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二年,有点甜!(219)

作者: 外乡人 阅读记录

如今那孩子就在司北的公司里工作,听司北说那孩子在经商上非常有头脑,手腕也了得,活脱脱的就是时下小姑娘喜欢的那种霸道总裁。

万花丛中过的那种。

.

房车出行能带不少东西,说走就走,方便舒服。但实际上房车出行最大的弊端就是休息不好。

一般的房车隔音效果都不好,司南他们买的房车虽然在出厂前特意做了隔音处理,但是相较于房屋,晚上在房车里休息的时候,噪音仍旧不小。

随着年纪的增长,对睡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因此几人大多时候还是会住店,只有耽误了行程时才会住在房车里。

他们的第一站是内蒙,目的地却是当年下乡的三友村。一路走走停停,不过数日就到了庆市。

他们的车里安装了最先进的影音对讲机。打开后每辆房车的驾驶室就会投到一个聊天室。

就算是开车在路上,也能看着彼此的脸说说笑笑。

车队下高速路进入庆市时,几人就说起当初下乡时的事。司南住店,还一本正经的忽悠别人。

高速路出口有个温泉山庄的广告牌,离这里不远,还是那种独门独院的设计。

司南见了,就在聊天室里问几人要不要泡温泉。

必须呀。

走过路过,绝不放过。来都来了,干嘛不泡个温泉。

可惜司南打电话过的时候,山庄的工作人员说广告牌上的那种独门独院的客房已经客满了,不过可以接受预订。

问了一回大家的意见,下了个两天后入住的订单。等订好房,又转帐了订金,司南几人就开车进了庆市。

庆市早就变了没有一丝熟悉的痕迹了。

以前从庆市到洮市要做十二三个小时的火车,然而现在却只要三个小时。

几人原想按着记忆开火车站,先看看当年的招待所还在不在,可惜一进市区就迷路了。若不是开了导航,指不定要走多少冤枉路呢。

╮(╯▽╰)╭

一路走,一路回忆,等他们终于回到抚顺县,开着车走向回三友村的那条路时,几人不约而同的在那处小河前停了车。

抚顺县也是大变样,这条通往三友村的村路也铺了沥青。

平整的沥青路面,两旁种着不少杨树。此时正是九月初,杨树的叶子颜色最深也最浓密的时候。

三辆房车就靠着路边停了下来。

几人下车后,看了一眼穿过粗厚管子流向下游的河水,这才一步一步走上带了护栏的水泥桥。

桥很平,没有弧度,不管是走上还是车开过,都不会吃力。

几人靠边站在护栏前,说着当年那场惨案。

乌亮东看看,西看看,指指这颗又不确定的看看那颗,最后又问司南几人,当年挂着他的树是哪颗。

这可问住他们了,他们还真的记不清了。

好多年过了不说,当年出事的时候还是冬天,那树上连片叶子都没有,现在呢,哪颗树不是长的又高又壮?

在这里逗留了一会儿,三人又重新开车上路,一路不停的了三友村。

不过还未进三友村,就先看到了扩建了几倍不止的村小。

以前的村小只是几间平房,现在的村小,竟然多了两栋教学楼。

叫几人诧异的不是村小出息了,而是司南悄无声息的成了村小的第一任校长。

“我?校长?我怎么不知道?”

我们也不知道。

村小的校墙上挂了好些牌子,上面有村小这些年得到的荣誉,也有优秀教职工作者。

其中挂在最上面,也挂得最醒目的就是司南的名字和相片。

相片...应该是从网上下载的。

上面写了司南哪年到哪年在学校工作,担任校长并且在担任校长期间做出的一切成就。通篇‘有理有据’的事迹下面还有司南最后的工作职称。

京大医学系麻醉学教授。

有些感动,但更多的是一种哭笑不得的情绪。

“这话,绝对不是我说的。”司南指了指一旁的校训,对几人笑道,“你们说我是不是应该找他们要点代言费?”

几人听了,就是一阵哈哈大笑。

“你是司南老师吗?”几个经历过当年事情的人正跟没经历过的人话说当年呢,就听到一个声音在一侧响起。

司南闻言回头,就看到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站在不远处。那妇女...太胖了,胖得司南压根就没办法从她的脸上找到某些熟悉的东西。

“我是XXX。”可以自豪的说一声桃李满天下的司南还真不记得这个名字了。此时见司南一脸想不起来的样子,这妇女又说了件事,“咱们村刚装电线那会儿,我妈被电了,我还是按照您教的急救方法救的我妈。当时我妈就想好好谢谢您,可您说什么都不收礼。”

当年的事忒特么吓人了,别说过几十年,只要她不死,她都忘不了。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

当初村里刚刚要装电线,司南就写了份触电方面的常识给村子不说,还在课程上着重教了一回村小的学生。

“对了,您当初留给村里的触电常识还有后来寄回来的医疗急救的宣传海报,咱们村至今还留着呢。如今仍旧贴在村委会的墙上。”

司南听了,还微微有些不好意思。笑着客气了几句,就问起了他们当初住的知青院现在还在吗?

见司南问,那妇女便摇了摇头,“你们走后,那房子就被村子收回了。……前两年下了场大雨,秋里又赶上地震了,土胚的房子不禁造,直接塌了。”

第134章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司南都将三友村里的这处知青落脚点当成她的家。每次回忆那段岁月的时候,心里惦记的也是这处小院落。

从七二年夏末秋初一直住到七八年的春天,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回忆。此时故地重游,总有一种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的感慨。

他们将房车就停在村小这边,一行人步行朝里走。这些年,村里的变化非常大。所过之处,没有一点当年的样子。

也是呀,都几十年过去了,若是村里还有土胚的房子那才叫人忧心了。

家家都是砖房,还有几家起了二层,三层楼,临街的房子还有不少是店铺,不过更多的则是大大小小的辅导班,课后作业班。

辅导班倒不用多说,这个课后作业班却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

客源一般都是一些小学生。

小学生放学早,家长未必有时间来接。就算接了,也没时间盯着小孩写作业。于是这个课后作业班就出现了。

他们会负责将放学的小学生们接到他们那里,然后安排这些小孩生写作业,等作业写完,再负责一顿餐点。学生吃餐点的时候,他们还要检查学们的作业,对的和错的都标注出来。之后家长下班了,来这里接小孩的同时再将作业标注看一遍,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不过这几年,村里的好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村子里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陪着上学的孩子。所以这个课后作业班的老师还会用手机将学生的作业情况拍下来用手机微信发到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那里,然后到了时间再将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