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著遨游[快穿](254)

作者: 瑾秀Ann 阅读记录

这三年,圣上收回了很多原先属于太上皇手里的势力,特别是军中,而收回军中的势力还多亏了高产的织布机和纺纱机。

官造织坊生产的棉衣,给士兵一发就是三身,还是冬衣,这冬衣是打着圣上体恤士兵的名义,走圣上的私库,大告天下的。

不要小瞧这三身棉衣,要知道有些北方穷苦的人家,冬天一家人有可能只有一件能穿出去的棉衣,不止一件棉衣多人轮换着穿,而且是出门赚钱的人才能穿,不出门的只能在家烤火或者就那么受着冷。

现在当兵能发三身棉衣,还是每年三身,这吸引力可是不小的,可以说是极大的调动了北方征兵的效率,有的地方兵满了还要竞争才能当上呢。

圣上得知军中士兵的积极性还是很惊讶的,因为他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莲姑不止是研究道法精妙,通晓人心上也是一把好手呀!”圣上感慨道,然后命太监将进贡的新鲜鹿肉送到莲姑观去,“多送一些,老三也住在那边,对了,怎么说还记得吧。”圣上吩咐着。

这太监是圣上的心腹,又常和甄英莲打交道,自然是明白的。“当然记得,请陛下放心。”

军中棉衣的事情和甄英莲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纺纱机和织布机效果好,不止松江府,别的产棉区也用上了,但这机器只在直属于国家的织布厂也就是官造织坊里用。

这产量上来了,价格上自然会影响,就有经商的托人向上反应,找了道貌岸然的老儒生,说官造织坊本应为皇家生产精品,圣上放任官造织坊生产一般的棉布,是与民逐利的行为,会造成民怨。

圣上看到这个折子的时候很生气,但他也是非常在乎民声的,当他在白鹤观见到甄英莲的时候,想到那两种机器是她发明的,想问一下她有什么看法。

当时圣上并没有指望甄英莲一个已经超脱自然一心修道的道姑对这样深奥的事情能有什么看法,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

甄英莲听完圣上复述的老儒生的折子,说:“这孙大儒说‘与民逐利’我是不认可的,农民大多是‘男耕女织’,而织造的棉布,有多少是为了卖呢?更多的是自给自足罢了。据我所知,这两年,单纯的棉花的价格并没有降低,反而因为去年北方天寒还涨了,这对于能自己织布的农民来说,哪儿来的怨言呢?”

圣上还真没想过这棉花的价格和棉布的不同,只听说棉布多了价格低了,甄英莲继续说:“官造织坊是在与民办织坊的人‘逐利’,他们不过是想要官家放开这两种机器也给他们用罢了,这就看圣上的选择,是放开之后从商人那里征税补国库,还是直接官造的利润进入国库。”

“要是放开了,那棉布的价格不就更低了,普通老百姓不更民怨起来。”圣上喝着茶,冷着脸说道。他当年可是在江南见识过盐商逃避税收贿赂官员的样子,棉商能好,从他们手中能真的收到几成税?

而且“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在封建统治者心中,只要不影响占最大人口数的农民就行,而且官造织坊的扩大,更多自己织布的女工进入工匠团体获得收入,那就更可以“牺牲”商人的利益了。

老儒生的折子递上去,没有任何反馈下来,眼看着新的棉花季到来,商人们联合起来放出官造织坊与民逐利的消息,圣上下令彻查散播谣言的人,但光堵不是解决的办法,他想挽回名声,又再问起甄英莲来,甄英莲就建议给士兵发放棉衣来赢名声的建议。

“就说‘与民逐利’是为了可以让保家卫国的士兵过的更好,得了军心,就不怕扰乱的造成的那些势力。而且也可以让官造织坊赎买那些商人的织坊,那些商人是最会妥协的。”

甄英莲还写了篇文章,用现在的话术说了发展官造织坊的好处,其他领域也可以发展官造的,还最后还提了一句:“我朝国土面积大,市场饱和还需要时间,如果饱和了,还可以卖给洋人。”

“莲姑眼光之深远,堪比国士。”看完文章的圣上很是感慨了一番。“朝中多为老人,三年国孝后就立刻进行科举吧,该是给朝堂多些新鲜血液了。”

在科举开始之前,还发生了一件震惊江南的大事,那就是圣上抄了江南甄家的家。

其实弹劾甄家的折子早就有了,不过碍于国孝期间(老太妃姓甄),没有操作,而甄家被抄家的理由是: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和强抢民女打死百姓。

前者是身为地方监察官员的林如海收集证据,联合督察院的御史,一起递上去的弹劾折子。后者是甄家那个叫甄荣的,在酒肆看上酒肆老板的女儿,喝了酒就要强了去,酒肆老板不依,甄荣就让下人把酒肆打砸了,还把酒肆老板打的重伤,酒肆老板不久不治身亡。人命官司加上前面的弹劾,圣上直接下令抄家。

甄英莲得到消息后,很是回忆了一番在江南甄家短暂的几日时光。“甄荣,这个名字让人熟悉,哦,想起来了,不就是当年在甄家门廊色咪咪看我的那个。果然是品性不改呀,而且他这操作,怎么和原作里薛蟠那么相似,该是说这些纨绔品行就如此吧。”

甄英莲感慨道,“希望薛蟠能从这甄荣的事里吸取些教训,也省的连累了他的亲妹妹宝钗。”要是薛蟠能够吸取教训就不是他了。

贾宝玉在扬州,甄家抄家的时候,他也随着人群去围观了。

看——那浩浩荡荡围住府院的兵马,那混乱四散的仆人,那一箱箱被清点贴条的物品,那扣上枷锁的昔日高官贵人,那还穿着华服,却一个个被绳子牵着,低垂着头麻木前行的甄家的男女老少……

昔日接驾过四次繁华如梦的江南甄家就这么在历史的长河里落幕了。

看着眼前的一切,贾宝玉有些茫然和恍惚,眼前的场景如梦如幻,明明是白日里,他像是又走进了太虚幻境中……

而周围的人只见人群中一位华服少年突然晕倒,他身边的仆人忙喊人叫人,可依旧叫不醒他,只好叫了轿夫来将他抬回林府。

回了林府后,又过了两个时辰贾宝玉才醒来,醒来后的他似乎比以前更通透了。贾宝玉想到这次梦回里那个唱着“好了好了”的道士,又想到在琼山观的叫甄士隐的道士来林府的时候,也说过什么“好了”的话,就去找他求了那《好了歌》来,反复咀嚼,也不知这贾宝玉是悟了什么。

贾宝玉在扬州并不是没有社交往来的,那围观甄家抄家的人里也有认出他的,“这贾家和甄家往上几代也有姻亲,一门两公,在京城也是极其富贵,想来看到这抄家的场景,物伤其类了吧。”

第225章 榜下捉婿

国孝过后的科举, 格外的人多,也格外的激烈。但是,因为这次下旨和开始报名考试之间时间短, 贾宝玉没能及时回到“户口所在地”京城, 因而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