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月中僧(167)

作者: 再枯荣 阅读记录

殿前那偌大的香炉里还有余烟袅袅,在模糊的天光里飘向沉寂的四野。林间的昏鸦虫吟把这寺庙单独分割成了一座孤岛,离开了白日的喧嚣,月贞有种尘埃落定的喜悦。

了疾在身畔看着她,见她嘴里念念有词,便问:“你求的什么?”

月贞睁开一条眼缝冲他狡黠地笑了下,“不是求,是还愿。我从前在这里向菩萨许过愿的。”

“许的什么愿?”

她默然笑着,从前曾将的所有的虔诚都敬献到这里,以求成全她的情慾。至于他会不会成全她,那时虽然有期待,却很没有把握。反正来祈福的香客都说不准心中所求能不能实现。她只不过是他们之中的一员,把不切实际的念想寄托在神佛身上。

所以如今愿望成真,倒有些意外的惊喜。

她洋歪歪地道:“不告诉你,反正是实现了。”

了疾猜到那夙愿,心里不由得泛起一抹蜜意。马上又咬牙想,这女人是个人精,身心异处,哪头都不愿意亏待自己!

他冷淡地瞟她一眼,“你就得意吧,煮熟的鸭子也有飞的一天。”

“嗯?是么?”月贞追着他跨入山门,挑衅似的在后头嬉笑,“煮熟的鸭子还怎么飞呀?我看是煮熟的鸭子嘴硬还差不多。你说是不是?你说嘛,你说嘛……”

天色已成极晦暗的蓝了,错落在山间的屋子递嬗点亮了灯,像林间的萤火。禅房留宿着大做佛事的人家,了疾只得将月贞安顿在他精舍脚下的空屋子里。

月贞在后头看着他掌灯,两只笑眼慢慢燃起眷恋不舍的火花。

两人好容易避开了家里人到了这里来,不出点什么事,总是不甘心的。她把包袱皮抛在榻上,一脸哀怨地嘀咕了两句话。

了疾没听清,掉过身来问:“你说什么?”

“没什么。”真叫她说她也有些不好意思,哀哀切切地睇了他一眼,踟蹰一会,低着脸道:“我真就不能住在你的屋子里么?”

了疾的心跟着烛火弹动一下,却说:“胡闹,这是佛寺,不是家里。”

有一半是事实,另一半还是心里存着气,故意要折磨人似的。

“在家里才不便宜呢。”月贞在背后剜他一眼。

了疾擎着灯放在炕桌上,明明该走,却立在榻前。其实已经没什么要说的,但贪恋这空气,不肯走。待月贞转过来坐在榻上,他冷淡淡地下睨着她,“你果然是真心悔过了?”

月贞点点头,“再没有比这还真的了。”

继而又无话可说了,他只好向外头走去。走到罩屏底下,又看她一眼,“你,真的不用请大夫来瞧?”

月贞走到跟前拉他的手,慢慢地晃着。那新燃的烛火把屋子照得半明半昧,有些话就是要在混沌不清的光线里才能以玩笑的方式好意思出口,“要不,你领我回去你屋里,保不定过些日子就真要请大夫了。”

两个人一时都红了脸,不过烛光照不明。

了疾心里虽然想,可脸上看着还是冷冷的。月贞自觉无趣,尴尬着把他松开,徘徊着步子踅回罩屏内,“我说笑的。”

了疾在门前站了会,终是硬下心肠走了。月贞把脑袋探到窗户外头,直把他的背影送入黑暗中,才望着那月亮慨叹——原来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啊。

次日月贞睡醒起来便到精舍内寻了疾,谁知他老早就与众僧往殿内做早课去了。做了早课,又忙着为香客做佛事解迷惑,连轴转着,将她冷置在这里。

其间还打发了个小和尚往家里告诉了琴太太一声,说他接了月贞到寺里去。

琴太太听见后非但没疑心,反松了口气,与冯妈说:“鹤年接了她去也好,在她娘家给左邻右舍看见,也难保要议论。鹤年那孩子心善,就爱揽这些事,上回是芸娘,这回又是月贞。”

冯妈挨着榻沿坐下,“那来的小和尚还说,为贞大奶奶请过大夫了,贞大奶奶的身子无恙,只是前些时肠胃不好,有些没精神。看来,那就是件子虚乌有的事情。”

“请过大夫了?”

“来的小和尚原话就是这么说的,鹤二爷是懂事的人,总不好叫人家明着传话。不会有假的。”

琴太太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了底,原来是虚惊一场。一切总算往它该去的地方去,月贞这头没事,里于家那头有了回音,朝廷的荣耀也就要下来了。她松懈了一口气,憔悴了许久的脸色终于恢复了一点往日荣光。

冯妈也笑着吁气,“还弄得咱们提心吊胆了这些日子……我看呐,太太您看人是不会有错的,咱们贞大奶奶不是那样没规矩的人。”

她愿意这么说,是因为知道琴太太心里愿意这样想,谁都不想再生是非。

琴太太笑着点头,另外又问:“鹤年还说什么了?”

冯妈想了想,咂嘴道:“噢,还说他过两日辞干净庙里的差事,带着大奶奶一道归家,咱们不必费心去接。”

“也好,也好。”琴太太如释重负,操心起别的事情,“这些时我也没功夫管,霖哥还是成日吃得醉醺醺的?”

“听屋里的丫头说,每日都是吃了酒才能睡,否则就睡不着。我看身边还是要有个女人,太太还该替他相看位小姐,一出孝,就把亲事办了。”

琴太太才刚恢复的一点荣光顷刻又黯淡了,“我是他亲娘,难道不为他着想?只是惠歌这头的事情急,要先将惠歌的事办了,才能为他打算。”

于是且将月贞这头悬的心搁置,细细筹谋起惠歌的亲事与霖桥续弦的事情。

月贞就暂且成了放出笼的鸟,得以在山林间自在些日子。她身边既无家人盯着,也无下人跟着,简直如鱼得水,成日逮着时机歪缠了疾。却因前头碰了软钉子,要皮要脸,不肯直说,每每只是眼波含怨地睇住他。

这怨也怨得风情袅绕,像是勾引人似的。偏偏了疾心里还有气,又不能在别的地方出气,只好在此处磨折她。每每不是装作听不懂看不懂,就是推说还有事。

也的确是有些事情缠身,那位巡抚郭隶在大慈悲寺浅住了些时日,要搬回山下去住了。因郭巡抚不喜玉芳,所以一应行囊打点都是了疾派僧人去办。

这郭隶回到钱塘住处,寥大人早应在那里,嘘寒问暖,殷勤备至。二人闲来说话,郭隶便捋着一把三寸长的胡子赞了赞了疾,“不是我轻狂,想我也是六部的人,这一路过来,许多官吏见着我,不是卑躬屈膝就是献媚过分。倒是那个和尚,在我面前举止言谈丝毫不怯,很有些大家之风,不像是一般门第出身,怎么年纪轻轻的就出家了呢?”

寥大人听见前头说那些官吏之词,立时端出了一副温文尔雅的笑脸,“大人不知道他,他原我们钱塘李家的二公子,叫李鹤年。他们家虽不是什么礼乐之家,却也是钱塘第一大户,是见过市面的。出家不过是因为小时候患了恶疾,大夫没法医治才跟了他师父去修行。”

上一篇:嫁病娇 下一篇:嫁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