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博物学家,专业暴富[综名著](22)+番外

回头来看,艾伦报出一口价八百英镑是高还是低呢?

珀尔来不及做充分图书市场调研,却能粗略推算出自然类书籍的市场销售情况。

一本少插图的自然类通俗科普图书,零售价低至2-3先令。

仅看伦敦普通工人,月薪60先令上下,这样的书籍还在他们的消费能力范围内。

对博物学的兴趣热爱早就蔓延至大众之间。

伦敦人口已有两三百万,还不谈自然类书籍没有文化壁垒,能销往欧洲美国各地。

工人阶层能买得起大众科普读物,并且对这类书很感兴趣。

那代表庞大的潜在读者人口基数,也为此类书籍的销售总额持续升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眼下,『鲁滨逊二世』的新闻热度正在顶峰,人们对兰茨先生的传奇经历正在最好奇的时候。

珀尔无需出版社等候,可以立刻供稿。将这个时机精准拿捏,岂止是省了一大笔宣传费。

对比畅销热榜上的书籍动则年销百万,她退一步只做保守估计,在新闻热度档口卖出二三十万册不难。之后的加印数量还没算进去。

以一本2、3先令的售价,第一版总销售额能高达两三万英镑。即便按照最低版税率6%,也有1200到1800英镑。

艾伦给的一口价800英镑,根本不是豪气冲天,而是挖了一个大坑。

欺负的就是第一次卖书的作者,对市场估测没有经验。毕竟新人没名气,吃不准销量如何。

这种新人的弱点在珀尔身上完全不成立。

凭着“鲁滨逊二世”的新闻热度,谁不知道兰茨先生。她还算谦虚的,都没有往高了算。

艾伦作为《伦敦时报》主编对图书市场的行情不说了若指掌,也能判断得七七八八。

他不可能不清楚八百英镑的报价毫无诚意。不看文稿一上来就报价,自是清楚其中暴利,而不是两人是朋友之类的托词。

“谢谢您的慷慨。能获得您的友情报价,我倍感荣幸。”

珀尔没有直言艾伦的满满算计,和和气气地道谢。

下一秒,转口就提出自己的诉求。

“不过,恕我直言,比起一口价,我想要接受市场的考验采取版税制。卖出多少册,我就赚多少分成。这才公平,不是吗?”

艾伦本来信心满满,八百英镑能砸晕初到伦敦的年轻人。

不料对方和和气气就反手一个绝杀,居然异想天开要以销售额分成来算稿费。

开什么玩笑,这是痴人说梦!

巨额利润,报社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艾伦早就算了账,他凭着多年经验大胆估测凭着“鲁滨逊二世”的风头,哪怕珀尔的书写得再烂也能冲到百万销量。

百万销量的总销量金额能达十几万英镑。

就冲这一点,报社才不在乎这本书写得烂或不烂。

报社没必要看文稿,反正这次的购买者多是冲着探秘“鲁滨逊二世”的称号去的。

内容烂,这次也能获得十几万利润,是珀尔损失忠实读者;内容口碑好,下次再与珀尔合作就行。

反正这一笔大的是能稳赚就行。

因此,只可能是一口价,甚至不给「基础稿酬+加印稿酬」。涉及到加印就要看销售量了,在预估势必大爆的情况下,那就是把钱往外推。

至于版税制的分成方式,是绝不可能答应珀尔的。

“兰茨先生恐怕不懂,能以销量分成做稿费的作者,必须是出版社合作已久的老伙计。”

艾伦没说的是有个前提,必须是有好些本畅销书的作者,出版社为了留人才开高价。

像是珀尔?兰茨这样的新人,报社只想做先做一锤子买卖。

即便这位的人气正盛,谁能保证不是一闪而逝的流星,而能成为长明不灭的恒星。

艾伦颇有信心,他了解如今伦敦出版业的那些当权者,多是与他一样的想法。

“这样吧,我做主,再加五百英镑。一千三百英镑,是非常有诚意的报价了。你询问伦敦其他出版,他们的给价只低不高。”

一千三英镑,踩在了最低版税率的门槛上。

是将珀尔当做彻头彻尾的新人对待,不肯再多给一点点。

说到这里,艾伦又叹气卖惨。

“哎!你刚来伦敦,真不了解报刊出版。别看一本通俗类读物能卖2、3先令,但其中的利润真不多。

除了印刷成本与销售成本,报社也就是勉强度日。看在上次帮你宣传荒岛求生事迹合作愉快的份上,我才能做主多出五百英镑。”

对此,珀尔一个字都不信。

工业革命后,媒体出版业快速发展。

如今各个商家都会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商家支付的广告费就足以让报社盆满钵满。

报社先要有吸引人的报道。

人们纷纷购买,让报纸销量上去。愿意花钱的商家往往倾向于热销报纸,那样投放的广告效果更好。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循环。

巧了!

珀尔刚刚做过一回《伦敦时报》的恩人,但艾伦当着她的面颠倒黑白。

“或许我不懂出版业,但意识清醒。我确定从未恳求贵报社刊登专访。

上次的专访是无偿采访,我没收过费用。激增的报纸销售额,也没有一分落到我的口袋里,又从和谈起让你们帮忙宣传?”

珀尔语气不紧不慢,但用词非常直白地揭穿艾伦的谎言。

从头到尾都没求过《伦敦时报》办事。即便她收获了名气又如何,谁蹭谁热度得分清楚了。

如果不是马龙在登岛小队中,珀尔来到欧洲后不可能一文不取就接受《伦敦时报》的专访。

没有收马龙的钱,是出于对登岛小队的感谢,也是了解到实习记者的不容易。答应两人约一顿饭就好,当做朋友间的相互帮助。

有的钱不必不斤斤计较,但《伦敦时报》不能大言不惭地邀功。

那篇专访有太多媒体同行想要抢着做,谁求谁,谁该给谁好处更多该分清楚。

“艾伦主编,我相信不选择贵报社,多的是其他媒体愿意刊登专访。专访如此,出书也一样。”

珀尔毫不在意艾伦的脸色变得僵硬,直接回绝了。

“抱歉了,你能提供的条件,不是我可以接受的诚意。”

之前客气提出要求,对方非但没有给出合理的报价,而不要脸地居功,就别怪她戳破真相。

趁热打铁地出版书籍,本来能合则两利,但艾伦贪心不足蛇吞象,也就没什么好谈的。

珀尔想到旅途中听闻的各家报社出版社情况。

人们说主编艾伦很会蹭热度,这是说得没错。但没有说后一段,这人太过自利而不懂双赢。

艾伦被打了脸,万万没有想到会被回绝得如此彻底。

顿时脸上些挂不住。这次何止没把人忽悠住,对方把实情给看穿了。

一口气堵在心头。

艾伦很快就强硬地挺直身板,他的一通算计被看穿又如何。

好多年了,没有新人胆敢这样与他讨价还价。给一千三百英镑还不知足,以为自己是出版社股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