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17)

作者: 词酒 阅读记录

都没等到吃晌午饭的时候,陶娇杏和谢挺熬夜赶工做出来的奶票就全都卖完了。

陶娇杏把卖奶票收回来的钱数了数,点出需要付给奶粉厂的尾款放到一边,又拿出一笔钱来递给谢挺,道:

“你开车去一趟镇里或者是县城,买点熟肉啊菜啊这些的,然后顺路去一趟我家,把我爸和我哥、我小弟都喊上,再把咱爸和大哥、二哥也叫上,大家一块儿吃个饭,商量商量盖奶粉厂的事儿。”

“收秋也收完了,地也翻完了,趁着大家都没啥事,把奶粉厂盖起来吧,早点盖好早点完事。我前几天做的奶酪差不多能吃了,给大家分一分,当成零嘴儿吃。”

第13章 凝脂霜?

陶娇杏在家里攒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家宴,还是男人坐一桌谈建牛奶厂的事儿,女人和小孩坐一桌,唠一唠家长里短,热闹得很。

饭桌上,陶娇杏发现陶母的脸很反常,明明看着是泛着油光,可咋还有地方掉皮了呢?

琥牢山下的秋风是有点吹得猛,可也不至于把原本从来不掉皮的脸给吹脱皮吧。

她打开仿真区,点了一下陶母的情况,研究区里弹出了与谢挺当初一模一样的面板。

陶娇杏选择了救治。

不过两分钟的时间,小庙里就给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救治方法。

陶娇杏借着煮饺子的工夫,仔细看了一下陶母身上的问题,没有大毛病,都是些年纪大了之后营养不良造成的小问题,往后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营养就够。

针对皮肤上的问题,小庙和作坊都给出了方案,小庙给出的是食疗的方案,作坊给出的是一种名叫酵母发酵凝脂霜的东西。

后面这个东西一出现,立马就吸引了陶娇杏的注意力。

原材料需要豆粕、玉米、小麦、高粱、酵母菌、羊油以及好多中药材,除了那酵母菌之外,她手里都有。

已经能够熟练操作交易区的陶娇杏果断打开交易区,买到了作坊里需求的酵母菌,然后从仓储区的小仓库里调了各种原材料进小作坊,又从小作坊的书架上找到那本书,点开学习了一遍。

学完之后,陶娇杏的一双杏眼瞪得滚圆。

这酵母发酵凝脂霜看起来有亿点点东西啊!

酵母菌在豆粕、玉米等农副产品中发酵出来的产物可以温和地代谢皮肤,改善皮肤粗糙暗沉出油多的情况,多次提纯淬炼后的优质上等菁纯羊脂可以提高皮肤的保湿效果,而那些酵母菌在药材中发酵之后,能够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也给析出,不仅能使皮肤得到质的提升,还具有抗老的作用。

仔细回忆一下,前世鬼子们出品的那个樱花堂就有主打酵母菌发酵的产品来着,人称神仙水,一股口水味都能卖大几十年还畅销势头不减,可谓是一招鲜吃遍天。

金手指面板给出的酵母菌发酵未必就比樱花堂的神仙水差,再在里面叠加上羊脂保湿,以及各种真正起效的中药材精萃……陶娇杏自己都想上脸试一试。

饺子煮好,小作坊上面悬浮着的进度条也就差不多跑完了,陶娇杏把金手指面板暂且放到一边,招呼大家吃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寻个空当回屋把自己之前用空的雪花膏盒子翻出来,把小作坊里做好的酵母发酵凝脂霜倒了进去。

拿手指蘸抹上一些乳白色的膏体,在手背上搽开后,并没有出现想象中那油乎乎的情况,皮肤上甚至都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非要比较涂抹前后差异的话,大概是皮肤的光泽度提升了不少。

这下陶娇杏放心了,她本来就是油皮,最担心用完这凝脂霜后脸上像是糊了一层猪油一样腻歪。

她的肤质摆在那儿,平时不用这些也没多大问题,只是冬天屋里烧着火炕,外面西北风吹着的时候,脸上的皮肤难免会裂开一些小口子。

现在有了这凝脂霜,再也不用担心冬天被刀子一样的西北风割烂脸的问题了。

陶娇杏在屋子里翻箱倒柜的找了一通,又找出一个雪花膏的盒子来,用开水烫洗干净后装上这凝脂霜,打算给耿菊花也来一个。

至于其他人,只能抱歉了,凝脂霜倒是不缺,可雪花膏的盒子实在是找不出来了。

她倒是记得在县城上高中的谢小梅很喜欢这些涂涂抹抹的东西,回头倒是可以找耿菊花问问,看谢小梅有没有攒用完剩下的瓶瓶罐罐。

吃过饭后,陶娇杏给陶母和耿菊花一人塞了一个。

陶母摸了摸脸,知晓是闺女看到自己脸上干得掉皮,心疼自己,没推脱拒绝,大大方方地收下了,还同耿菊花说,“要不怎么说还是闺女贴心呢?生个儿子天天在眼跟前杵着,能看不到我脸上干得掉皮?没有一个吱声的!”

耿菊花点头附和说,“娶个贴心的好媳妇儿也行啊!不过啊,杏子,我用不上这东西,你自个儿留着用吧,我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脸上涂脂抹粉是要遭人笑话的。”

“这有啥遭人笑话的?女人从小美到老,只有又穷又丑的才会笑话。妈,我给您的,您就安心用着,可别之后我妈用完容光焕发,您脸上干巴巴还长褶子,别人背后说闲话数落我,有好东西只顾着接济娘家,不管婆妈。”

“给您您就用着,日子过好了,手头宽裕了,顿顿吃肉都行,管他吃糠咽菜的人怎么说?非得日子过得像是苦水里泡着一样才行?那些人就算说闲话,也是酸的。穷酸就是说这种人,因为日子过得穷就使劲儿酸,甭搭理他们。”

耿菊花被陶娇杏这么一劝,也就收下了。她不想自个儿同亲家母站在一起的时候,被人笑话说亲家母像城里人一样,自个儿却像是乡间地头捡破烂的老婆子。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谁乐意被人给比下去呢?

-------------------------------------

这顿家宴吃完,陶家兄弟几个和谢家兄弟几个就搭伙开始盖奶粉厂了。

没想着怎么大盖,就像是乡间盖砖瓦房那样,地基扎得稳当些,墙壁砌得坚固些,水泥灰抹得平整些……大家盖房子都是找熟人搭把手一起弄,盖个奶粉厂也不是什么难事。

陶娇杏也没闲着,她跟着谢挺学会了开收割机。

上午的时候得把鲜奶挤下来,再给那些拿着奶票来买鲜奶的人兑了奶票,下午就开着加装了割草机的收割机在自家草甸子里转悠。

把草甸子里渐渐枯黄的草都割倒之后,一捆一捆地扎起来,再用收割机运回到养牛场去,就和给草甸子剃头一样。

前前后后折腾了小半个月,才把自家草甸子里的草都给收割完,接下来还有谢秋安和耿菊花老两口分到的草甸子里的草、谢坚和谢强家草甸子里的草……这两家都指望着陶娇杏帮忙把草甸子给拾掇出来,来年好种庄稼呢。

家里养着牲口的人家,割草甸子里的草回去能喂牲口吃,可家里没养牲口的人家要这么多的草料干什么?费尽功夫割完,拿回家屁用没有,索性也来找陶娇杏,让陶娇杏需要的话就把他们家地头的草也给割了吧,免费的,不收钱。

上一篇:大力公主在民国 下一篇:解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