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宋武大帝(272)

作者: 殷扬 阅读记录

在如此近乎疯狂的打法面前,要是还能有人存活,只能归功于奇迹了。

蒙古军队丢下的尸体越来越多,存活的越来越少,博尔忽知道非撤不可了,在心里哀叹一声“此一时,彼一时”,下令道:“撤。”蒙古军队在他的指挥下边打边撤,准备脱离战斗。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硬仗,李隽并没有使用过多的谋略,完全是力量的碰撞,宋军赢下来了,这标志着宋军的战斗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即将取代蒙古军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军队。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这一目标已经近在咫尺。

李隽哪会让他走脱,指挥宋军从后面追去。夜色深深中的松藩草原上上演了一幕奇观,不计其数的火把在草原上飞驰,要是从天空望去的话,火把多得象夏夜中的萤火虫儿,尉为奇观,让人叹为观止。

败退中的博尔忽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行动已经失败,他不可再在四川站稳脚,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从原路返回。对于退走一事,他还是很有把握,他相信就是算李隽知道他来了四川,也不可能知道他走的那条道路,即使他李隽知道了,也不可能切断他的退路。因为他走的那条路非常险峻,他派有军队把守。

别的不说,就是天险腊子关口他就派有一千多精锐部队防守。腊子关号称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隽就是派出一万人的兵力也是无能为力。腊子关口易守难攻不说,兵力难以展开,再多的军队也是派不上用场。

然而,事情并不如博尔忽想象的那样美好,他根本就不知道天险腊子关口已经落入了解晋的控制中。拿下腊子关口对于解晋来说,非常轻松,派人爬到山顶上去,把炸药包不断往下扔,把博尔忽派驻在这里的军队炸成肉块,解晋再去接收无人防守的关口就是了。

攻占腊子关口之所以进行得如此顺利,还是李隽的主意。红军当年攻占腊子关口就是从悬崖爬到山顶上攻占了的,李隽知道这个办法告诉了解晋,要拿下腊子关口还不是小菜一碟。博尔忽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以为山顶无人上得去,腊子关口固若金汤,只要守好关口就行了。

“那是什么人打起的火把?”撤退中的博尔忽望着前面一片光亮问道,这是不计其数的火把发出的亮光。

这个问题谁也无法回答,他自然是得不到答案。

“大宋朝万岁!”博尔忽正想派人去问个究竟,一声惊天动地的战号从亮光处传来。

此处不是别人,正是在这里等候他的小骠骑解晋。

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博尔忽已入绝境,他的感觉好象天崩。新败之后的军队,士气低落,不能再打,陷入绝地的博尔忽哪能没有灰色世界的感觉。

一阵闷雷似的马蹄声响起,解晋开始发起了进攻,呐喊声响彻了这片草原。

解晋的骑兵是宋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解晋胆气过人,出了名的手毒之人,这一发起进攻犹如狂风吹走沙砾一般,博尔忽的军队很快就给碾成了碎片。

“妈的,便宜了博尔忽这鞑子,要不然我会象砍下术速忽里的脑袋一样砍下他的狗头。”解晋站在草地边上,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地对欧军行道。没有亲手砍下博尔忽的脑袋,很是遗憾,言来恨恨不已。

欧军行笑道:“你也不用遗憾,估计,他此刻在草地里求生不得不求死不能,那种滋味可比给你一刀砍下狗头难受。”

解晋指着草地道:“这就是皇上无中生有的百万雄兵,皇上真是神了,居然知道这里有一片草地,博尔忽这鞑子给我们追得没有路了,居然逃到草地里去了。这鞑子肉多,也不知道便宜哪只王八。”

到现在,解晋终于明白李隽知道说的无中生有的本事是什么,就是这片草地。

说起这片草地,朋友们肯定是耳熟能详,就是红军当年长征走过的草地。据后来的文献记载,这片草地茫无崖际,草丛上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让人难辩方向。草从里河沟交错,臭水积累,散着刺鼻的臭味,一个不好还会中毒气。人走在上面,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进臭水沟里,陷进泥沼里,给活活窒息死。时而风,时而雨,时而冰雹,时而飞雪,要是没有万全的准备,进入草地是死多活少,要想活命,除非变成神仙。

解晋哪里知道这些,还以为李隽有未卜先知之能,居然掐算到这里有片草地,专门用来埋葬博尔忽,对李隽是佩服无已。要是他知道真相,不知道会作何想法?

博尔忽给宋军一路追下来,慌不择路,居然逃进去了,其结果不用说也想得到,肯定是葬身草地。

促成博尔忽进入草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解晋下手太狠,他给解晋近乎恶魔似的打法吓破了胆,他在不知道草地的凶险的情况下宁愿进入草地也不愿落在解晋手里。

多年以后,有牧民进入草地发现里面有不计其数的骷髅,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漂浮在腥臭的水面上,不知道有多少。据这位牧民描述,还有无数的鬼火,阴森森的,让人一想起来就害怕。

这就是博尔忽和他大军的最后归宿。

第一卷 危局篇 (下) 第一百二十六章 郭侃受命

第一百二十六章 郭侃受命

“臣参见皇上。”郭侃向忽必烈施礼道:“请问皇上,召臣何事?”郭侃依然是那样的气定神闲,举止中规中举,行为端止。

忽必烈对这位头号谋臣历来是礼敬有嘉,即使郭侃有江南之败也没有改变,端起一杯茶递给郭侃,笑道:“来,忠和,先喝口茶。”

“谢皇上。”郭侃接过茶,并没有喝,顺手放在桌子上,问道:“请问皇上,有什么事要臣效力?皇上但有所命,臣尽心竭力,死而后已。”

郭侃是忽必烈的头号谋士,也是第一号战将,料事如神,难有不中,忽必烈见到他就觉得安心,原先的焦虑暂时搁起,笑道:“忠和智者,朕就考考你。你说,朕有什么事请你前来相商。”

忽必烈雄材大略,眼光极高,少有人看在眼里,更不会对臣下说请字,当然这只是对别人来说,对郭侃是例外,郭侃也的确当得起这个请字。

“皇上日理万机,国事极多。君者,临天下也。故天下事都由皇上而决,这天下事就多了,臣还真是难猜测。”郭侃沉思着,只见忽必烈笑着看他,知道忽必烈一定要他猜猜,微一凝思,已经知道究里,道:“臣以为,皇上所忧者,八百里秦川。”

他的话音一落,忽必烈抚掌道:“忠和就是忠和,一语而中。”拿起战报递给郭侃道:“忠和,你看看。真的难以让人置信,博尔忽已经全军覆灭,朝廷在四川的军队,还有在云南贵州的军队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是朝廷继江南之败后又一重大损失。忠和,你说,朝廷接下来该做什么?”

忽必烈不愧雄材大略之人,这种惨败要是换一个人的话,肯定是怒气冲冲,早就对臣下开骂了,会斥骂臣下无能,误国误君,不能为君分忧,而他却说得很是平常,好象这事是小事一桩似的。

郭侃知道忽必烈又要向他问计了,道:“皇上,博尔忽进军是臣之议,臣罪在不赦,还请皇上治罪。”

“胜败,兵家常事,忠和不必放在心上。”忽必烈平静地道:“博尔忽进军极其机密,他又采取了拉网之策,消息泄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朕以为南朝皇帝精于推算,识破了我们的计谋,预先有所准备才有博尔忽之败。要说责任,是朕的责任,是朕恩准。”

他这是在为郭侃开脱,郭侃哪有不明之理,很是感激道:“谢皇上。”

“朕所忧者,八百里秦川之地。”忽必烈浓眉一轩,道:“秦中自古帝王州,八百里关中富厚饶给,百姓殷实,有可战之资,有可战之兵,若是落于南朝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上一篇:重生在南宋 下一篇:抗战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