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对照组独生女(12)

作者: 长亭渡 阅读记录

从沈家出来时带的东西不多,锅碗瓢盆都很少,堪堪够他们三个用的。沈老太死盯着,但凡多拿一个东西她就要闹。

就这本来也是不让拿的,肖萍被沈老太欺压惯了,没什么主见,沈玉良嘴又笨,这个时候沈听荷站出来说道:“奶奶,您是连锅碗瓢盆都不给我们吗?这是铁了心要把自己的亲儿子一家饿死啊!不过您放心,只要您不同意,我们绝对不拿走。只是等会儿我们出门后要是去了大队长那,不知道您这张苛待儿子一家子的恶毒嘴脸还要不要了?”

沈老太不知道为啥这个孙女儿忽然之间变得这么牙尖嘴利了,不过沈听荷的确是说到了点子上,以后就算沈玉良一家不在村里住,这沈老太还要跟村里人打交道呢,若是名声坏了可不好,她的小儿子还没对象呢!

沈老太气的牙痒痒,只好同意肖萍他们把锅碗瓢盆带走一些。

肖萍不想再出什么幺蛾子,只捡着重要的做饭用的家伙什拿了。

肖萍老实,没让她拿的东西她都没动,可只拿了锅碗瓢盆怎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做饭也得要有吃的食材才行啊!

沈听荷趁着沈老太气的背对过去的时候往她妈拿着的袋子里塞了几个土豆和一小袋豆子。

中午饭没吃他们就出来了,又忙了大半天,三个人肚子都咕噜噜的叫了。

这里没有灶台,沈玉良先在地上挖了个坑支了个地锅出来,肖萍将几个土豆放在地锅里煮了煮,又拿出几把豆子,将豆子煮熟后用馏布将豆子碾碎,在烧开的水里面过滤,最后做了一锅豆浆出来。

这就是他们一家三口今晚的饭。

前几年因为干旱,地里的庄稼不好,导致收成不好,所以能吃的好东西不多。

即便是这两年都还没有缓过来,所以沈老太才把吃的看的那么重。

沈听荷想到自己前世,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表现不好还容易没饭吃,和如今的家境贫寒也没什么两样。

而且还没有父母亲人的帮衬,但最后不还是靠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努力奋斗,最后成功跻身上层,成为一名成功的青年企业家。

只是年至三十,她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不是说不想结婚,而是一直忙于工作,仅有的几次相亲后来也因为工作忙联系太少,渐渐的就都躺列了。

这辈子她还挺幸运的,有了上辈子一直渴望的亲情。以后她的目标就是带着爸妈致富,让他们摆脱书里对照组的命运,过上好日子。至于婚姻对象的事就随缘吧,毕竟人这一辈子,能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几率实在是太小了。

晚饭过后天还亮着,肖萍坐在树荫底下乘凉,沈玉良在屋里睡觉,他今天着实有些累了。

有风一阵一阵的吹来,肖萍拿着蒲扇一下一下的晃着,有些心不在焉,不知道是在扇风还是在赶蚊子。

沈听荷知道她在担心什么,虽然从沈家分出来了,现在什么都没有,食物也只够明天一早的份量了。

不过沈听荷倒是不担心的,他们现在离这山上很近,里面没什么野生动物,反倒是常见的车前子、蒲公英等药材十分多,还有很多野菜可以挖。她打算明天就上山看看。

她本意是想做生意的,可是现在还没有本钱,只能靠采草药先攒一攒了。

想了又想,天渐渐黑了。

肖萍和沈听荷进了屋,沈玉良早先就醒了,只是一直在床上躺着想事情,无外乎也是想着挣钱养家。

见他们娘俩进来,沈玉良先道:“明天我去找找大队长,之前听他说过几天隔壁李家村有人盖房子,正在找人,村里会砌墙的不多,明天我就去问问还要人不。”

肖萍应道:“好。等明个儿我带着小荷回趟娘家,先跟我妈借点粮回来,把这段日子撑过了再说。”

沈玉良沉默了一瞬,点头说好。然后又道:“跟着我你受委屈了,不过我保证,以后一定会让你和小荷过上好日子的。”

第11章

土豆就吃完了,也没有面食,就连高粱面都没得吃。

沈玉良一个大男人本来饭量就大,几个土豆哪里吃的饱,更何况还是一家三口分着吃。

豆浆就更不顶饱了,只是除了土豆实在没什么吃的。

吃过晚饭一家三口就在这间的简陋的小木屋里歇息了。

还是和之前一样,一间房隔成了两半,本来只有一张床,沈玉良用来的时候带着了几个木箱子拼了一个临时的床用,这才勉强够住。

只是乡间蚊虫多,这山脚下的蚊虫就更多了。一到晚上,蚊子就在沈听荷耳边嗡嗡的叫,这一晚上都没睡好。

第二天沈听荷起的很早,本来天气就热,再加上被蚊子咬了一晚上,想多睡会儿,都多睡不了。

这会儿才早上六点,外面一片大亮。

肖萍习惯了早起,她这一晚上也没睡好。

看到沈听荷起床了,她一边将手上的艾草放好,一边说道:“醒啦,给你留了豆浆,在那边锅里盖着,快去喝吧!”

沈听荷应道:“好的妈。”

她走出去看了看,没看到他爸,问道:“妈,我爸呢?”

“你爸去大队长家了。”

沈听荷心中了然,记得昨天她爸就提起过,说要去大队长家问问砌砖房要不要人的事情,想必今天应该起了个大早就去了。

她走到支的地锅前,将锅盖掀开,里面是浓浓的豆浆,足足有小半锅,锅底下还有柴火星子喂着,所以这豆浆到现在还热乎乎的。

这锅本来就不大,她爸妈心疼她,给她留了小半锅,估计她爸早上什么都没吃就走了。

可如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光喝豆浆哪里管饱?还是要想法子赚钱买粮食吃要紧。

她站起来四处打量了一下,武河村是个穷地方,地处祖国的北方,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边先刮过来,这个地方进度也要相对要慢一些。

不过如今是1979年,全国各地都穷,整个国家都亟待发展。

她一个前世发展的如此成功的青年企业家,还能被眼前的困境给困住?

只是这乡底下的人们都很穷,想要挣钱,还得往城里看。所以说城里生活的人也不是很富裕,但人家都是有正经工作的,好些都是厂里的工人,怎么着也比乡下的人收入高。

沈听荷一边喝豆浆,一边思索着自己前世掌握的那么多美食方子该如何在这里派上用场。

喝完豆浆之后沈听荷简单梳洗了一下,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她还记得昨天她妈说今天要去姥姥家。

果然,等她收拾好肖萍就叫她走了。

肖萍的娘家属于玉山公社下面的军张村,从武河村过去大概有七八里地的路程。

这是沿大路走的距离,还有一条小路是从峰岈山西边的一条小路绕着走,距离要近一些,只是这路太过偏僻,她们娘俩这次回去没有沈玉良跟着,不太敢走这个路,毕竟现在这世道,路上遇见个什么流氓也是很正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