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嫁寒门(71)

作者: 妙玉子 阅读记录

曾氏已是急得焦头烂额,身后的厢房里还时不时传出几声苏荷愫的痛呼,她心内立时没有了章程,只不停喃喃道:“这可怎么好?”

还是康嬷嬷瞧不下去了,上前与曾氏行了个礼,才道:“太太自去接旨,说是那黄门问起来,只实话实说便是了。那太监若是个好说话的,太太随意赏些银钱就是了。”

曾氏早年历经过抄家之祸,一瞧见安歇宫里出来的人便心里发怵,从前有沈清端和苏荷愫在前头顶着,如今却是不得不自己独自面对。

幸而那太监此番登门是为了给沈府报喜讯,是以也并未为难曾氏,只笑着说道:“沈大人此番远去江南赈灾,劳苦功高,非但将灾民们安排得妥妥当当,还顺带剿灭了一伙祸国殃民的土匪之流。此番回京定是要再升上一升。”

那太监话里的奉承意味再明显不过,只是曾氏记挂着后院里正在产子的苏荷愫,虽是心里高兴,一时却也忘了康嬷嬷的叮嘱,未曾给这太监厚厚的赏银。

那太监不过脸色一僵,啧了几句舌后将东宫赏下来的奇宝珍玩抬进了沈府,而后才悻悻然地离去。

曾氏送走了那太监后,立时走回了自己的正院,一走上那九曲十八拐的回廊,便听见了苏荷愫歇斯底里的痛呼声。

她攥紧了手中的帕子,既是担忧苏荷愫不足月生产会伤了身子,又不免想起了她生婉儿时的景象。

这世上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又有哪个母亲舍得将自己的娇娇女儿远嫁到外地去?

她不过是想让婉儿远离京城里的纷扰诡诈,平平安安地度过此生罢了。

谁成想婉儿竟走了弯路,非但是想害了序哥儿,还将自己的命给赔上了。

曾氏心里慨叹许多,竟是不知不觉地落下泪来,身旁伺候着的白荷轻声安慰了她几句,只道:“太太别担心,大奶奶这胎必会母子平安。”

立在廊上急得团团转的康嬷嬷这才回了神,迎上前来搀扶住了曾氏,问道:“太太将那些太监打发走了?”

曾氏点了点头,说道:“那太监说清端在江南立了功,回京城后要升官。”

康嬷嬷听了后立时便合上手掌念佛道:“多亏老天保佑,大爷能全须全尾地回来便是最好,只盼着大奶奶这一胎也能安然无恙。”

一炷香的功夫后。

得了信儿的陈氏已赶到了沈府,连同着苏山也缀在后头,苏景言因在宫里当值赶不回来,苏月雪和陆让的马车也停在后头。

曾氏忙命丫鬟们去泡茶,与陈氏坐在一起商论着苏荷愫这一胎的凶险。

陈氏生育过三回,头两回皆没受什么苦楚,可独独这最后一回险些在鬼门关里走了一趟,是以对生产一事仍是心有余悸。

“咱们女人家就是苦命,他们男人便不必受这样的苦,只需撒撒种子就是了。”陈氏听着隔壁厢房女儿的痛呼声,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她身侧的苏山立时坐立不安了起来,连带着刚赶到上房的陆让也停住了脚步。

苏月雪生涵姐儿时还算顺利,不过疼了一会儿便觉得下头一松,倒是没像苏荷愫这样疼得厉害。

她心疼幼妹,一时攥紧了手中的帕子,将前段时日从大国寺求来的平安符拿了出来,虔诚真挚地念了一回经。

约莫等到了后半夜,厢房内的动静才小了一些。

曾氏招呼着丫鬟们给陈氏诸人送些糕点来,陈氏却摆了摆手道:“愫儿这样,我也没胃口用。”

她既不用。

苏山也不敢吃,只干脆与陆让商议起了沈清端这一回回京后所升的官职,不过是议论的声音略大了一些,便被陈氏数落道:“女儿还在里头受苦呢,你倒这般痛快。”

苏山这下连忙噤了声,一时也不敢去触陈氏的霉头。

天色渐明时。

廊道上立着的绿韵才喜盈盈地进了门,与明堂里坐着的诸人说道:“大奶奶生了,母女平安。”

陈氏忙从紫檀木太师椅里起身,不等红袖去扶她,便如一阵风般走出了明堂,往隔壁厢房里走去。

厢房内血腥味极重,时不时地便有丫鬟们端着铜盆鱼贯而出,陈氏却半点不避讳,也不去看稳婆怀里的外孙女,只慌慌忙忙地去瞧床榻上的苏荷愫。

苏荷愫此刻已脱了力,额间渗满脸细汗,身子虚弱得好似下一刻便要昏死过去一般,她用力抬了抬杏眸,可却怎么也使不上力。

陈氏心疼得落下泪来,如小时候一般替苏荷愫擦了擦额角上的汗水,只道:“囡囡辛苦了。”

苏荷愫只哼唧了两声,便沉沉睡去。

陈氏亲自绞了帕子替她擦了擦额间上的汗水,与绿韵一齐替她换了干净的衣衫,这才从奶娘怀里抱过了外孙女。

陈氏愈看愈欢喜,忙与绿韵说道:“和你家大奶奶刚出生时长得一模一样。”

绿韵也笑道:“奴婢倒是没见过大奶奶小时候的样子。”

稳婆也上前凑趣道:“是了,我也帮不少官夫人家接生过,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俊的女郎呢。”

一席话说的陈氏眉开眼笑,给稳婆的赏银也加厚了几分。

翌日再醒来之时,便见绿韵正在床榻前抱着襁褓里的婴儿,嘴里正哼着江南的儿歌。

身上的钝痛感消散了不少,只是喉间发涩的厉害,苏荷愫不过抬了抬手指,坐在床尾的白芷便说道:“大奶奶醒了。”

绿韵忙将怀中的婴儿抱给了奶娘,趴伏在苏荷愫床头,细声细语地问她:“大奶奶可要喝水?”

苏荷愫只摇了摇头,喉咙间发疼,便只坐个个口型。

绿韵认出那口型的意思,忙从奶娘怀里将婴儿抱了过了,凑到苏荷愫臂膀间,好让她能瞧个清楚。

那襁褓里的婴儿此刻正在熟睡,如今尚且瞧不出来生的更像谁些,香香小小的一团让苏荷愫心里软成一片。

沈清端尚未回京,取名的事儿苏荷愫做不了主,她便勾住了怀中小儿的手,柔声呢喃了一句:“小名便叫香香吧。”

绿韵、白芷、碧窕俱皆一愣,随后才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大奶奶,您忘了咱们院里那日狸花猫的名字了吗?”

苏荷愫这才渐渐回过神来,依稀记得她给那只狸花猫取名为香香。

那便不好让女儿再叫这个名字了。

“既如此,便叫她软软吧。”苏荷愫如此说道。

绿韵朝着碧窕和白芷使了个眼色,三人不约而同地夸赞起了苏荷愫取名的艺术。

一时间,厢房里也算是其乐融融。

*

沈清端回京时软软已近满月。

因有公职在身,纵使沈清端归心似箭,也只得按照规矩先去明侦帝跟前述职请安,再去东宫谢过太子厚赏。

而后才在夜幕降临前夕回了沈府。

半年未见,苏荷愫早早地便候在了花厅,足足等了两个时辰才听得一阵仓促的脚步声响起。

苏荷愫抬眸一瞧,恰与庭院里翩翩而来的沈清端撞个正着。

上一篇:月中僧 下一篇:我的驸马是捡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