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金手指试用员(894)

作者: 快穿狂魔 阅读记录

甚至大部分都能活捉。

开玩笑,辣椒油防狼喷雾之类超时代,也超入侵者想象的的东西,随便喷几下就足以把那些翻墙进来想偷东西。

甚至想绑人的家伙撂倒了。

就算对方躲过了辣椒油防狼喷雾。

那还有陷阱弩箭,麻醉剂啥的……

要不是丁云不愿多造杀戮,随便往陷阱里放点火药就能直接把他们送走。

还是尸骨不全的那种。

所以当天晚上,那些个大贵族人是派出去不少,但没一个能回去的,并且第二天早上天刚亮,丁云就根据自己调查到的信息,把抓到的那些人手,不论死活,全部都遣送了回去,以作警告。

不管那些大贵族心里怎么想,又或者是不是打算放弃窃取秘方,但反正短期内,他们肯定是安份了下来,一个个全都规规矩矩的拿着货币,或者能充当货币使用的布帛,去丁云店里买东西。

没多久,丁云便收获满满。

满车满车的各国铜币刀币,乃至于贝币,又或者金银布帛之类的东西,往王宫当中运,而且丁云吃肉的同时也没忘了分点汤给自己儿子,不但将她店里卖的产品送了不少给周景王,还从收入当中分了三分之一给他,用来交换洛阳城边的一些荒地,以及部分青壮奴隶。

以此扩张产业规模和自身势力。

第885章 :万界外卖app(5)

没办法,原身拥有的土地和人手都很少,周国本身同样国狭民稀,现存最大的地主和奴隶主就是她儿子周景王。

丁云不从她儿子手里薅土地人口。

总不能抢平民百姓的土地吧。

就目前来讲,她的发展是离开不了土地和人口的,在洛阳还没能成为足以吸引大量人口过来贸易的金融贸易中心之前,只能先苦一苦她那个亲儿子了。

况且丁云又不是白要,?硬薅!

她不给钱了嘛!

等以后整个洛阳都发展成为商业贸易中心,很多商人将各种东西运到这来卖,然后再买东西带回去卖,丁云就用不着继续薅她儿子的土地和奴隶啥了。

一来是她可以将需要大量土地的产业外包,直接购买相应产物,二来是商业发展起来之后,只要丁云表现出想要更多劳动力,?自然会有人贩卖劳动力。

形成相对平衡的供需关系。

现在做不到,?主要是目前洛阳不还没发展起来呢吗,?她想买都没处买,没人特地大批量的运奴隶过来卖,想雇佣普通国民,也没什么人愿意接受雇佣。

因为目前的情况是大贵族基本都是用奴隶干活,丁云说雇佣,普通国民也不信,甚至还担心她通过雇佣手段把他们转变成奴隶,这种固有观念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所以只能先用奴隶了。

相比较于普通国民,奴隶还更好满足,温饱无忧就足以让他们忠心耿耿。

随着丁云顺利从自己儿子那边薅到了一定土地和奴隶,她立刻便开始继续扩大生产和增加保卫财产的人手数量。

也就是另类的培养自己的私兵。

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丁云实在是难以安心,毕竟先前要不是她对那些个大贵族有所提防,做了充足的准备,恐怕她的工坊和工人都将遭遇极大危机。

虽然工坊里也没秘方啥的。

可要真出事,?不也挺麻烦的吗。

之后,?便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丁云发展期,和精盐香皂等物的散播发酵期。

除了少部分比较矜持的贵族,仅仅只是自己购买了些自家用,剩余大部分贵族和商人都是从丁云的那四家店铺当中大量购买产品,然后运出去售卖,其中又以精盐等调味料和香皂之类的日化用品销量最高,其次是笔墨纸砚和玻璃制品,销量最差的反倒是厕纸这玩意。

这东西大家似乎比较羞于提及。

再加上价格低,运输成本高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销量差点也算合情合理。

但销量再差,那也不是一点都卖不出去,多多少少还是卖出去了些的,这些东西在诸多商人和贵族控制下的商人的运输下,那是迅速以洛阳为中心,以周国为中心,往边上其他国家扩散着。

并迅速引起争相抢购的热潮。

可以说东西卖到哪,就在哪引起一波热议,然后既有贵族只单纯购买东西享受,?也有贵族深入探究了一下东西的来源,并派遣手下人亲自前往周国国都洛阳采购,?加入售卖这些东西的行列。

等消息传遍列国时,东西卖遍列国时,前往洛阳采购的商队已络绎不绝。

最重要的是丁云还在不断的推出新品,新品更进一步的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那些商人过来肯定是不愿意空着车子来的,毕竟来都来了,不带点东西过来,空车过来不浪费吗,于是一个新的商业金融贸易中心不就缓慢成型了吗?

只要丁云一直保持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区域特色,那么洛阳必然会发展的越来越繁荣,繁荣到将土地利用到极致,城池扩张到极致,利用周边诸国的资源供养这一座城池,并发展壮大。

当然了,这只是未来目标,就目前来讲,洛阳才刚有点人气,有点资产。

丁云也才刚表露出自己缺劳动力。

缺粮食等各类物资。

真正的大发展,得等那些商人运来足够的劳动力和粮食才能正式进行,不然光是修缮王宫人手就不够,更不用说修缮整个洛阳城,甚至扩张整个洛阳城了,总之急不来,任重道远慢慢来吧。

……

齐国,国都HD。

自从有商人将精盐运回齐国售卖之后,齐国朝堂上便就这个问题争论了起来,争论精盐工艺有没有可能仿制,争论周国究竟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些精盐。

要不要从此之后再也不供应普通盐给周国,以及对青盐进行适当的降价?

盐业对齐国太重要了,每年的盐业收入占据齐国总收入的三成以上,这部分收入要是有所损失,齐国各方各面都会遭受影响,赈灾的能力都得被削弱。

因此争论到最后。

齐国决定三管齐下。

一是命人研究如何仿制精盐,二是派遣人手前往周国探究情况,最重要的是弄到精盐秘方,三就是给青盐降价。

没办法,过去青盐主要就是卖给各国贵族的精品盐,所以价格自然不会太过于低廉,可随着精盐出世,大家都去购买精盐了,但凡有能力买到精盐的贵族,基本都不愿再去购买他们的青盐。

最多稍微买点刷牙,清洁口腔。

再不降价,国内剩下的库存青盐估计都会砸手里,至于之后会不会继续生产青盐,那就得看买的人多不多了,要是买的人太少,利润太低,还不如直接把整条生产线都砍了,以后只卖粗盐。

至少粗盐还能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当然了,其他几个产盐大国的态度基本都与齐国差不多,更加重视丁云那边售卖的精盐,并不断派遣人手前往周国洛阳设法调查,想弄清楚精盐秘方。

上一篇:不肖帝 下一篇:我在古代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