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140)

作者: 词酒 阅读记录

陶娇杏“吃一堑,长一智”,甭管是药膏还是软糖,在生产制造出成品之后,立马就送给了华夏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美利坚的联邦食药管理局FDA去进行备案审核。

拿到了华夏的审核通过证书,西北原料公司所在的这一片的经济就能盘活,单单是种植仙人掌,收割仙人掌这两个岗位,就能解决不少当地人的就业问题,更别提原料工厂中用人的地方多的是。

……

陶娇杏还去到了祖国最南边的海岛。

这一片本来的发展应该不错的,当地水果种类丰富,产量也很高,还有各种渔获支撑着经济……按理说早早就应该搭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发展起来。

可海岛的发展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渔获生意被万物集团在大-连的食品厂抢走了九成九,水果则是因为储藏问题而根本无法运送到内地就可能腐烂酸败。

海岛上的渔获生意做不起来,许多渔民都是千里迢迢开着渔船卖往大-连的,哪怕没同陶娇杏和谢挺打过招呼,也很熟悉这两张叫他们又爱又恨的脸。

陶娇杏和谢挺才一登岛,立马就被人认出来了。

都没等陶娇杏走下码头,就有不少渔民涌了过来,将陶娇杏和谢挺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

“谢老板,来我们海岛上干咩啊!”

“是不是要在我们海岛上也开食品厂啦?”

“陶总,听说你才是主事的人,你们是不是要来岛上投资啊!”

大-连的海鲜干货生意已经很稳定了,再开一个海岛食品厂有些鸡肋,国内市场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的海鲜干货。

海岛面向东南亚,个个都是沿海国-家,哪个国-家缺鱼吃?搞出口也很难。

陶娇杏这回盯上的还真不是海岛的海鲜渔获,她盯上的是海鲜水果。

同海岛老乡阐明来意之后,预想中的失落并没有出现在这些老乡脸上,大家伙反而更兴奋了!

海鲜还需要冒着翻船的风险去海里捞,水果可都是就在树上长着的。成片成片的果林摆在那儿,白让大家吃都没几个人愿意吃,毕竟吃了这么多年,早就吃腻歪了。

要是陶娇杏真打算做水果生意,那对于海岛老乡来说,与躺着捡钱都差不多。

越发热情的海岛老乡带着陶娇杏去了那一望无际的果林中,有人手脚麻利,像是猴儿一样噌地一下就窜到了树上,挑拣着最新鲜、品相最好的水果给陶娇杏和谢挺摘了下来,还贴心的洗干净,让陶娇杏挨个儿吃。

陶娇杏和谢挺还是头一次吃水果吃撑的。

热情的海岛老乡把陶娇杏和谢挺送去招待所后,又召集人手将各种摘下来的水果给陶娇杏送去了招待所,让陶娇杏慢慢吃、好好想,看能不能给这些水果找个销路,不要让这些水果年年都烂在地里浪费了。

陶娇杏嘴上吃着,研究区里的进度条也在一条一条地跑着。

水果的药用价值不是很高,主要价值在于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的补充上。

把水果做成罐头会是一个不错的保鲜方式,研究区里给出了各种制备罐头的配方,可制作罐头的过程会导致一部分营养成分的流失。

如果完全效仿市面上那些罐头的做法,在生产罐头的过程中还得加入大量的白砂糖来调节罐头的风味,这么一搞,罐头是好吃了,可过量摄入糖类对人的身体却是有害无益的。

最优解是用冻干的技术做成果脯,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可冻干技术对设备的要求很高,据陶娇杏了解,国内还没有能生产冻干技术的工厂,包括东方重工都做不了。

陶娇杏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果汁这个选项。

果汁分为两种,一种是调制出来的风味果汁,喝着是水果味道,其实就是一瓶糖水,营养价值很低;另外一种是鲜榨果汁,水果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得到保留,保鲜时间也会得到延长,而且引用时的口感也更接近于吃真实的水果。

陶娇杏在海岛上待了两周的时间,各处景点都玩了一遍,也将海岛上特有的经济作物摸了个底,回头就给东方重工下了两个任务——全力攻坚研发冻干锁鲜技术设备与集水果鲜榨、杀菌消毒、锁鲜灌装一体化的设备。

东方重工的技术积淀摆在那儿,连东方电子需要的晶片都能造出来,插队造几个陶娇杏要的这种设备还不是举重若轻?

他们考虑的是单独开一条制造这些设备的生产线到底值不值。

在找陶娇杏要这个问题的答案时,陶娇杏的回答斩钉截铁,“值”。

华夏地大物博,哪个地方没有点好东西?哪个地方没有点特色水果?

黄土高坡上的红枣与沙棘都是宝,红枣还好一些,做成干枣之后各地都能买到,沙棘却是想买都买不到的。就说那红枣与沙棘,哪个不能榨成汁?哪个不能做成冻干果干?

蔬菜榨成汁的味道或许不会特别美妙,可做成冻干蔬菜完全可以,营养成分流失不了多少,还干净卫生,方便保存,不比她当年秋天在笸箩里晒的菜干好?

将冻干技术运用到蔬菜上后,一来是可以大大降低蔬菜储存的成本,二来是能在作物稀缺的时候依旧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丰富度,三来是能将全国那几个重点蔬菜产区的蔬菜销售到全国各地去,帮助蔬菜产区的老百姓赚到钱,避免菜烂在地里也卖不出去,也能帮那些平时为了吃点菜都得花高价钱的老百姓省省钱。

整个西南地区都是水果产区,据说月月都在半水果节,吃不完的水果要么埋土里,要么丢河里,多浪费啊……把这些水果做成果汁或果干,既能让当地的老百姓兜里充盈起来,也能让其它地方的老百姓尝尝鲜,万物集团还能赚个中间费,可谓是一石三鸟。

——————

为了助农,陶娇杏走了很多地方,别说是写一本书了,就是让她写一套书,她都有话可说。

既然《时代周刊》为她提供了一个宣传这些农产品的机会,她可不得好好展示展示?争取把这些农产品的海外市场也给打开。

她写的这本《探索人与自然的神合》,就是类似于游记一样,一边写自己走了那些山川,看了哪些河流,一边记录自己吃了哪些美食,在当地建了什么样的工厂来振兴当地的经济,还会附上谢挺用相机拍摄的精美照片……

作者有话说:

抱歉,三次元实在太忙了TAT

第102章 上善若水

《时代周刊》原先最担心的是他们选出来的这位代表时代女性的东方企业家能不能写出书来, 可别拉低了整体的层次。

后来再电话中确认过,这位东方企业家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作者,经常在华夏最大的报纸上刊发文章, 《时代周刊》编辑部的人就有了新的担忧——假设文笔很好, 翻译不出灵魂, 那岂不是很遗憾?

陶娇杏又给这些人展示了一下她的英文功底,并不比她的法语水平差, 看一些英文诗歌都能会意, 直接用双语写书……对陶娇杏来说不算难。

上一篇:大力公主在民国 下一篇:解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