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扶摇上青云(科举)(185)

作者: 长安墨色 阅读记录

当铺有当铺的规矩,自然不会轻易透露客户的隐私,可唐嬷嬷的身契在田家,田青儿将身契往当铺掌柜面前一拍,掌柜的当即将唐嬷嬷未赎的当票全部取出。

里面不仅有叶京安丢失的镯子,还有田夫人自己都未曾发觉,被唐嬷嬷偷出来的一对玉镯。

人证物证聚齐,唐嬷嬷吓得脸色煞白:“老奴一时糊涂,看在我多年尽心侍奉的份上,求小姐开恩!”

说罢又哭着喊着要见田夫人。

知道母亲是心软的,必定会护着这刁奴,且后院就这一亩三分地大,就算她下令不许通知母亲,这消息还是会很快的传到母亲耳中。

为免节外生枝,也为了彻底解决这个祸害,田青儿直接向父亲田大人禀明了此事。

田大人刚直,听罢大怒,等田夫人得知消息赶来,官府的人已经将唐嬷嬷带走。

一切凭律法处置。

“从今往后,后宅之事,由青儿暂管,夫人先歇歇吧。”田大人怒道。

田夫人本就不太喜欢管事,将中馈之事交给女儿,顺便让她增加掌家经验,本就在她的计划中。

可惜了唐嬷嬷……

田夫人鼻子一酸,竟是要落泪了。

叶京安和田青儿对视一眼,彼此叹了口气,叶京安上前柔声安慰:“姨母,您别伤心,做错事的人,本就该受罚。”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8-03 23:34:25~2022-08-04 23:45: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60385668 10瓶;

第104章 速归京

◎大逆不道猜测◎

田夫人仍旧伤怀, 方才田大人在,她不便多言,主君一走, 她便去拧女儿的脸:“唐嬷嬷被官府的人带走,非判个流放不可, 她罪不至此呀。”

本意是教训女儿做人莫要太过决绝无情,岂料女儿语气坚定,反过来教训自己。

“按母亲这话, 是嫌弃官律定罪太重了?”

田夫人吓一跳:“我怎会是此意, 我……”

“行了,母亲不是此意便好。”田青儿挽起母亲手臂,做乖巧状,“父亲叫我暂时执掌中馈,女儿便不客气了,定好好整顿后宅,母亲做甩手掌柜即可,若有人向您求情, 可千万不要答应。”

田夫人纳罕:“青儿你要做什么?和气些好, 你千万不要冲动行事。”

田青儿耸耸肩, 虽面上不发一语,内里心意坚决, 势要将田宅里那些懒惫贪的坏风气彻底革除。

“沈县令来了!”

刚过除夕的华京城还零散的飘着雪, 尚在深冬, 数千里之外的海青县却是一片风柔气轻,阳光明媚的春日盛景。

沈长林骑着小西瓜, 带着曹二, 沿着县道出了城四处闲逛。

每到一处, 有百姓见了沈长林,必定兴奋的高声大喊,引得男女老少团团围拢,人们争先恐后,只为一睹少年县官的风采。

自去年雨季沈长林修缮基础设施,避免人员伤亡之后,在县民之中就树立起了威望。

万事开头难,度过最难的日子后,剩下的事就容易多了。

沈长林组织小官吏们清理积压多年的公案,又得了一波人心。

县衙人员充足,库银充足,人银在手,沈长林这县官做得如鱼得水,海青县城的吏治基本恢复正常,百姓的生活安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沈长林今日出城,可不是踏青来了,他在勘察地形人文,为建造药厂做准备。

“沈县令,这是我家自己做的果子,您尝尝。”

“沈县令请过来吃杯茶吧。”

百姓的热烈邀请,沈长林盛情难却,总免不了寒暄几句,吃些差点,顺便了解民情。

听说沈县令要开办药厂,百姓们热情高涨,去年沈长林在本地试种的那批药,质好价高,大家都听说了。

如今沈长林说建药厂制成药,销往华京苏杭等经济繁荣之地,百姓一听,兴致高涨:“只有大地方的货往我们这销,咱们产的东西,还能往大地方去?那些贵人不会嫌弃吧?”

沈长林面带微笑,语气笃定:“只要质量过硬,不仅没人嫌弃,他们还会争着抢着要。”

说干就干,这个除夕沈长林半点也没闲着。

先是寻交通便利水源充沛,适宜建厂之地,接着便是准备原料,然后是招揽工人,试验制作,一切都在元宵之前推进完成。

正月十五,海青药厂正式剪彩开工,沈长林亲写牌匾,亲自剪彩,还挽起袖子带上围裙,和工人们试做第一炉药——归宁丸。

此乃保健凝神之药,包括人参、当归等九味药材,秘方由陆清栩提供,原料均来自海青县本地。

归宁丸的制作相对简单,沈长林预备循序渐进。

“沈大人,第一批归宁丸制好了。”

熬了几日,终于听见了好消息。

沈长林两日没有睡好,精神原本比较疲惫,闻言瞬间兴致高涨:“快将品药人请来。”

制药不是易事,专业性很强,沈长林可以保证原料及生产,但无法控制质量,这一块他会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几位行医超过五十载的老中医。

他们经验丰富,可凭借气味、外观、味道判断成药好坏。

沈长林从第一批归宁丸中随机抽了十粒放在托盘中,待他赶到前厅,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医者早就到了。

“见过沈大人。”老医者起身见礼。

沈长林微笑的摆手,示意无需多礼:“快来看看这批药的药性如何。”

几位老医者颔首答是,凑在一起,研究起那十粒归宁丸来,是不是询问边上候着的,全程参与制药的工人。

为了不影响老医者们做判断,沈长林坐在稍远处,小口小口的饮茶。

从外表上看,这位小沈县令悠哉淡定,甚至带着几分岁月安然的惬意,但这只是看上去罢了。

长指轻叩桌面,暴露了沈长林内心的忐忑。

“大人,医者们判断好了。”

沈长林站起来:“如何?”

望着沈县令饱含期待的眼神,几位老者互相对望,竟有不忍开口之意。

“直说无妨。”沈长林目光一暗,已有不详的预感。

“熬药时火候过大,失了三分药性,不过,药效仍是在的,只是稍有影响。”

沈长林摇摇头:“不行,海青县出产的成药,必要完美无缺,只能重制了。”

说罢出屋,往制药棚去了。

看着青年县官义无反顾的背影,几位老医者感慨良多,海青县有救了呀。

其中一位姓熊的老大夫今年八十有余,常调侃自己是黄土埋到下巴的人,无论何事都一派淡然,但此刻,人生已行至末尾的老大夫,心中却燃起了多年不曾有过的激情。

“沈大人,我随你同去!”

熊大夫说罢,拄着拐杖颤巍巍出了门,其他几位老者见此场景,纷纷被感染,一齐出门往药棚方向去。

“沈大人,我们一起来!”

有了老医者的帮忙,沈长林可谓是如虎添翼,在一次次试验,一轮轮改进下,归宁丸、珍珠断续膏等成药陆续制出,配比、火候、温度、湿度等各种会影响药效的因素,都被沈长林定下标准,交给工人让他们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