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有一扇任意门(47)

作者: 珍珠海盐棒棒糖 阅读记录

我的人生是一个悲剧,还是喜剧?

知道了我的未来,我又会怎么样?

自己前往过去对‘高中的自己’说过的话,仿佛再一次萦绕在了耳畔。

‘就算10年后的自己,现在告诉我,我在10年之后,工作上也没有丝毫建树。

我还是会努力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有回报。’

她深吸一口气,心中想着‘我要去看望未来的自己’,左手拧动房门。

她握着的门把手剧烈颤动,门仿佛被锁死了,打不开。

奇怪。

她换成右手,门把手瞬间轻松被拧开,并没有被锁上。

可是只要换成左手,心里默念着想去往未来,门把手怎么也拧不动,手腕上的任意门手链还会产生剧烈的震动。

看来此路不通。

任意门无法去往未来。

但得知了这个结果,她却没有很失望。

她放下了握住门把手的手。

能不能去往未来,能不能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样的,又怎么样?

她还是会像现在一样努力,像现在一样认真生活,认真工作。

如果童话故事的最后一扇门,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最重要的是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个状态吗?

不!

最重要的是王子和公主携手走过的路。

最重要的是珍惜从现在到未来的分分秒秒。

想通了这些,颜听歆一身轻松,翘起了嘴角,坐回了桌子前。

继续奋斗!

温暖的台灯下,颜听歆继续对着《小吃指南》稿件,一边看文献,一边在草稿纸上记笔记,然后整理翻译稿,对着电脑啪啪打字。

她遇到了翻译的一个小难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吃种类也名目繁多,准确且地道的翻译菜名,能够有助于中国小吃在国外的传播。

反之也亦然。

举一个例子,饮料‘Coca-Cola’如此风靡全球,上个世纪刚刚传到中国的时候,却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尝试。

当时,它的翻译名是“蝌蝌啃蜡”。

这个名字听起来又奇怪,又拗口,有蝌蚪,有蜡烛,饮料看起来还黑乎乎的,给人一种‘黑暗料理’的联想。

总之,顶着这个翻译名,饮料基本卖不出去。

直到它的出口公司,登报悬赏350英磅,求一个中文译名!

学者蒋彝为其翻译为‘可口可乐’,拿走了奖赏,从此以后,可口可乐大幅度开拓了中国市场。

这是非常著名的经典翻译案例,‘可口可乐’这个名字不仅翻译了饮料‘Coca-Cola’的音,还朗朗上口的表现了饮料的可口美味,喝了能让人快乐的饮用感受。

让人听了这个名字,就会心生向往,想要尝试!

所以,由此可见,一个好的翻译对于美食的传播有多么重要。

如果翻译敷衍,把握不当,让人听了就不想去吃,不仅会闹国际笑话,还会让外国友人对中国小吃产生误解。

此外,一道菜,多个译名的情况非常多,很可能出现让人吃了一次爱上了这个味道,但下一次听到其他译名,又不知道这道菜是什么的情况。

比如,针对‘老友粉’的翻译,有些材料音译为‘Laoyou rice Noodles’ ,直译为‘Old-friend Rice Noodles’,颜听歆就需要去查资料,比如已发布的论文,或者其他正式的菜谱翻译,或者广西□□在旅游饮食文化页面推广的翻译名,结合老友粉名字的由来,选出最恰当的翻译名。

一忙活起来,又到了深夜。

晚安,奋斗的自己。

……

颜听歆心事重重的想要去探索未来世界。

而地球的另一端,宁焕心事重重的强迫自己睡觉,希望自己做梦!

他太想在梦中再见到颜听歆了。

前三次见到颜听歆的梦,是那么的清楚,又出现了他记忆中的鸡架,现实和梦好像因为这个女孩发生了联结。

他清醒的记得每一个细节,但是在梦中的他,却仿佛仍然还是梦中时间内的他,是童年的他,是过去的他……不是现在的他。

不是此刻29岁的他,在梦中和35岁的颜听歆,一起去了自己小时候的鸡架店吃鸡架。

而是35岁的颜听歆和4岁的宁焕相遇。

他知道有一种梦,叫做‘清醒梦’,就是人在做梦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梦,可以操控整个梦。

他异想天开的想要通过这个梦,探究颜听歆身上的秘密。

最终,他如愿梦到她了,但梦中的她身影非常模糊,周围的场景模糊,不知道是哪一天,当他很清楚的看到,那是一个夕阳,颜听歆穿着白色的长裙,他们还是在湖边练琴,颜听歆在梦中对他微笑。

夕阳下,两个人的身体慢慢靠近,她靠在他的肩头。

她横冲直撞的闯入他的生活,却总是第一个说先走。

她从来没有一天,和他一起看过夕阳。

夕阳下的相依,温馨美好。

夕阳下的耳语,温情甜蜜。

然后,她靠近他的脸颊,甜甜的在他梦中亲了他一口!

……

《舌尖的小吃指南》仍有一部分小吃等待颜听歆去打卡。

要说小吃,还有一个地方包罗万象,那就是早市。

一起来逛东北早市吧!

一进农贸市场,就感受到了这里热热闹闹的氛围,早市里人来人往,逛的人非常多,卖的东西也非常多。

三轮车豆腐摊儿冒着热气,猪肉摊剁肉剁的哐哐直响,麻花比油条还大根,整鸡整鸭摞成一堆,直接摊在地上的篷布上卖,大葱、苹果都是开着卡车来卖的,车上还放了大喇叭吆喝

——“苹果十块钱三斤,成袋邀(yao?),老甜老甜的了。”

yao?

是‘要’吗?可是这个字在吆喝声里念一声。颜听歆横竖琢磨了一下,‘yao’大概是指成袋称,一袋一袋卖。

颜听歆不禁感叹:“好大一袋。”

看着周围的人买苹果就跟抢似的,一人整满满一大袋,颜听歆想起自己曾经在水果店买一根香蕉、一个梨,在菜市场买过两根大葱、一块钱的小葱……决定默默走开。

并且,她也不太喜欢吃苹果。

一路上,四周不乏传来叫卖声:

“脆柿子,嘎嘎甜,五块一斤,自产自销的哈。”

“来来来,三块,三块,三块啦!”

“……”

来,咱们一起再来往前瞅瞅,溜达一下。

颜听歆被一个摊位上的硬壳纸片上的‘笨’字吸引了:

老板娘非常热情,专治社恐,颜听歆在摊位上瞅了一眼,老板娘便问道:“来点啊?小妹儿。”

颜听歆傻乎乎的,好奇的问道:“小笨鸡?笨鸡蛋?笨玉米?这是什么品种?怎么什么都是笨的呢?”

老板娘哈哈大笑:“小妹儿,东北说的‘笨’是指自己家养的,自己家种的,不加添加剂的意思。”

颜听歆红了脸,点头:“啊,原来如此。东北文化,学到了!学到了!谢谢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