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女主真大佬(207)+番外

这主要归功于本朝前边几位皇帝。虽然皇位之争一直严酷,但总算皇帝们都还知道顾全大局,关键时刻不会太掉链子。所以本朝的大局上,是稳定的。

现皇帝是四年前登基的。

要说,他并不是嫡,也不是长,母族也没什么本事,他生母相对那些大富大贵大族的贵女,只是个最普通的宫女。

但架不住这位爷运气好。

前边的兄弟一番明争暗斗,结果死的死,残的残,先帝最后差点找不到人接班。

一想,有了。

早年因为道士说命格不好,所以有位皇子是送在了宫外养的。算算年纪,刚好成年,那犯忌的命格也不会再与宫中冲撞。

于是,这位五皇子便被指为了新君。

先帝见他母族不显,又没放在身边教养,自然担心这个儿子没法胜任那高位。于是,除了一口气给他指了四位德高望重的顾命大臣,先帝还给他大开后宫,帮他稳固后方。

皇后,指的是当朝大族陈家嫡女。陈家是老族里的翘楚,有老族支持,哪怕这皇帝混吃等死,也能平稳个几十年。而陈氏端庄娴雅,盛名在外,是皇后的不二人选。

先帝又指了贵妃,即陶然现在身体的主人,俞彤。俞家三代忠良,手握兵权,祖上被先祖皇帝封忠武将军,不论威望或能力,都是当朝武将里的头一份。而俞彤则是俞家年轻一辈里唯一一位千金,被一门糙爷们儿当做眼珠子疼大的。

后宫里有这一文一武的妻妾主持大局,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先帝死前还不忘一口气给选了好几位或名门或豪门,或声名在外的姑娘入后宫,并叮嘱儿子别忘了后宫也是平衡前朝权势的手段……

俞彤入宫那天,才发现当今皇上是她有过一面之缘的,情窦初开的姑娘把这当做了缘分。

而皇帝看见俞彤也很惊喜,两人一拍即合。

琴瑟和鸣,恩爱无比的两人身影遍布整个宫中。

一连多日,皇帝在处理完政务之后都和贵妃腻在了一块儿。

贵妃娘娘万千宠爱于一身——宫里宫外都这么说。

皇后委屈,满宫的娇花都委屈。

于是,一道道谏言飞入宫中。

皇帝没办法,只能雨露均沾。

但即便如此,纵是后宫娇花再艳,新晋的人儿再美,贵妃娘娘的恩宠也依旧是头一份。

渐渐,皇帝还把后宫的协理权交到了贵妃手里。

俞彤其实并不在意,奈何皇帝表示,需要她为他盯着后宫,他才能安下心。

因着这句话,并不擅长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俞彤只能硬着头皮上。

她不擅长,皇帝就给她撑腰。给她最大的鼓励,也给她最大的宽容。

有了皇帝支持的贵妃,眼看风头已将盖过皇后。

皇后那边自然不甘心。

几年的功夫,以皇后和贵妃为首的两大阵营就结成了。

……

第217章 贵妃只想做太后06(二合一章节)

“两大阵营结成后,就开始了明争暗斗。

俞彤就这么被顶了上去。

她心仪皇帝,很多时候,都是在皇帝的示意和鼓励下出手。将军府中多是心性简单的习武之人,哪懂那么多弯弯绕绕,所以俞彤并没有多少心机。于是在整顿后宫和帮皇帝做事时,俞彤的手法一般都偏向简单直接。

后宫风波一向不断,在一次次明枪暗箭的争斗后,渐渐的,俞彤这个贵妃,口碑也从“恃宠而骄”渐渐变成了“骄横无礼”。

俞彤恩宠不断,却久久不孕。

皇帝却说:“要孩子做什么?登不上龙椅的孩子,焉有将来?”

俞彤心惊,第一次开始深思这事。

“就是朕做了皇帝,也一样是被摆布的棋子罢了。”

皇帝眼中的光过于黯淡。

他告诉俞彤,他心有抱负,却苦于无施展之处。尤其是老族当头,让他的一系列新政都没法推行,让他空有皇帝之名,可朝堂上却还要看那些老臣脸色。他不甘心做这样的傀儡皇帝。

那段时间,皇帝很低迷。

俞彤心疼,自然想要分忧。

“彤儿,帮我斗垮皇后!把后宫大权夺过来!”皇帝拉着她的手,郑重道。

“皇后倒了,你就是皇后,咱们的孩子才有将来!”

“朕的抱负才能实现!”

“将军府也能实现最高的荣耀!”

“从此之后,咱们才是真正无人管束,不用看人眼色的神仙眷侣。等你生上三五个儿子,让那些聒噪臣子闭嘴后,朕就遣散了后宫,我与彤儿,一生一世一双人。”

爱人的嘴,用美好的承诺给编织了一个华丽丽的情网。

俞彤愿意为他试一试。

从那之后,皇帝指哪儿,俞彤打哪儿。

斗斗斗!

皇后没过多久就败了。

皇后因谋害皇子罪被废,还牵连到了陈家。

皇后一倒,轩然大波也就起来了。

皇后一脉的,皇后身后的,老族里观望的和原本中立的,都站了出来。

贵妃被万夫所指。

一道道进谏飞入朝堂。

一个个证人带着指控和证据表示要状告贵妃。

往日简单直接的手段留下不少隐患,此刻终成祸端,俞彤身上一下背负了太多罪名。

“妖妃”——成了俞彤的代名词。

而此时俞彤突然发现,她的身上还多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

许多与她原本毫无关联之事也全都算在了她头上。

比如:某位宫妃得病暴毙;某位宫妃的小产;某些宫女的离奇死亡;甚至还有她在宫中收受大笔银钱借宠行私……

都不是她做的!

她家族正派,她自认做事有底线,虽然横冲直撞,但从未害及人命。就是对待皇后,她也是带着歉意去做,并没赶尽杀绝。

可现在传得煞有其事,绘声绘色,不但有前因后果的指控,还有不少看似确凿的证据。她知道有人在暗算和栽赃她。

那个人,一早就在盯着她,才有可能一口气罗列到这么多的证据,一出手就到这个程度。

可她发现也无济于事。

舆论已经起来,朝堂上已经沸了。就连民间,也多了太多关于她坑害后妃和宫人,掀风搞雨的故事。她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成了茶馆里说书的口中的暗讽人物,还有人私刻关于她作恶的画本偷偷流传。

那传播速度叫人咋舌。

没几天功夫,她就成了妲己般人人唾骂的存在。

百官和百姓都在请求要治她罪。

皇帝也顶不住压力了。

她被拘禁了。

在那期间,朝廷专人开始审查贵妃种种罪名……情况越来越糟糕。

俞彤觉得冤枉,只能求助家族。

其实哪用她说,她的父兄都在为她奔走,可面对一项项铁证,收效甚微。同时因为舆情爆发,还影响到了他们忠武将军府的名声。

她父兄进宫,请求皇帝定要好好彻查。

然而,结果却是:她父兄因为“顶撞皇上,要求皇上徇私,一言不合就辱骂皇权,还向皇帝动手”的罪名,直接下了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