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茗门世家(61)

但四房媳妇章氏实在是个能闹的,叶老太太想着她那闹腾劲儿就头疼。她私心里也偏向小儿子。其他房能赚私房钱偏他不能, 到时候他没钱用,还不得到她这里来闹她?

所以她就再偏心一回, 把四房也算上。

有了这私房钱,叶鸿荣以后也没理由再找她这个作娘的要了。公中里的钱,也不能再由着他乱支了。或许大房、二房倒愿意这样。

听得这话,叶崇明又苦笑了:“要是大房、二房能拿得出一两万两银子,前几日我也不必愁成那样了。大房那里,陶氏东凑西凑,或许能凑出一万多两银子来;再去陶家借一借,一万五千两不成问题。但二房是绝对没这么多银子的,一万两够呛。”

“那你别管,你只管把这话放给她们,二房那里看看茗儿怎么说。她既敢出主意让各房女眷参与进来,想来尹氏那里也有点银子,至少一万两是有的。”

一共要筹六万,家里两万两银子是拿得出来的。照叶雅茗的说法,那就是剩下的四房各一万。所以这一万两,她应该有信心拿出来。

叶崇明就奇怪了:“老二是个老实的,向来不会昧下公中的钱, 况且他也不经手买卖上的事。尹氏娘家又不是有钱的,你说茗儿去哪儿变出一万两银子来?”

叶老太太摇摇头:“我想不出。”

她这个三孙女,她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想了想,她道:“老二和尹氏都是节俭的,他们这些年想来也攒下了三四千两银子。尹氏的首饰,拿出去典当的话,也能得几百两。茗儿、音儿的首饰也能凑个几百两。其余的……”

她皱眉想了半天,还是摇头道:“我是真不知道了。”

叶崇明又问:“你手上有银子吧?”

叶老太太一听就笑了,嗔道:“就知道你掂记着我手头这点私房银子。”

她点头道:“茗儿确实立了大功。而跟大房比,二房确实太穷了些。二房差的钱,我帮着他们出,算是借给他们的。”

她顿了一下:“是借不是给,别的房头也说不出什么来。”

叶崇明放心了,许诺道:“如果他们的钱差的不多,等桂花茶卖出去,我就还给你;如果差得多,那只能等到明年春茶卖出去再还了。”

桂花茶卖出去虽有银钱回笼,但茶厂、茶坊、茶楼的掌柜、伙计得养,叶家宅子这一百来号人每日都得开销,到月底了还得发月钱,处处都要银子。

所以欠老妻的钱子叶崇明只能慢慢还。

“这事不能拖,得早点给陆公子他们答复。”叶崇明看看时辰似乎太晚了,叫叶雅茗过来一趟也不好,他便有些踌躇。

“让俞嬷嬷走一趟吧。”叶老太太建议道。

叶崇明没异议。

俞嬷嬷去了叶雅茗院里,跟她道:“姑娘提的那个建议,老太爷觉得甚好。不过他跟老太太商议后,决定公中出两万两银子,大房一万五千两,二房拿一万两银子再加上桂花茶、菊花的功劳,算占一万五千两的股子。另外三房、四房各出五千两。”

说完,她又道:“老太太说了,要是姑娘手上钱不凑手,她那儿可以帮着凑一凑。”

叶雅茗在心里暗自给叶崇明这主意点了个赞。

其实他这主意,才是正经的生意人的主意呢。

四房的叶鸿荣闯了那样的祸,让家里损失巨大,其他三房不让他负责那笔银子就算了,有了好买卖还带他,分他一份,凭什么?

至于三房,叶老太太怜惜三儿媳妇年纪轻轻守寡,平日里多有赏赐贴补。叶雅茗也十分同情三太太和堂妹,老太太给再多她都没意见,甚至分家时多分一份她也觉得没问题。

但生意上的事,一码归一码,论功行赏才是正解。否则谁愿意劳心劳力去做事,而让别人坐享其成呢?

但好歹是一家子,有赚私房钱的机会不带他们,又有点说不过去。四房夫妻是能闹腾的,三房又可怜,到时候四房出幺蛾子,三房说叶家人欺负孤儿寡母,都不好。

所以让他们也入股,但占的比例少些,也算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她原先说占一万两银子的股,二房确实拿不出现银。但她记得叶鸿盛曾经淘换过一个砚台,表面上看只是式样朴拙些,质地平平。上辈子因原主常用那个砚台,出嫁时尹氏便一起放到了嫁妆里,让她一起带去了宋家。

后来宋易风发现那个砚台竟然是一件古物,被喜欢那砚台的一个同僚用八千两银子买了去。而他对原主却谎称那砚台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第七十一章 新方子值多少股

当时原主出嫁不久,叶家还未出事。宋易风这样说,她深信不疑。

直到后来叶家被抄,宋家母子想逼她死,这才借那个妾氏的嘴说出了此事,好让她万念俱灰。

叶雅茗上辈子虽读书极厉害,但学的是商业, 骨子里是个商人。不像原主,看似要强,实则柔弱,爱伤春悲秋,爱幻想,是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

所以那个砚台她并不想留着。如果缺银子, 她是打算变现的。她相信叶鸿盛和尹氏也愿意把它变成银子。

但叶老太太好心要借给二房钱, 她自然要接下这份好意。

那个砚台,就且留着吧。不过得好好地放在她的房里, 别哪时尹氏脑抽拿它去送给她爹老尹,那就亏大了。

她问俞嬷嬷:“祖父、祖母歇息了吗?”

“还没呢。”俞嬷嬷道,“老太爷说了,陆公子那边不好让他们等太久,最好明后日就得给回复。所以老太爷还在跟老太太商议这事,也要等姑娘您这边的答复。”

“那我过去跟二位老人家说吧。”叶雅茗道。

到了正院,果然看到正院里还灯火通明,叶崇明和叶老太太正坐在厅堂里说着话。

叶雅茗进去,给二人见了礼,道:“多谢祖父、祖母对我们二房的宽和体恤。也多谢祖母肯借银子给我们,茗儿万分感激。”

“跟祖父、祖母客气啥!”叶老太太朝她招手,“估计你会过来,我让厨房做了甜酒汤圆,你先吃一碗。你们年纪轻, 一会儿还得走回去,不怕积食。”

以前叶老太太并不知道这位三孙女喜欢吃什么。这阵子她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叶雅茗特别喜欢厨娘做的甜酒汤圆,这会儿特意叫厨房做了来。

叶雅茗见了, 果然很欢喜。

她在现代就爱这一口。到了古代,发现叶家厨娘做的甜酒并不是最甜的时候拿来煮汤圆,而是稍稍过了点,带了一点儿酸,再用红糖来煮,味道正正好。

那小汤圆也不是有馅的,而是实心的,只有小指头那么点儿大,糯米里不知道还掺了什么进去,吃起来不是特别软,微微有嚼劲,特别好吃。

因此只要餐桌上有这道甜汤,她都要来上两碗——叶家太太、小姐们用的碗都很小巧,两碗根本不算什么。要不是尹氏每次都唠叨两句,说吃太多糯米容易积食,她不定还得来上第三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