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乡间小饭馆[美食](117)

作者: 雪刀 阅读记录

“不放料酒吗?”

“不用,小黄花鱼本身本含的水分比较大,再放一点香油和胡椒粉腌就行。”

小黄花鱼腌制好了,袁如珠给它们裹上面粉,“不能裹淀粉。”

吴桂芳不解:“裹淀粉和面粉炸出来不是一样的?”

“对,炸出来是一样的,但小黄花鱼炸了还要烧,烧的时候,裹了淀粉的小黄花鱼就会像勾芡了一样,黏黏糊糊的,而面粉就不会这样。”

吴桂芳顿时了然。

小黄花鱼可以不用裹面粉直接炸,但裹了面粉的小黄花鱼外表的面粉会形成黄花鱼的天然保护壳,能保住小黄花鱼的水分,烧制以后,面粉会吸收汤汁,变得鼓鼓囊囊,锁水入味。因此最好还是要裹面粉炸。

“炸鱼的油温要高,差不多要六成油温,不然鱼下锅,就定不住面粉,面粉定不住就得脱皮了。”袁如珠边说边把裹了面粉的小黄花鱼炸进油锅里。小黄花鱼一入锅,便滋滋滋地唱起了交响曲。

渐渐的,鱼身上的面粉变得焦黄,面粉焦香,鱼肉鲜香,花椒椒麻香,以葱姜辛香在热油里不断发酵出来。各种香味混合成的香十分袭人。

吴桂芳吞咽唾液,直勾勾盯着锅里炸得香喷喷的小黄花鱼。

锅里的小黄花鱼已经炸到定壳,袁如珠用漏勺捞出小黄花鱼,进行复炸。

吴桂芳观察捞出来的小黄花鱼。炸得微黄的小黄花鱼表面一层附着薄薄的粉子,并不厚重,有一种利索的干净。

“逢烧必炸,炸过之后再烧,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口味。”袁如珠开始烧鱼。锅里油热,下花椒、姜、大料瓣。

“稍微煸香了,再放葱丝和小米辣。”

锅里下的料都炒香了,她往锅里下黄豆酱和酱豆腐,“烧鱼的话,尽量用能提鲜的调味料,比如你要加盐的话,不用单独加盐,加一些有盐且能提鲜的调味料就行。”

话音落地,袁如珠用勺子搅动锅里的料,醋和酱油和料酒烹入锅内。最后加白糖烧制。锅里的料汁愈发粘稠,愈发香浓时,她说:“这时候就可以加水了。”

锅里添了水,袁如珠把炸好的鱼倒入锅里,汤汁完全没过了鱼。

汤汁烧开,咕嘟咕嘟响时,袁如珠说:“现在就可以贴卷子了,小黄花鱼个小体薄,不能炖太久,所以卷子要早点贴。”

卷子,即面团擀薄,加盐卷成的死面面卷。

卷子贴到烧炖小黄花鱼的锅边上,下半截入汤汁里烧,上半截贴着锅烤。所有卷子都贴好,盖上锅盖焖。

“要焖多久?”

“十到十五分钟即可。”袁如珠转头问:“记住步骤了吗?”

吴桂芳回道:“差不多。”

锅里汤汁咕嘟咕嘟,时间一到,掀开锅盖,锅盖一掀,满屋飘香。锅里汤汁已经收浓,卷子呈半透明状。

“这时候调大火,旺火收汁,注意收汁的时候晃一下锅,不然会粘锅。”袁如珠边晃锅边道。

“出锅前撒点香油,香油不仅增香,还会增亮。”

“最后撒葱丝,好了,黄花鱼粘卷子做好了,尝尝怎么样。”

吴桂芳的视线落在锅里,锅中央的小黄花鱼熬得金黄粘亮,阵阵喷香。小黄花鱼周围围着的卷子白亮泛黄,微微剔透,烤的微黄的上半截冒着粉酥香气,浸泡在汤汁里面的下半截冒着软鲜香味。

唾液止不住分泌出来,吴桂芳舔嘴,拿起筷子去夹鱼肉。

鱼肉表皮附着浓稠的汤汁,入口软润,咬破软润的表皮,酥酥脆脆的内壳席卷到舌尖。接着酥脆内壳下面的鱼肉连带着汤汁涌入口中。鱼肉十分细嫩鲜美,入口即化,汁浓醇厚。

鲜美中带着浅浅椒麻味的鱼肉因为和卷子一起焖了不少时间,因而吃起来还带着一股卷子的粉面清香。经过炸制烧焖的鱼肉味道是独特的,润而脆,脆而嫩,嫩而清,口感层次丰富,只让人只觉越吃越香。

“太香了。”吴桂芳咀嚼着美味的小黄花鱼,一时只觉仿若飘在云端,她连忙又去夹卷子。

散发着粉面香气的卷子软乎如云朵。一头微焦,酥酥脆脆,一头微软,破汁入味,两种截然不同的口感和谐地融于一体,还带着略微的鱼鲜,吃起来尤其可口。

好吃到已经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的吴桂芳连连往嘴里送鱼肉和卷子。袁如珠拦住她,“先把鱼端到堂屋里再吃。”

堂屋里,小秋吃着肉鱼肉,奶声奶气道:“姐姐,以后我们天天吃这个好不好!”

“天天吃会腻味的。”

“小秋不会!小秋要天天吃黄花鱼粘卷子!”

小夏啃着卷子,举手,“我也要天天吃!”

挨着李家院子的农舍里,村民吃着面,闻到来自窗外的鲜香,顿时觉得自己手里的面不香了。

“造孽啊,如珠那女娃又在做啥好吃的?”村民唉声叹气。他妻子闻着飘进来的香,说:“闻着像是鱼肉的香味儿。”

夫妻俩不约而同走出堂屋,拉近与李家院子的距离。拉近距离后,香味闻得更清晰。他俩就着这绵延不绝的香味嗦面条。

面条嗦着嗦着,村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他指指屋檐下刚摘好的梨子,说:“给长贵他们送一背篓去?”

妻子和他心有灵犀,“我看行。”

夫妻俩二话不说,立即行动,背着梨子上李家院子大门前敲门。

“长贵!”

正在吃鱼肉的李长贵听到外面有人在叫唤,赶忙去开院门,“你们这是……”

村民笑道:“家里的梨子熟了,给你们送点来尝尝。”

“不用不用。”

村民笑呵呵地把背篓放下来,“尝尝吧,很甜。”

“那也不用这么多,”李长贵,“我拿两个尝尝就行。”

“我背都背来了。”

“我拿两个尝尝就行。”李长贵坚决拒绝把梨子全部收了,他怕村民来送梨子有其他目的,例如问他饭馆还缺不缺人。

村民挠头,“这……”

村民妻子往里一瞧,“你们在吃饭?吃的啥这么香?”

“珠珠做的黄花鱼粘卷子。”

“这是啥菜?名字听起来挺新鲜。”

“北方菜,就是黄花鱼和面卷子一锅炖。”李长贵瞧了瞧手里的两个梨子,他想了一想,说:“我给你们舀一碗,你们回去尝尝。”

村民和妻子按压住眉眼间的喜悦,“哎呀这……那咱就不客气了。”

村民和妻子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黄花鱼粘卷子离去。村民凑近闻,“老香了。”

妻子没忍住,直接用手拈起一块鱼肉,吃进嘴里。

“哎哟我的老天爷,这鱼咋这么好吃呢!”妻子惊诧出声。村民尝了鱼肉,也惊叹道:“怪不得那女娃开的饭馆生意这么好啊。”

感叹完,两人竟是等不及回去再吃,站在路边,你一口我一口,分食用碗里堆得高高的黄花鱼粘卷子。

不消两分钟,一碗黄花鱼粘卷子被他俩吃得干干净净。吃完后,夫妻俩盯着空荡荡的碗,又看看背篓里的梨子,沉默半晌。

上一篇:医妻三嫁 下一篇:我在国子监当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