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我复制了康熙爷的脸(282)

作者: 花开缓缓归 阅读记录

胤禛依旧没有说话,只灼灼的目光暴露了他的急切。

弘曦也没有继续卖关子。

“皇阿玛,此物名唤电话,言外之意,即可在千里之外传递声音。”

“千里之外?”

“不错。”将早早备好的线路插上,在安宏带着其中一个“电话”离开后。曦走到桌前,随手在黑匣子上拨弄了两下,很快声筒中传来了已经离开的安宏的声音。

胤禛禁不住瞳孔一缩,哪怕早知晓科技一道的神奇之处,但这一刻,胤禛仍被眼前的景象给震在了原地。但雍正爷始终都是雍正爷,很快便发现了其中问题所在,抬手啜了口茶水方才幽幽道:

“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需得有线路连接。如今这短距离还好,可若是从京城至江南呢?”

难不成每两个之间都要连上线不成,雍正摇了摇头。不说其中花费如何,光是这人力物力便颇不值得。

知晓对方犹疑,弘曦忙上前将其中原理一一解释,知晓一根总电缆可连通数城“电话”后,胤禛这才放下了茶盏,见弘曦又是欲言又止,四爷难得有些没好气道:

“说吧,还有什么?”

“嘿嘿………”弘曦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不是,儿臣很早就提过的,大型发电设施,以前您总说国库空虚………”

呦,合着这是看上新入库的那一大笔银两了!“你也知晓早前国库空虚,既然如此,总要留下些银子以备不时之需。”

“就算是海运,朝廷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三的组织。”各种烦劳是为其一,而且朝廷这么些重臣,总不能整日忙活这些商贾之事,像什么样子。

“原来是这个呀!”弘曦骤然松了口气:“皇阿玛您可曾想过全面放开海禁,允许商船自行出海置换。而朝廷只要从中收取关税………”

“皇阿玛您也看到了,江南纺织厂如今已成气候,以如今的效率,只要原材料足够,供给整个大清都是绰绰有余。既然如此,何不给了他们这条财路,同时也为朝廷增加一大笔收入。至于皇玛法当年所担忧的粮食甚至原材料外流之事!”弘曦自信的笑了笑:

“凭咱们如今的技术,那些商人知晓什么最是珍贵,好处更大。”

所谓对外贸易,从来打的就是科技战。只要在技术上实现碾压,还愁吃亏不成?“当然为了以防万一,咱们也可通过调整各项关税比例来遏制原材料外流。”

胤禛闭目沉思,弘曦再接再厉道:

“而且皇阿玛早前不是还在操心土地过于集中一事,也可借由此事颁布政令,比如名下土地所持过多者,剥夺其几代亲缘以内的出海甚至经营工厂资格………”

“事关土地大事,哪里有那么容易!”睨了眼底下侃侃而谈的自家儿子,胤禛微微摇了摇头。

弘曦虽眼界宽,常能想旁人之不能,然于政务一道,到底想的浅了些。

“啊……是吗?”弘曦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好吧,姑且最后一条不做数,可海关一事总能成的吧,届时皇阿玛还愁国库没有银子吗?”

“再说了,也不用全由朝廷掏钱,九叔说了,他可以帮忙。”

“老九?”胤禛狐疑地瞅了眼对方,老九什么人,最是无利不起早之辈,这会儿能有这么好心。

“皇阿玛您这就想左了吧,就如早前的火车,虽初始花费巨大,但这些年陆续每年盈利却也极是可观。同理,电线也好,电缆也罢,总归不能让人白用才是………”再说,想要运行大型工厂,只依靠普通的发电设备怎么能行。这里可不是江南,有那么便利的水利条件。这一点,九叔心里可是有数的很。

“罢了,让朕在想一想。”

这便是有门儿的意思了。将自个儿的计划书麻利搁下,弘曦腿脚轻快地走了出去。

御书房,灯火却是久久未歇。

雍正九年,这一年对于紫禁城的百姓来说,无疑像是在做梦一样。

这一年,弘曦主力,胤禟配合,再由朝廷财力支持,历时一年有余,终于在紫禁城京郊建立起大清第一座大型发电厂。

轻轻一拉整个房间便亮若白昼的玻璃灯,夏日里按上一下整个房间便凉爽如秋,冬日里电暖扇烤地人暖乎乎的。还有烧水,再也不用费力烧柴火了。还有那叫什么电话的,从城最东,到城最西面,只要摁两下,俩人还能说话嘞!只是这电话着实是个金贵东西,借用上一回要好些铜板呢!

当然哪怕皇城之内,交不起电费的也不再少数。但平日里点个灯,夏日偶尔吹个扇大多数还是付的起的。听说,新郊那位九爷的厂子又新研究出新灯了,听说这一款很是省电………

众人纷纷奔走相告。

世间的种种变化总叫人新奇而又措手不及,然而此时的众人还不明白。眼前这一切,都还只是个开始。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12-15 00:52:12~2022-12-16 02:38: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依然绿衣 20瓶;小灰尘江白奇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9章

各国来使

雍正十二年

暮秋时节, 两岸碧翠的河柳如今已是一片枯色,京郊码头依旧人头攒动。只方才还是天方渐明,旭日东升之景, 不过半响儿的功夫竟又开始淅淅沥沥地飘起雨丝来。不多时, 江边两岸,只见一座座五颜六色的巨伞缓缓撑起,遮下了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各色货物。

须臾, 数艘巨大的游轮靠岸, 伴随着江边数声高昂的鸣笛之声,一众金发碧眼, 衣着繁复的宫装丽人在众骑卫的簇拥下缓缓而下。很快便被岸边负责接引的官员迎了上去。

此情此景, 码头上一众摊贩早已经见怪不怪。将最得趣的小玩意儿摆在显眼处,一中年男子拢了拢身上的绵袄,这会儿还不忘同身旁之人唠上几句:

“老杨头, 你说这是咱们这个月第几回了?”抖了抖手上的旱烟, 男子砸吧砸吧嘴:“你说这些个人蛮夷人在自个儿地盘儿上不好呆吗?整日闲地往咱们这儿跑?”

“呸, 胡沁个什么, 往咱们这儿跑不好吗?”一旁摊上的老头爱惜不已地将摊位最中央,一辆包装精美的玩具车拿在手里细细擦拭,闻言狠狠白了一眼说话之人:

“就是多来些才好嘞, 那些个蛮夷们最是眼皮子浅, 没个见识的。一点子小玩意都能让这些大把大把地往外掏银甸子。”摊主得意地眯了眯眼,就差没把那些人“人傻钱多”写在脸上了。

不过也是,只看对方脚上崭新地兔皮靴子, 便知对方这几年委实收获颇丰。

一旁布摊上的老板不由羡慕红了眼, 嘴上却还要恭维道:“也是杨老哥您有个好儿子, 这九爷的厂子可是愈发地不好进了, 里头的玩意儿哪怕是些淘汰出来的也比旁的那些强太多了。真真是活该您老挣钱嘞!”

男子说着叹了口气,当年睿郡王工厂初建,便说要在附近村里收人。只那会儿子正值农忙的时候,他家那不成器地见着那自个儿动弹的铁疙瘩早吓软了腿,加之又是家中独子,怕是莫名其妙成了贵人家的奴才,这才没舍得教他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