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女主真大佬(684)+番外

三百钱被拿走了两百五,她还被亲娘骂没用。说人家做妾的,都是几两几两孝敬家里的。

她一生气,和家里吵了几句。结果回头,又叫夫人的婆子教训了一顿,说她大呼小叫不懂礼……

冯二回来,也让人给她掌嘴。

她问缘故。

回说她的嘴太大,到处漏风,胡说八道,所以该打……

她冤!她说什么了?

她被抽了三十多个嘴巴子,牙齿都松动了,他们才放过她……她每天就是过的这样的日子!

现在说有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郑琴琴自然得把握住。

于是,第二天的宴席上,她给一众宾客表演了一个限定时间作画。

二十息的时间里,她不但作出了一幅兰花图,还把冯二的小名巧妙给融了进去。

她是打算搏个才女名,再讨个冯二欢心的。

果然,她的这个表演,得到了满堂彩。

今晚的宾客都是冯二的狐朋狗友,好声色犬马,喜新鲜事物。郑琴琴成功抓住他们眼球了。

喝彩声和掌声响起,冯二斜斜倚在那儿,除了冲她深意的笑,再没别的任何反应。

随后他淡淡来了一句:“这女人是新入我府的,还干净着,你们要有喜欢的,可以带走!”

就这样,等郑琴琴反应过来时,她已经被塞进了一辆马车。

郑琴琴目瞪口呆,她,被送人了?

送给谁,她还不知道!

冯二,他还是个人吗?

她想了想宴席上那些人,有的已经过五旬,有的面目猥琐,还有的粗鲁无礼……就没有一个好的吧?

她挣扎吵闹,冯二过来:“恭喜你。你要改变命运,终于成功了。我是守信的人,这便放你离开。”

冯二一挥手,他的丫鬟端上了一碗黑漆漆的药汁。

上来两个婆子,要给她灌药。

郑琴琴害怕极了,连连挣扎。

“放心,不是毒药,喝吧。对你有好处。”

只是解后患的药罢了。

冯二在这种事上还是挺有经验的。虽说他没碰过郑琴琴,可这女人到底是他府上出去的,去了别人家万一有孕,到时候别说不清楚孩子是谁的,所以早点安排好,断了她肚子的可能……

亲眼看着郑琴琴被灌下药,又让婆子盯住不让她吐出来后,冯二才离开。

郑琴琴就这样被送走了。

她被换手,是被个姓李的,年纪比她爹还大不少的富户领走的。

更叫她气绝的,是那富户强烈要求留下一张银票,可冯二却拒绝了。

“谈什么钱。这女人只送不卖!老兄要是执意给钱,我就把她送去窑子了!”

郑琴琴差点受内伤吐出口老血来,不过她安慰自己李富户的马车看着不错,虽说暴发户家没什么底蕴,但到底有钱。自己有相貌有能力,总会出人头地,他日定当……

这边郑琴琴还在暗自发誓,却没想到那边富户表达感激后,冯二提出了个要求。

“这女人不太老实。老兄带回去后,还得让嫂子好好管教着。否则她要是做出什么出格事来,老弟我可概不负责!”

他这么一说,李富户就明白了这女人不听话。当即他就表示,一定会把老弟的话放在心上……

郑琴琴自我安慰的美梦很快就醒了。

那几个宾客,是冯二为她精心挑选的,他记恨郑琴琴,能给她安排什么好去处?三妻四妾是标配,喜新厌旧是基本,不良嗜好也是必然。

当晚,郑琴琴刚建立起来的自尊便没了。

她被喂了药去伺候了富户,还是和另一个姬妾一起。

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间,可却是一长排房间的其中一间。她的左右十几个房间里,住的都是富户的妾。

再没有人喊她名字,她只有一个代号,小十三。按理,她该是十九的,是十三前几天刚没了。夫人嫌弃空了一个数字晦气,就让她顶上了。

十三,是她的新名字。

而她住的房间,正是之前十三住的凶宅。

夫人刁难她,别的妾室欺负她。她夜夜噩梦,处处不如意。

在顶撞了一次李富户后,她彻底失宠了。

府里很快就来了十九,二十……

而她的日子也越发难过……

说回陶然。

其实从秀才开始发奋读书后,陶然便每逢初一,十五都去庙里上香了。

她有自己的打算。

她去的,是本地最大的寺庙。

这里几番重建后,规模较大,活动多,在这里上香的,多是香油钱给得多的达官贵人家的夫人小姐。

陶然的打算就多了。

首先,她要挣钱。

女人的银子,是相对好赚的。

陶然自认是个心地比较善良的人,她不是很忍心去割平民妇女的韭菜。所以她把目标放在了贵妇小姐们身上。

她身份不够,想要结交这些人,根本就没有途径。

那么除了初一十五的寺庙,还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地方,能聚集得起这么多的夫人小姐?

所以寺庙是她的不二选择。

……

第697章 小娘子不想再嫁28

“陶然还打算好好结交这些达官贵人家的女眷。

既是为了以后薅羊毛打基础,也是为了季文清。

更是为了季秀才。

季文清周围都是乡下粗人,与季文清可以说是格格不入。她没有合得来的朋友,也没有懂她的人。但换个环境就不一样了。

陶然希望可以帮她结交些靠得住的朋友。那么自己离开后,将来季文清再有仇敌和困难时,也有人能帮忙撑腰。

而这样的底气,也是季秀才需要的。

纵是千里马,也得有伯乐。

纵然才高八斗,也得有人赏识,或者说,有人支持。而乡亲的支持和权贵的支持能一样吗?倒不是陶然的阶级思想重,而是现实如此。贵人一句话,很多时候要抵得上万民的请愿。

陶然想试着帮帮秀才。就算不能,也得帮着他把声望拱上去!

事实在前一阵,季家和郑家闹上之时,季秀才之名便已是整个县城无人不知。大伙儿都觉得这人定是有才学的,否则其他秀才为何要盗他押的题,为何偷他印章害他?

再有季秀才当日衙门前面引经据典,铿锵有力的那席晦涩话虽大家都听不太懂,但却让大家记住了他有学问。

所以在陶然眼里,季秀才已经自带流量。这是好事。

因而陶然要做的,是帮他保持住热度和口碑。她要让季秀才成为这个县城里,大家提到读书人便忘不掉的一位!

原因很简单。

剧情里,季秀才虽一直没有放弃科考,可他一次次都输在了乡试之前。

这个年代,不是秀才就有资格参加乡试的。他们还必须先通过一次选拔考试,即科试。

而科试是由当地学政主持,话语权很大程度都在地方上。这里边的门道就多了。

陶然不知道季秀才屡战屡败是因为学识见解不够,还是因为无权无势无名望,但她要试试给他把名炒起来,把路搭起来,把关节疏通下,大概这一关,就能帮他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