里一惊,连忙朝屋子里喊,“杏子,有人找你!”

陶娇杏刚给胖仔冲了奶粉,这会儿胖仔还不困,非得她抱着哄才不闹,只能抱着胖仔出了屋。

见谢小梅身后跟着一群西装革履的人,陶娇杏把胖仔递给了耿菊花,说,“妈,你帮我待一会儿胖仔。”

耿菊花接过娃,见陶娇杏走到谢小梅跟前后,同谢小梅低语了几句之后,脸上突然就挂上了热情洋溢的笑容,同谢小梅身后的那群人挨个儿握手,还把人领到了二楼去。

谢小梅知道接下来要谈的事儿就同自己没关系了,她没跟着上楼,而是跟在耿菊花身后进了屋。

她就好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这儿喜欢,看那儿也喜欢,感觉自个儿不是从上-海回到乡下,而是从乡下到了上-海。

“妈,我三哥三嫂这房子建的,是真好啊!我在上-海见到的那些漂亮房子,都没我三哥三嫂建的好。”

耿菊花想想这房子花的钱就觉得心肝儿疼,没好气地说,“能不好吗?妈问你三哥和三嫂说这房子花了多少钱,夫妻俩都不说,只知道单是买砖石和水泥就花了好几万。”

“这房子还是省里的建筑队给盖的,家具这些也是直接从沈市家具厂定的,不是直接买人家做好的,而是你嫂子自个儿画的图,请人家给定做的……你想想,能便宜吗?村里都传,这房子花了二三十万,实际花了多少,你三哥和三嫂都不说,但肯定不便宜。”

谢小梅:“……村里人可羡慕坏了吧!”

耿菊花的白眼一个接着一个向天上翻,“何止是羡慕坏了?都快羡慕出红眼病来了。”

话锋一转,耿菊花又说,“不过这房子住着是真的舒服,看看你三哥和三嫂现在的生活,妈都觉得自己大半辈子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你三哥和三嫂给妈留了个向阳的屋子,让妈和你爸过来住,不过你爸不乐意,妈现在就自个儿住在这边帮你三嫂带胖仔,睡着贼舒坦,你爸原先还不得劲儿,抹不下老脸过来住,妈晾了他几天,也跟过来了。”

上一篇:大力公主在民国 下一篇:解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