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事业脑咸鱼在八零(115)

作者: 词酒 阅读记录

而沿海一带的老百姓的生活自然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高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大-连市的发展仿佛按下了快进键,一路突飞猛进,到九零年左右的时候,城市收入就没比沈市低多少,二一年更是直接实现了历史性的反超。

谢挺的一趟回家,把陶娇杏从咸鱼享乐生活中拽回了现实。

谢挺满脸忧色地同陶娇杏说,“不知道为啥,海里的渔获收成越来越少了,收购科的收购数量已经连续下滑了三个月,生产线的生产压力都减轻了不少,要是收购数量再下滑下去,怕是我们就得关停一些生产线了。”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谢挺都在肉疼。

每条火力全开的生产线都是聚宝盆啊!

陶娇杏眉头拧起,“这没有为啥,要么是气候变化了,要么是鱼学精了,要么就是过度捕捞了,反正不是啥好事。”

她记得自个儿之前筹建大-连分厂的时候,想过一个绝妙的主意来着,就是专门为了解决渔获不稳定问题的,是啥来着?当初让谢挺去全权负责大-连分厂的时候,她好像把这事儿给忘了,一忘就是好多年。

陶娇杏一脸恍惚地想了好久,突然猛地一拍脑门,想到了!

她打算搞海洋养殖来着!

汪洋大海中的生物确实多,可海洋面积也大,生物密度并不算高。

完全可以利用近海养殖的优势,设置一些海中的巨大箱笼,像是农家在猪圈羊圈里养猪养羊,在笼子里养鸡鸭鹅一样,在海里养鱼啊!

而且她还没对那些海鱼进行品种培养。

利用研究区把这些海鱼定向进化一下,进化成繁殖能力更强、口感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鱼种,有很大的可能能把眼下的燃眉之急解掉。

可是去海边搞这些,大概率得去待很久,一时半会儿回不来……陶娇杏咬咬牙,同自个儿的大别墅和私人藏书馆道了个别,又把厂子里的事情都一一交待清楚,做到责任到人,并且要求厂子里的人定期去往大-连分厂打电话,同她汇报厂子里的生产情况,就如同当初在乡下远程遥控管理沈市一样,这才放心一些。

她估计这次去大-连,少说也得走个半年,说不定一走两三年也有可能。

胖仔和月牙儿自然是要带走的,陶母担心谢挺和陶娇杏都忙起工作来的时候忽略了对胖仔和月牙儿的照料,咬咬牙,打算告别家里的老头子,跟着陶娇杏去大-连,继续帮衬着给陶娇杏带娃。

陶娇杏犹豫都没带犹豫的,直接拍板决定把陶父也拽上。

陶父一听陶娇杏说要带他也去大-连,心里微微心动了一下,嘴上却是直接拒绝了,“让你-妈跟着去就行了,我去干啥?哪有老丈人住在女婿家里的?”

陶娇杏横眉一挑,“你咋就成住在女婿家里了?我给你和我妈都设计了房子,去了那边住,也是住你们的房子。你不是爱钓鱼吗?就琥牢河里那几种鱼,你一钓都能钓一天,去了大-连,住在海边,想钓鱼的话,天天都能钓,海里的鱼品种多多啊!”

陶父是必须劝着走的,陶娇杏哪能因为要让陶母给带娃就让老两口异地分居?这像是儿女该做出来的事吗?

陶父本来就有点想去大-连看看,只是抹不下面子来,这会儿陶娇杏为了劝他说了一堆的好话、画了一堆的病,陶父的态度就顺坡下驴式的松动了,还强行给自个儿挽尊了一把:

“我哪能天天不干正事,就去钓鱼?你-妈不得把我的耳朵念叨出老茧来?我去了大-连后,你给我在你厂子里找个活儿干,实在不行就让我去给你做门卫看门去,我可不想吃白饭。”

陶娇杏嘴上自然答应,等去了之后安不安排再说,到时候看陶父的意愿。如果陶父实在想找个工作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感,那陶娇杏就打算给老爷子安排到收购科去盯账,陶父做账的本事很厉害的,村里有个红白事宴,陶父都是被请去收份子钱的。

据陶父所说,他给收份子钱的红白事宴,钱和账从来就没对不上过。这事儿老爷子吹了一辈子的牛皮,每次都能把自己吹得容光焕发。

喊了陶父陶母,陶娇杏自然不能把耿菊花和谢秋安落下,她怕别人背后戳她脊梁骨说她只管娘家父母不管公婆,也怕谢挺心里有意见。

至于耿菊花和谢秋安跟着她去了大-连之后的生活成本……陶娇杏压根没考虑,就算给谢秋安天天抽最贵的烟,喝最贵的酒,给耿菊花穿金戴银,老两口又能花多少钱?

对她来说,九牛一毛,远不及谢挺的坦诚和舒心重要。

哪能想到,耿菊花一听她问要不要去大-连,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我要是去了大-连,谁给你盯板栗粉厂?我怎么放心丢下那么大的厂子不管啊!杏子,你去吧,回头我要是想胖仔和月牙儿了,会给你们打电话的,你们开车回来看一下我们俩这老骨头就行,我和你爸就不折腾了,你在村子里这么大的家业,哪能安心撂下?这些都是需要自家人帮忙盯着的!”

作者有话说:

这是昨天的第二更,我去睡个觉,醒来写第三更以及今天的三更~

第84章 造船

耿菊花身上发生的变化真的很大, 自打她做了板栗粉厂名义上的主管之后,她整个人都明朗了许多。

原先耿菊花还会时不时念叨几句陶娇杏花钱大手大脚,过惯了好日子就不知道穷日子的难, 现在她自个儿花钱的手脚都很明显大了不少, 不管是带着胖仔去供销社买吃的还是给月牙儿添新衣服, 耿菊花都舍得花大价钱买贵的了。

马凤仙就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同陶娇杏说过,“杏子, 也就是嫂子现在手头有钱, 看不上咱妈手里的那点儿三瓜两枣。要是嫂子现在还和当初一样,你和老三没拉拔嫂子和你大哥一把, 嫂子的红眼病保准就犯了。我生了三个, 咱妈啥时候这么大方过?拿着当初咱妈的态度和现在一比,说一句偏心偏到琥牢山那头都算是轻的。”

陶娇杏应道:“所以说嘛, 还得有钱。人兜里有了钱,自然就不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计较了,都不够把自个儿气出毛病来看病买药的钱。”

陶娇杏看看耿菊花, 看看一个人在沈市打拼的谢小梅,再看看马凤仙和李玉梅, 自打有了钱的滋养之后, 气色和心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说什么风水养人,钱就是最好的风水。

没钱的人整天为了赚钱攒钱而愁眉苦脸,能有啥好气色好心态?不差钱之后, 哪怕下场雨, 都能感受到生命被滋养的气息, 缺钱的人淋场雨都得担心会不会发烧影响赚钱而揭不开锅。

人立身于同一个世界, 底气不同, 哪怕见识到的山光风物相同, 在心底的映照也迥然各异。

——————

耿菊花不愿意跟去大-连,陶娇杏和谢挺也都没强求,夫妻俩收拾收拾东西,把家里的钥匙留给耿菊花,拜托耿菊花料理家里养着的鸡鸭鹅和那些花花草草。

上一篇:大力公主在民国 下一篇:解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