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咸鱼德妃小食堂(304)

作者: 三月长颈鹿 阅读记录

她心中叫苦:胤禛简直是牵也牵不住,闽南的天气骄阳似火,又正值海边,可以说是又热又潮,才走了这短短的一段,淑岚便觉得领子内衬都汗湿了。

而胤禛则像是活力用不尽似的,一蹦一跳地拽着自己往前走,自己只想休息一下呀——

她瞧见玄烨身后一座大宅,虽没看清牌匾上写了什么,但她光瞧着就觉得遍身生了凉意。

虽然不知这是谁家的宅邸,但这定然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没什么,你来得正好,朕与太子正要游览一二,德妃正好一同走吧。”玄烨下意识地上前一步,挡住淑岚打量自己身后大宅的视线。

心中庆幸:还好淑岚和胤禛脚程慢,没赶上他们方才进入灵堂的时候,若是这一个深宫妇人,一个懵懂孩童瞧见那一死一疯的两个少年,不知要吓成什么样呢。

“胤禛跟着您游历就是了……嫔妾走了半天腿都酸了,想在这宅子里避避暑……”

很可惜,淑岚并没瞧出玄烨的意思,还以为玄烨没看懂自己的眼神暗示,直接指了指玄烨身后的宅子。

“日日在船上坐着,好不容易伸伸筋骨,别歇了。”玄烨不由分说地一手牵着淑岚,一手牵着胤禛,就往大道上走去,迅速离郑府远远的。

去灵堂避暑,你好大的胆子啊!

不过,最终还是换纳兰容若带着胤禛,淑岚省事了很多,方才的汗意也随风吹散了。

不过麻烦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纳兰容若身上去了,不但要费心牵着他,还要在他走累的时候将他放在肩上架着。

光是出力气也就罢了,最难缠的还是胤禛连珠炮一般的问题,纳兰容若只好一边腾出一只手擦汗一边回道:“奴才也不知道”。

眼见着大清第一才子的人设就要崩塌,纳兰容若忙叫方才郑府的老仆在当向导。

在老仆的介绍之下,淑岚才渐渐了然这岛上发生了什么——曾经岛上物产丰富,百姓也安居乐业,不光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可以出口洋人赚一笔外快。如此,岛上经济发展之繁荣,几乎不输给清廷。

待到路过成片荒废的田地时,不必那老仆介绍,淑岚便知,这定然是曾经郑经孤注一掷地将岛民全部抽调入军队后,田地无人耕种的后果。

那老仆望向这些田地时,自是面露痛惜的神色。

“自这些田地荒废,便只能下重税,再用税金从外国商船购买粮食。再后来,百姓也榨不出钱了,主子便下令去劫往来的商船,去抢……”那老仆谈及郑经晚年所作所为,也面露羞愧之色。

“郑延平在世时治家、治军皆严,若在天有灵,见其后代子孙如此糟践他留下的心血,苛捐杂税,为贼为盗,不知作何感想。”玄烨冷声叹道。

“那又是什么?”胤禛指了指不远处一片房舍,好好的一片青砖白瓦的房子,不知怎的竟荒废了,显出破败的迹象来。

“那……从前也是郑老太爷留下的,是学堂。”那老仆又长长地叹息了一声。“郑老太爷说,若要发展,先开民智,适龄子弟,一律入学,文武皆修,只是后来……唉。”

不必说,连田地都顾不上耕种了,哪里顾得上上学堂,学习知识呢?自然是小一点的孩子早早地投入生产,而大一点的孩子则被充入军队,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就不错了。

“好可怜……若是他们能读上书就好了。”胤禛喃喃道,他瞧见一个比他还小的孩子在目光木然地等着被登记造册,身上还背着一个巨大的箩筐,里头放着比他个子还高的行李,想必是他谋生的全部家当。

“幸而我朝各地皆开设官学,才得我大清人才济济之盛况。”纳兰一边疲于应付在自己怀里像个猴子似的胤禛,一边见缝插针的拍一下玄烨的马屁。

“胤礽,你说呢?”玄烨并不搭茬,只是望向胤礽。

他自然知道京城中的官学、私学、书院、私塾都人满为患,居于京中的权贵之家自然是将子弟送入其中念书,以图日后的功名。

那京城以外的地方呢?他却一无所知。地方官员只会重复着一片大好的汇报,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大好呢?

果然,胤礽听了纳兰侍卫的盛赞之语,却轻轻地摇了摇头,“京中盛况,确实如此,但京城之外便是另一幅光景。儿臣所见之处,越向边远苦寒之地,百姓越是民智未开,甚至到了除地方高官之外,其他人皆目不识丁。”

玄烨对这个说法并不意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胤礽继续说下去。

“莫非是地方官员侵吞了办官学的拨款不成?”纳兰容若挠了挠头问道。

“是官学筛选太严格了?”淑岚问。

胤礽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本子,显然是记录了沿路的见闻:“私学一年所交学费要五十石至一百石小麦,这便是贫寒学子的一道坎;各地官员便将官学的入学门槛一降再降,仍然门可罗雀。”

“这又是什么原因?” 玄烨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官学又不像私学,不需要缴纳学费,甚至住所也统一安排好了,为何也招不到人?

“若是农户之家多一人去进学,便少一人去劳作,进学若要有所成效,须数年之功,而民智未开之地,自然不愿家中人去做这等见不到回报的事。长此以往,始终民智不开,官学难以为继。”太子合上手中的小册子,认真地对皇阿玛回禀道。

他从前自以为在京城中,博文广知,殊不知到了京城之外的民间,才真是他未曾见识过的模样。

京中八旗子弟饭局中打赏歌伎的银钱,足以支撑这些乡间百姓一年的开销。在随船出行的这些日子里,他见了许多人家为了一点救命钱卖儿卖女,一开始他还颇为动容,广散银钱,后来他才渐渐明白,天下贫苦之人太多,他是救不过来的。

“官学已经不要学费了,难道还要倒贴钱给他们念书不成?”纳兰容若在旁小声地嘀咕一声。

玄烨对他的小声嘀咕不予置评,他想要推广官学、书院,让百姓们多多进学,更有另外一层考虑。

那便是如今三藩才定,仍不太平,若是百姓们将精力多放一份在进学功名之上,便可少一份叛乱谋反之心;书院中多一个进学的学子,山野间便可少一个落草的流寇。

想及此处,玄烨看了看从刚才起一直低头不语,似是在默默思考的胤禛,问道:“胤禛,你怎么看?”

“我觉得,纳兰侍卫说的法子也不错呀?”胤禛歪着头看向皇阿玛。“既然那些贫苦人家上不起学,便给他们钱就好啦?”

淑岚扶额,心中想:儿子啊,你可知道你皇阿玛是什么样的人,要从他的腰包里往外掏钱有多难,你知道吗?

连玄烨都笑了,问道:“你可知这天下有多少学子,这么多银子白散出去,国库可是要被掏空了啊。”

“我可没说是白散出去的。”胤禛眨了眨大眼睛,“待学子学成之后,有了饷银,之前培养他们的银钱便加上利息,按月从他们的月饷中扣便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