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逃荒,怎可饿着我傻相公(423)

作者:心跳 阅读记录

她这么一问,有些人便开始摇头。

“家里没有的,也可以离开了。”

有几个无可奈何的走了。

江承雪点了刚才满脸放光自信满满的那个女人,让她出来。

“江娘子,我姓卢,纺了一辈子线,织了一辈子布,我的手艺你保管放心!”

见到这样自信的人,江承雪心情也很好,笑道:“卢婶子,那正好,你帮我把把关,我把大家带到你屋里去,让大家都上手操作操作,慢点没关系,但织出来的布一定要好。”

卢大娘也豪爽,道:“那是没问题,现在就可以去!……啊,可惜我家啥都没有。”

杨氏从屋里出来,拎着一个大口袋。

“拿去用吧,都是好棉花。”

这棉花她还想攒着呢,冬天那会儿才得的新棉花,雪白又软绵,自个儿都舍不得用。

问了卢大娘家里的地址,让大家明天去卢大娘家。

没一会会儿就把一院子的人给打发走了。

小五问道:“江娘子,我们招多少人才够?”

来了满院子的人,他也没想到,一直在担心工钱的事情。

“多多益善,但必须保证手艺好。”

王小五不解:“我们这布料不是为北方打仗做准备的吗?要那么好……是不是有些浪费了?”

你想想啊,北方的环境能有多好?蛮人居住的地方,荒郊野岭的,到处摸爬滚打,再好的衣服在他们身上也穿不了两天干净。

江承雪噗嗤一笑:“你还真以为我们周家有那么大的本事,能把北方打仗的布料都准备出来?”

王小五:“啊……”

他真的是这么想的,周家的本事可太大了。

而且江娘子自己不也说了吗?要在后方为前边打仗的将士准备衣食呢。

粮食都能准备出来,衣服应该也没问题吧?

“北方打仗的将士,你觉得有多少?”

“不知道,怎么也得……好多万吧!”

这么一想,王小五吓一大跳,好几万的人呀,那得准备多少布料?

光靠一户人家,哪可能?!

“那我们……?”

只管着我们自己人就好了?

江承雪道:“我们做出最好的布料,高价卖给那些富人,再用得来的银子收购那些便宜的布料卖给朝廷,你觉得这样如何?”

王小五恍然大悟,激动地拍大腿:“我怎么就没想到!还是江娘子厉害!”

肖太妃在屋里窗边往外瞅着,对身边的杨氏笑道:“雪儿真是个有主意的,面对什么人都不慌。”

“那是。所以说有她在这个家,没事。”

杨氏自豪得很,这可是她当家的挑回来的儿媳妇,眼光就是好!

第二日。

江承雪跟着王小五到了卢大娘家,还以为会比昨天下午的人少上一些,没想到人反而更多了。

当然,好些是来看热闹。

另外一些是被朋友拉着一起来试试的。

卢大娘一家被这场面都弄蒙了,老人孩子都静悄悄的躲在角落,卢大娘一人到处招呼着。

见江娘子来了,赶紧拨开人群,让她进到里面来。

王小五将沉甸甸的一麻袋棉花放下,道:“大娘,你的机子准备好没有?就开始吧!”

卢大娘解开麻袋夸张地叫了一声:“呀!这棉花真好呀!我还没见过这么好的棉花呢!”

她抓了一把在手里又捏又拉,十分喜欢。

“江娘子,这棉花真好,难怪你要找手艺好的来做,要做坏了还真是心疼。不过今天可纺不了纱也织不了布,这棉花还得去籽,弹成熟棉,这么一大袋子,也得弄个大半天呢。”

“你家里能做吗?”

“当然能做,我们家就是干这个的。”

那就又把满院子的女人遣散了,让她们明日再来。

女人们对卢大娘一家羡慕极了。

很显然,周家对卢大娘另眼相看,愿意让她帮忙。

现在城中有传闻,只要能够为周家办事,这好日子啊,马上就能来了。

第469章 欺负人

赶棉去籽和弹棉都是费时的慢活,王小五还有铺子的事情要操心,江承雪就让他忙去了。

她自己在卢大娘家待了半日,看看基本的赶棉弹棉过程。

卢家靠织布为生,男人赶棉弹棉,女人纺纱织布。

卢大娘纺纱织布的本事是祖传的,做得又好又快,每天能织布一丈,除开这几年老天不开眼,往年日子都过得不错。

到中午,江承雪就饿了,便将棉花放在卢家让她们加工,明天她再过来。

后边一连几日都在挑选纺织娘,每天耳朵里面都是哐当哐当的声音,晚上睡觉耳朵里还是哐当哐当的。

最终挑出二十五个纺织娘,每家给发一袋子棉花,不过要放一两银子在周家做押金,等到棉布纺好,一米的工钱是二十文。

一袋棉花的重量是20公斤,纺织成布,大约重十五六公斤,差不多可以纺织十匹布的样子。

一匹布按十米长计算,就是能够纺织出100米,可以拿到二两银子的工钱。

按照卢大娘的速度要至少纺织一个月之久,速度慢一点的就要更久了。

这收入是很可观的,对女人来说,大部分都是在家里相夫教子,偶尔做点帮工也能是补贴家用,有点收入便是极好的。

当然,像卢大娘家这样以纺织为生的就不一样了,一家子都在做这个事情,每个月赚到的银子,足够支撑他们过一个很好的生活。

其他女人也非常高兴,虽然不能整日把时间花在纺布上,但空闲的时候做一做,挣点银钱还是成就感满满的。

最困难的就是要把一两银子压在周家,一两银子可太多了,有些家庭自家凑不足,还要问别人借上一些来凑。

不过,大家把这一两银子交到周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家如此大的家业,还缺他们这一两银子?

这么好的机会,她们就是借着钱也不能放过,连一向看不上女人帮工补贴家用的男人,这一次都全力支持自家媳妇。

事情都交代出去,江承雪乐得清闲,整天就在空间里倒腾。

这天去藤条匠家里看他们编织出来多少筐子,老师傅果然很上心,江承雪那天来过之后,一家老小都忙活起来了,这短短几天就已经有好几十个筐子编好了。

便付了工钱,装车随她拉到新租的那宅子里面去。

这宅子离桂花巷有些远,周围也清净。屋子里和院子里都是空空荡荡的。

不过之前发放给那些纺织娘的棉花也都是从这宅子里取走的。

跟随周家久了,大家已经见怪不惊,觉得很是正常。

将筐子卸下来放在院子里,大妞问道:“放在这里就不管了吗?这些筐子子是要装什么的?”

“要拿去京城用的,能装的东西可就太多了。这筐子可以摞起来,一点也不占地方,很实用。”

“江娘子说的是,以前我们家的筐子都做成圆的,自从你指点过后,就做方的做的多了,就算是拿到集市上去卖也好卖得很,顺着墙边一放,边边角角都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