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40)

作者: 词酒 阅读记录

那些不远千里跑来采购的人难。

他谢挺也难。

远在沈市的连瞻又何尝不难呢?

——————

回到家的连瞻就同陶娇杏商量了养牛场扩建的事儿,他主要担心的还是奶牛的饲料不够。

“杏子,要不咱把养殖长毛羊和獭兔的事情给缓缓?先养殖奶牛吧,这奶粉的市场太火爆了,咱家那点儿奶粉厂的产能根本不够啊!”

陶娇杏抿了抿嘴,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放弃养长毛羊和獭兔不难,难的是她之前已经同谢挺说过,自己同‘认识的人’说好了长毛羊和獭兔以及牧草种子的事儿,这会儿冷不丁不要长毛羊和獭兔了,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想了想,陶娇杏还是摇了头:“看眼下的情况,确实应该养奶牛,可已经来不及更改了。我同人家都已经说好要长毛羊和獭兔的事儿了,等一进三月就给送来,人家说不定都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上路了,这哪是说改就能改的?”

“在奶牛场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往后就是稍微控制一下沈市的奶粉供应,然后留一部分给其它地方,比如首都国贸大厦这些地儿,至于别的地方来的采购,咱只能让他们多等等了。”

夫妻俩这么一敲定,后面来的采购员就只能碰壁了。

“抱歉啊,本地的供应都快保证不了了,富余出来的库存全都挪给了首都国贸大厦,实在是一点点库存都挤不出来了。”

“真的一点都拿不出来了,要是能拿出来,我们肯定不会放着买卖不做啊!”

谢挺苦口婆心地劝了好久,这才把那些碰了一鼻子灰的采购员劝走,还有不少采购员没死心,临走前把自个儿的名片塞给了谢挺,交待谢挺说等奶粉厂里有了多余的库存一定要联系他们。

谢挺自然是满口答应。

然而他心里觉得,咋会有多余出来的库存呢?沈市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再加上首都国贸大厦……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里,奶粉厂都不会面临库存积压的问题了。

巨大的生产压力压在养牛场和奶粉厂头上,挤奶工们挤牛奶的时候都认真了许多,生怕浪费一滴。

而另外一边,谢挺提早联系好的沈市第三建筑队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冰雪消融,大工程该搞起来了。

作者有话说:

谢谢大家的支持,一般都是零点整更新出来的,这样大家一觉睡醒一定会看到更新哒!!

第30章 评评理

‘特级奶粉’的市场远超预期的打开了, 奶粉厂的产量却跟不上,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焦虑的。

这不等于是放着钱不赚吗?

可实际上,陶娇杏和谢挺都没咋感觉到焦虑。

谢挺实在是太忙了, 沈市第三建筑队的工人到了之后, 建设工程立马就搞了起来, 先是养殖场,然后是在自家山地里围山设网, 单单是打水泥桩与围铁丝网就花了不少钱, 等这些地头的建设都搞完,才会开工去修建宅院。

这妥妥一个大建筑工程。

更别提春耕不能落下, 得亏有旋耕机在, 不然谢挺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忙活不过来。

至于陶娇杏为啥不焦虑,完全是因为她想的很开……钱是赚不完的, 奶粉厂产量不是着急着急就能解决的,既然都这样了,那还焦虑个啥?

人活着, 不能像是拉磨的驴一样,因为一个看得见吃不着的念想就不断熬自己。

既然明知道这问题眼下解决不了, 那就把问题抛给未来, 犯不着一直压在心头让自己难受。

——————

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想采购‘特级奶粉’的采购员,可惜仅有的库存都锁给首都国贸大厦以及沈市了,偶尔会多余出一些来也不愁卖, 陶娇杏和谢挺都没敢再随便答应人。

眼下是分地之后的第一个春耕。

去年冬天没开荒的人都累到懵逼了, 每天天不亮就得下地去干活儿, 月上柳梢头才能回家, 依旧干不了多少活儿……摆在大家伙儿面前的春耕, 就好像是横跨在牛郎与织女中间的那道银河, 距离远到让人心生绝望。

有人忙活了一个礼拜都没做完十分之一,咬咬牙找到了陶娇杏,愿意花钱租用旋耕机和播种机,哪怕贵点也认了。

陶娇杏记得去年这些人还因为觉得租用旋耕机太贵而估计不买牛奶厂的鲜牛奶来着,不过也没影响到牛奶厂的生意,反倒促进牛奶厂完成了一次转型升级。

要是没有这些人使绊子,她都不一定愿意折腾去生产奶粉。而且自打生产奶粉之后,陶娇杏赚的确确实实更多了。

看在钱的份上,陶娇杏没计较之前的事儿,爽快地答应下来,回头就去找了马凤仙和李玉梅俩妯娌。

“大嫂,二嫂,有个活儿找上门了。”

“村里人想租用旋耕机和播种机,谢挺没空,你们看要不要让大哥和二哥做这个?我记得大哥和二哥都会开农机来着。”

马凤仙犹豫道:“现在在养牛场做的就挺好的,要是开了旋耕机,不就耽误了养牛场的活儿了?”

陶娇杏点点头,“确实会耽误养牛场的活儿。不过旋耕机和播种机不是一直干的,所以开农机的这段时间,养牛场的工资就不发了,单独从旋耕机和播种机的租金里头分红,你们家出人,我们家出机器,刨除油钱之外,五五分,成不?”

马凤仙犹犹豫豫地没立马答应下来。

李玉梅觉得‘五五分’有点不满,当下就提了,“五五分是不是太少了点,你们那机器疙瘩买回来放那儿又不用,开那车挺费身体的,一天突突突的……”

“行吧……”陶娇杏站起身打算走人,“既然大嫂和二嫂觉得这个价格不合适,那就让大哥二哥继续在养牛场做着吧,我回我娘家问问娘家兄弟愿不愿意做,实在不行就在村里雇一个人做,也给按月工资算,每个月开三十。”

“你们觉得五五分有点少,我还是看在亲戚面儿上说的,不然最多三七分。就算是三七分,一个月下来赚得也比在养牛场多……”

陶娇杏看似是在自言自语,其实声音一点都没压着,大喇喇地就说了出来,脸上还挂着笑,同马凤仙和李玉梅招呼道:“大嫂,二嫂,你们继续忙着,我先走了啊,去趟娘家。”

“我娘家兄弟要是不乐意,我铁准得骂他们不知足,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着赚钱多的机会摆在眼前还挑三拣四,咋不上天呢!”

谢坚和谢强是谢挺的亲哥,陶娇杏一个做弟妹的,自然不方便骂人,可她和娘家兄弟就没那么‘生分’了,心里不痛快了当然要喷一喷。

脑子时灵时不灵的人就得有人时时给洗洗耳朵醒醒脑,不然容易犯蠢。

目送陶娇杏出了门,马凤仙和李玉梅对视一眼,李玉梅出声问,“大嫂,三弟妹刚刚是骂谁呢?是骂她娘家兄弟还是骂咱俩?”

马凤仙黑着一张脸,“你说呢?老三家的最会指桑骂槐了,说是骂娘家兄弟,实际上她连她娘家兄弟的面都没见着,可不就是在骂咱俩?”

上一篇:大力公主在民国 下一篇:解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