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3)

作者: 词酒 阅读记录

她的意思也很明白,耿菊花没必要拿着没逼她生娃这事儿让她背负什么良心债。

一年到头,谢挺沾家的日子都不超过半个月,她要是真怀了,谢挺都得仔细算算日子,假设日子不对,那他多半是绿了。

耿菊花老眼含泪,“杏子,有你这句话,妈就放心了。”

耿菊花这么晚过来,就是找陶娇杏要个态度,只要陶娇杏不主动闹离婚,那她就安心了。

至于谢挺闹着要离婚,耿菊花觉得压根不可能,陶娇杏是谢挺主动相看上求来的,二人感情也很好,虽说聚少离多,可谢挺一直都抠着自己,攒下的钱全都会寄回来……谢挺把陶娇杏当成眼珠子一样爱,咋会舍得主动闹离婚?

-------------------------------------

耿菊花走了,留下原本就心累现在更心累的陶娇杏。

胡乱洗了把脸冲了个脚,陶娇杏插上门闩躺回了炕上,满脑子都是胡思乱想。

她觉得谢挺多半是伤得很重,劳动力说不准都丧失了,不然这挂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想想她不久前的心花怒放,陶娇杏觉得自己脸上明晃晃挂着四个字——“乐极生悲”。

感情这挂是扶贫低保挂。

她打开金手指界面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所有能点的地方都点了一遍,陆陆续续又发现了不少的功能,比如那庙门是能点开的,庙里头空空荡荡,除了供奉的三清祖师神像外,就剩下一个书架了。

偌大的书架上只有一本书,封面上写着四个字——符箓大全。

她打开那本《符箓大全》,除了前面三页有内容外,其余的内容都是空白。那三页纸上记录着三种符箓——驱邪避讳符、六畜兴旺符、五谷丰登符。

她看完这三页纸,脑海中就有了详细的画符方法,不过成功率有多少,这还有待验证。

那作坊的门也能点开了,里面各式各样的设备轰隆隆运作着,她能看到,但是接触不到。作坊里面同样有个书架,上面的书里记载的是鸡饲料、猪饲料、土壤肥料、灭鼠药等的配制方法,还有采集到的那些药材的炮制方法和药性简介等等。

“那些书架上的内容多半就是研究区的研究成果……”

陶娇杏都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入睡的,醒来时已经天光大亮。

用凉水抹一把脸,刷个牙,陶娇杏的心态已经坦然了许多。

谢挺能够完整囫囵地从南边回来,而不是被人装在盒子里盖着红旗回来,这已然是不幸中的万幸,眼下有金手指在,科学玄学两手抓,将来说不定会有帮谢挺治好身体的方法。

而且眼下也不再是非得下地干活赚工分才能养家糊口了,实在不行就做个小买卖,日子肯定能过得下去。

她只盼着谢挺不要毁容,她当初嫁谢挺就是颜控作祟,图的是谢挺的身材和脸还有钱,万一谢挺毁容了,她估计得日日以泪洗面。

纵然脑子闹哄哄的,该干的事情还是得干,后院里养着的鸡鸭鹅和猪都得喂,鸡鸭鹅下的蛋也得捡回来。

陶娇杏魂不守舍地端着竹编扁筐去捡了蛋回来,放到灶台上之后才发现,今儿个捡的蛋有点多啊……

往常十只鸡里总有三四只鸡是不下蛋的,今天这只不下,明天那只不下,轮着来的,今儿个居然都下蛋了,鸭子和鹅产蛋的次数更少,捡不到是常态,捡到是幸运,今儿个居然整整齐齐全都下蛋了。

陶娇杏猛地抬头,望着头顶喃喃自语,“这是,金手指起效了?”

六畜兴旺符加上她砸了那么多粮食搞出来的饲料,效果看起来真不错啊,就是不知道这效果能不能持续下去。

转眼她就又想到了一件事儿,这鸡鸭下蛋的频率拉高了,地头粮食产量翻倍的时候咋搞?不得引来全村人的红眼?

她打开金手指界面仔细找了找,果然找到了相关的设置——可以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产量分为两部分,接近常规、自然状态下的产量留在地头,多出来的产量直接在仿真区里给收了。

陶娇杏再次感慨这金手指界面的操作自由度之高,就是不给个操作手册这一点挺坑人的。

该做的设置都设置好,陶娇杏早饭煮了个鸡蛋熬了点稀粥,吃完便去找耿菊花借了自行车,蹬着自行车到县城去了。

耿菊花有点紧张,大概还是担忧陶娇杏不想过下去了,她问,“杏子,你进城干啥去?”

“我去粮油店买点粮油,谢挺要回来了,家里的粮食肯定不够吃。”

耿菊花听了陶娇杏的话,这才稍微放心一点。

陶娇杏的主要目的没说,她从琥牢山上采集的药材已经全部炮制好了,就在她身上背着的帆布包里。

除了那些比较普通的药材外,陶娇杏还采了十二根野山参,这回挑了三根年份短的,打算卖掉。

至于年份长的,先放在仓库里,说不定谢挺回来之后用得到。

陶娇杏到了县城之后,直奔药材公司而去,药材公司有专门收中药材的窗口,里面有一老一少两人,年纪大的负责给药材估价,年轻的人负责算总账。

药材公司是国营单位,几乎没发生过坑蒙拐骗的事儿,老百姓在琥牢山上挖到药材之后,基本上都是拿到药材公司来卖。

晒干的药材分量轻一点,价格就贵一点,没晒干的药材分量重一些,价格便宜一些。但总的来说,晒干且炮制好的药材更值钱,毕竟里头掺了人工费。

陶娇杏先是把抱着黄精的那个油纸包从帆布包里掏了出来,递给年纪较大的那位老中医,老中医抖了抖油纸包,又捏了捏那药材,放在鼻尖闻了闻,冲陶娇杏点点头,“这药材的炮制手法挺地道的,小李,称一下这重楼,按中上品的价钱算。”

陶娇杏疑惑,“为什么是中上品的价钱?是炮制手法有问题?还有,我这不是重楼,是黄精。”

老中医解释道,“重楼就是黄精,名字不同,一个东西。”

“你这药材没问题,年份稍微短了些,但也能入药,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琥牢山上长出来的。如果不是炮制手法好,琥牢山上的重楼最多开到中品价格,亏在了年份和地利上。”

陶娇杏了然,这大概就是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没想到这药材之间还存在地域歧视……

作者有话说:

望眼欲穿地等着老伙计和新朋友!!!!

第3章 童工牛?

在那位‘小李’算出黄精的价格后,陶娇杏又把带来的其它药材逐份掏了出来,最后是那几根炮制好的野山参。

老中医见陶娇杏掏出来的药材个个都炮制得很好,心中惊诧,开价的时候也没吝啬,没搞故意压价那种性质恶劣的行为。

采集到的药材卖了个好价钱,笼罩在陶娇杏头顶的阴霾都散了不少。

她去了一趟粮油店,把各式各样的米面粮油都买了些,终于感觉卡在头上的紧箍咒松了。

上一篇:大力公主在民国 下一篇:解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