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38)

作者: 词酒 阅读记录

韩明德教授拧眉问,“真有这么神奇?你是做研究的知识分子,可不能听风就是雨啊,要为客观说话,要为事实说话,要为科学和真理说法。”

他那学生挠了挠头,“反正我说的都是我的真实感受,我哪敢撒谎骗您啊!韩老师,要不您也尝尝?您喝上两天,效果肯定能感受到的,到时候都不用我说什么,您自己就信了。”

韩明德教授点点头,把没用完的奶粉样品拎去了办公室,当下就给自己冲泡了一杯。

这么一冲,他又发现了异常点,“嚯,都不结块的么……这奶粉的技术还真是厉害了。”

正如他那学生所说的,韩明德教授隔天早晨就感觉到了效果,也是老头老太太中传播的最好的效果——改善睡眠质量。

一连喝了十天,每天早中晚各喝一杯,精神头感觉到明显提升的韩明德教授心里都内疚了,他觉得自个儿不该怀疑这种民族之光的……

为了弥补自己良心上的亏钱,韩明德教授提笔写了一篇文章,和自己做的那些测试报告一并送到了自己在《百姓日报》编辑部做副主编的手里,还附带着赠送了一袋‘特级奶粉’过去。

在‘特级奶粉’的包装袋上,韩明德教授贴了个条——“甭管你信不信我老韩的学术声誉,你喝过之后再做决定。”

《百姓日报》作为面向全国人民发行的大报社,发文之前怎么可能不仔细审核一下?

沈市农业学院知名教授的亲笔推荐信、一沓将近两百页的测试报告,详实的各项测试数据,外加一袋用于验证功效的实物……这些筹码加在一起,《百姓日报》的副主编很难不被打动。

一周后,《百姓日报》的头版全部都留给了韩明德教授的这份亲笔信以及那些实验报告,主编以及三位副主编不仅给写了推荐语,还盛赞了‘东北牧场’这种民族之光一般的企业。

——————

陶娇杏和谢挺得知《百姓日报》夸自家奶粉的消息,还是连瞻开车拉货时带来的。

“挺子!弟妹!你们家这奶粉真是太厉害了,都火到首都去了!”

谢挺:“???”

陶娇杏:“???”

夫妻俩两脸懵逼。

连瞻把自己买来的报纸拿给陶娇杏和谢挺看,语气激动不已,“头版啊!都不只是头版头条,是整个头版都给你们了!”

“沈市农业学院的韩明德教授给写的推荐信,直接拿了助长奶粉和奶站中的牛奶做对比的,这真是太打脸了。”

“原先沈市的助长奶粉销量下滑就让助长奶粉厂家头疼了,现在直接把研究报告都摆在报纸上了,关键是价格还相差不大,我感觉助长奶粉都快哭了!”

陶娇杏和谢挺看完报纸上的描述,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均从眼中看到了疑惑。

他们俩是打算去请沈市农业学院的教授做研究对比来着,可是这个计划是为了打开市场的啊……现在市场打开得这么顺利,整个就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夫妻俩自然就没再想着去找人做营销。

金杯银杯,远不如消费者口口相传的口碑。

这韩明德教授是怎么回事?

陶娇杏琢磨了一下,心里有了猜测,“应该是韩教授喝了我们的奶粉之后,自己做的研究。”

想到自家奶粉那开发脑域潜力的功效,陶娇杏心里突然萌生出一个主意。

在心里绕上几个弯,大致琢磨清楚理顺思路之后,陶娇杏同连瞻说,“连哥,这样吧,沈市农业学院的韩教授这样帮我们,我们不能不回报。”

“麻烦你去同沈市农业学院的供销商店沟通一下,只要他们愿意进货,我们愿意优先保供沈市农业学院的学生。”

一来是为了回报沈市农业学院韩明德教授的这萍水相逢知遇之恩;

二来是帮助开发沈市农业学院那些大学生的脑域潜力,这些人聪明起来,对国-家建设的益处不可限量;

三则是利用好沈市农业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这个先天条件,在无法保量供应全国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学生的手把‘特级奶粉’的口碑圈扩散到全国。

在商言商,一个合格的商人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需要从利益出发。

连瞻没想到陶娇杏盘算中的第三层,他只觉得陶娇杏这人很值得深交,商人逐利不是错误,但不能唯利是图而忽略了情谊与道义。

若是不讲道义了,那买卖注定做不长久。

——————

《百姓日报》在刊登那篇报道的时候,就从‘特级奶粉’包装上找到了养牛场和奶粉厂的地址。

一时间,但凡对‘特级奶粉’心动的人,都不存在找不到买奶粉的渠道。

首都国贸大厦的采购员连夜就坐上了开往山海关的火车,堂堂首都国贸大厦都没有这种‘特级奶粉’,卖的还是助长奶粉,像话吗?说出去都觉得丢人,抬不起头来!

大连百货大厦的采购员开着车就来了,满打满算不超过四个小时的车程,他们要抢先包圆这奶粉厂仓库里现有的所有库存。

……

连瞻现在差不多是一周来拉一次奶粉,距离他上次拉货走已经过去了五天,奶粉厂仓库里的库存量已经攒了不少。

就在这个关键节点,大连百货大厦的采购员来偷家了。

那采购员豪气万千地说,“你们给本地百货大厦多少钱,供给我们多少钱就行,运费不用你们出,我们自己掏!仓库里有多少货,我们拉多少货!”

生怕陶娇杏不相信他的话,那采购员还特地拍了拍自己的腰包,“我带足了钱过来的!”

陶娇杏领着人去了仓库,清点了一下库存数量,算好了价钱,“一共二十八万的货,你确定都要?”

奶粉可不便宜,一袋十三块,一箱五十袋就得六百五十块钱,仓库里放着四百多不到五百箱的奶粉……陶娇杏合理怀疑大连百货大楼来的这采购员在吹牛。

那采购员道:“要!不就是二十八万嘛,就是再翻个倍,我都能拿走。我带了采购协议过来,上面规定了提货时间和打款日期,一般都是三天内执行。”

“你只要签了这采购合同,答应三天内帮我们锁死库存,我这就进县城找招待所给我们经理打电话,让他再派货车和会计过来。顺利的话,明早就能款到车到,咱这单买卖就痛痛快快地做成了,你看咋样?”

陶娇杏想了一下,她同连瞻那儿没说死,但也得去给连瞻打个电话,同连瞻说暂时不用来拿奶粉了,不然恐怕是得白跑一趟,等仓库里的库存攒够了再来吧。

“行,这单买卖做了。”

第29章 锁库存了

首都国贸大厦的采购员是当天晚上十二点过了之后到的沈市, 第二天早晨他没着急到奶粉厂,先是在沈市的百货大楼里走了一圈儿,又去找当地的老百姓打听了一下那‘特级奶粉’的口碑, 确定这‘特级奶粉’是真的厉害而不是虚头巴脑的噱头后, 这才在心底敲定了采购计划。

上一篇:大力公主在民国 下一篇:解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