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ai来到70年代变成团宠后(165)

作者: 乐不为 阅读记录

“去报道做什么?”钟元问。

“还有这几年你去哪了?怎么都没有出现过?”许年自从上一次天文课说要消失两个月之后,就没再见人了。

后面钟元就换了一个天文课老师。

“去报道上大学,你的年纪和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上大学了,四年之后你就出来工作。”许年说。

“至于我为什么五年没有来见你,是因为我在研究,当初跟你请假两个月,后面是没来得及跟你说,这几年我都在研究你提出的假设,你提出来的假设,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证实了一部分是真的。”

“!”钟元瞪大眼睛,“哪部分是真的?”

“磁场干扰,通过算数证明,我们发现,黑洞和风暴都存在磁场干扰,黑洞存在吞噬能力,根据相对论原理,我们猜想,黑洞附近肯定会有其他的恒星,现在就差观测证明了,也许你的设想过不了多久就能全部证实了。”

钟元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她还以为他们发现了其他时空。

钟元有点可惜。

“今年你就去上大学。我没有空继续在这里任教,我需要去研究另一个项目。”

“什么项目?”钟元有点好奇。

许年说,“我要去外地科研几年,那里天寒地冻的,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不知道。”许宁悄悄告诉钟元,他要为现在他们推算发现的,去到高原上的宇宙研究室进行宇宙观测研究。

“我会和你保持通信的,希望你大学四年好好学习,为了我们的宇宙事业,你可不能懈怠!”

“嗯!”其实钟元也想摸一摸观测器。唉!什么时候18岁!她工作了就可以去研究观测了!

作者有话说:

1954年,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建成,这是落雪站。

今天卡文……

第88章 大灰也知道挣钱了

13岁的钟元拿到了特训班的毕业证, 老师让她拿着毕业证去航天大学报道。

“老师,那白秀他们呢?我毕业了,那他们去哪?他们也跟着我一样去上大学吗?”

老师说, “对的, 他们也毕业了,和你一样去上大学, 不过你们的大学不一样。”

特训班的学生, 擅长的千奇百怪, 他们去了大学, 最后都是由老师安排的, 学习的专业,一部分听从他们自己的意愿, 一部分是老师安排的。比如钟元主修的专业是物理学,这个是由许年帮她选的, 辅修专业是她自己选的。

最后特训班的学生都去到了不同的学校,他们这一批的二十多个学生,年龄最大的才22岁, 是一个叫于耕跃的男同学。

班里的有一些同学, 早在两年前, 就已经有人在一边读书一边工作了。比如莫金洪,他已经开始在报社实习了,目前主要是作为陪同翻译作采访。这些都是莫金洪说给特训班上的同学听的。

在特训班待三年, 钟元知道他们班上的同学, 包括她自己,都有使命, 都会去到很多重要岗位。

所以, 钟元在电视上看到莫金洪的身影时, 她很淡定地继续看下去,不过,她叫上了爸爸妈妈还有外婆一起看。

她端着妈妈新研究的糖水,一边吃一边说,“你们看,这个戴眼镜穿西装三七偏分头的是我同学!”

说实话,莫金洪的打扮十分时髦,一身书卷气,所以哪怕他穿上不合他年龄的衣服,也看不出违和感。

“这么厉害?他陪同外宾啊?”钟泳平看着电视机里的青年。

钟元点头,“他是作为翻译的,这是老师推荐给他的工作。”

“你的同学都挺厉害的。”钟元再次点头,他们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

“我上次在你学校门口看见是天赐了,他怎么也进来了?”钟泳平问,开了店铺后,他经常去给女儿送吃的,要不是不允许,恨不得把店铺开进学校里。

也因为这个契机,所以钟泳平有时候会看见是天赐。

钟元:“心算,心算很厉害,多位数相乘,哪怕是再复杂的算式方程式,别人在写草稿打算盘的时候,他已经报出答案了。”

“他现在读大学了吗?”

钟元点头,“读了,主修数学,辅修物理。”而且听他自己说,他已经进了实验室。他进实验室主要作用就是算数,以及记录科研数据。

钟泳平听着这些也不太懂,他只知道,女儿的专业有一门也是学物理的。

钟元纠正他,“爸爸,我也是物理学专业的,我辅修仪器测控。”原本钟元想选的是天文学,但是没有这个专业,所以钟元就选了一个可以摸到仪器的专业。

她想的是,只要能摸到仪器,那就可以学,实在不行也可以自己造一台。

当然不能她自己造,她还要叫上齐清虹,毕竟造东西齐清虹很擅长。

钟元把她要上大学的消息写信告诉了周长益。还附带着一张她手拿着毕业证的照片。

这几年,每年她都会写信和周长益交流。她得知,周开心已经考上了初中,现在正在读初一。

而周长益也告诉她,小达已经上高中了,正在上高一。小达在小学时候跳级考上了镇上的初中。初中三年没有跳级,今年又考上了高中。

信里,周长益校长谈起周开心,非常恨铁不成钢,他表示,小达按部就班地上过学,10岁时才读一年级,现在15岁了,他就读了高中,而开心13岁了,读初一,上学了还哭学习难。

每次想到这个悬殊差距,周长益又高兴又心塞。他在信里用了三个感叹号,表示他的心塞。

钟元看着信,觉得等她的信到了之后,周长益校长估计会更加心塞,因为她和周开心差不到一岁,如今她都要读大学了,周开心还读着初一。

周长益校长除了写信给她,每次还会在信里塞五角钱,非常的信守承诺。每次学期末结束,他还会告诉她每年的招生名额以及实际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最多的是钟元转学那一年,有将近两百名新生入学,女生比男生只少了30人,这是周长益在信里说的。

而这五年里,周长益办的钟元的成长专栏,其实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青桥小学里入学的女孩子变多了。

周长益在信里说,钟元是大功臣。

大工程钟元可不敢当。不过,越来越多的孩子入学钟元也很高兴,这说明她和周长益校长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么多年她也大概懂了,周长益校长的初衷是什么。

周长益校长是个值得敬佩的人。钟元愿意和他继续来往合作。

“咦?这份包裹还有一份信?”周长益每回给钟元寄信可不只是寄信这么简单,有时候也会寄一些吃的。

有时候是花生,有时候是红薯,都是地里的东西,他说不值钱,让钟元不要乱想,尽管手下。

红薯是两年前第一次寄,那时候何淑画拿着这个红薯,就做了一份红薯糖水试卖,结果还不错。

花生是一直都寄的,有时候被何淑画拿来榨油,有时候被她拿来煮糖水,反正钟元觉得她妈妈万物可煮糖水,她简直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