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季潮湿不宜私奔(72)

莫乌莉坐在阳台上翻杂志, 下午要去拜访教授,秘书发消息给她,说已经挑选好了礼物。

过年之前, 莫乌莉完成了三件私事。其一是去拜访了国内大学本科时的教授。当初她也进过实验室, 临时退学给人家添了不少麻烦, 后来有发邮件道歉, 但面对面也是久违了。教授还是很爱开玩笑,对她的打拼和专业都很豁达,患过一次胃癌,人眼看着老了不少。

第二件则是和周聿澍再一次去了民政局。冷静期政策出台后,时隔一个月才能正式离婚。

面对面向周聿澍提离婚的不是莫乌莉。她率先找了周聿澍的妈妈,向他妈妈表达了这个意愿。周聿澍的妈妈没有表露出明显的态度,事实上,面对大部分事情,这位“武则天”都不会明显表达支持或反对。这个儿媳妇的存在有利有弊,但是,跟她谈过一次后,周聿澍的妈妈就表示:“离吧。”

莫乌莉开的条件有点多,虽然她隐藏了自己的迫切,但是,对方还是爽快到出乎意料。

看透她的惊讶,周聿澍的妈妈解释道:“你是很有主意的人,一开始我就知道,聿澍把控不了你。”

莫乌莉很谨慎:“那您也不至于这么大方。”

“说直白点,我不想得罪你,”周聿澍的妈妈压低眼镜,顶起眼黑来看人,相当有压迫感,她颇具傲气地笑了一下,“我有预感,你将来还会往上走。到时候记得点我的人情吧。”

至于第三件私事,那不用她亲自去做。私家侦探会替她完成。

私家侦探发来的照片里,易思违看起来像他又不像他。

没变的地方是外表,帅,帅得令人垂涎欲滴,这张脸就算拿相机从下往上怼着拍也是帅的,身材比以前瘦了些。某些方面上,投胎比努力重要得多,三十左右还看着还像二十岁。

变了的地方太抽象。莫乌莉滑动屏幕,依次浏览照片。其中一张是横向的,莫乌莉没有使用翻转功能,而是歪着头,仔仔细细盯着他的脸。

独自一人的房间里,对着手机,她不由得发出声音,自言自语:“Jesus,你过得很辛苦吗?”

冬季严寒,万物衰败。

家里一个人都没有,莫乌莉拎着新买的龙舌兰,带着香烟和笔记本电脑,开车出去。

停车后,她下车买了点东西,提着塑料袋上车,然后戴上眼镜,坐在车上处理工作邮件。莫乌莉敲着键盘,决定足够赚得整间公司盆满钵满的公务,时不时对瓶灌进一口龙舌兰。高浓度的酒精从食道中爬过,抵达胃后翻起浪花。她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烟雾缭绕中,莫乌莉抬起拿烟那只手,用无名指轻轻按压耳后的眼镜腿。

电脑右下角浮起消息提醒。

她盖上电脑,摘掉眼镜,从包里取出一副小巧玲珑的望远镜。

莫乌莉打开车窗,任由香烟制造的白色颗粒散去。她拿着望远镜,终于从照片以外的地方看到易思违。

按照私家侦探的说法,他没有伴侣,没有家人,朋友也少,独来独往,才转到私立医院没几年。莫乌莉不相信,不过,就算不是这样的汇报结果,她也会将信将疑。莫乌莉基本不信赖任何人。

她用望远镜看到易思违下车。

他穿着黑色的羽绒服,是短款,太短了,以至于露出底下的灰色卫衣,下身是黑牛仔裤和运动鞋。这种不修饰的感觉实在有欺骗性,光看打扮,被误认为是大学生也不奇怪。

易思违戴着口罩,一副很困的样子,睡眼惺忪进便利店。

走路要看路啊。

莫乌莉举着望远镜,拿开后不自觉微笑。

望远镜的视角跟随他进店,受到杂志架的遮挡,只能看见黑色的身影穿过。

就像调查公司说的那样,易思违的生活规律得出奇。上班,上班,上班,极少数的休假,回家后必定先到楼下停车,去便利店买饭吃。他会吃的东西一定会是果仁面包,而且要搭配咖啡。平时工作很累,吃饭也很难挑挑拣拣,因为喜欢,而且是男性,本来就胃口大,那种面包,他能一口气吃掉三个。

但是。

莫乌莉把望远镜对准便利店门口,她要看到他的第一反应。

车内,副驾驶座上,今天这家店里所有的果仁面包躺在那。

易思违结账走出来,手里拿了咖啡和鲜奶油面包。他手很大,一只手就能拿住两样商品,另一只手掏出手机。大概为了面部识别,他已经摘了口罩。

原来第二选项是奶油面包。莫乌莉想,他这种有点没精神似的,眼睛要睁不睁的样子最有意思,也最有魅力了。

眼看着他进了公寓,莫乌莉才打电话找代驾。望远镜被放回保存袋里,车窗缓缓上升,她又喝了一口酒,放平座椅,躺在位置上,惬意地回味。

除夕过完就是年,这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佳节,一家团聚,拜年送礼。

大年初五时,易思违抽空离开医院,但是,只有两小时,这是他整个春节里唯一休息的时间。他要做且能做的事只有一件,跟专程过来探望自己的亲戚一起吃饭。

虽然易思违家经济条件不错,但说到底,这里还是外地,人生地不熟的。爸爸习惯了高消费,可订好餐厅不容易,尤其是易思违大妹是典型的新时代小孩,觉得没必要那么讲究,吃顿差不多的得了。

餐厅里生意很好,隔着屏风与幕帘,大包厢拆成两边来用。

过年都是热热闹闹的,铜炉火锅泡着泡,周围都是山珍海味。易思违婉拒继母的弟弟劝酒,他等会儿还要回医院,即便是短暂的休息时间,随时召唤也是常事。

他给大妹小妹都包了红包,也给了继母兄弟的孩子。从小到大,给他发压岁钱的只有外公外婆。他也不用去和父母见面,这种和好,大概也不算坏事。

孩子们吃完出去玩了,大妹如今也是大人,留下一起说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爸爸开始主动联系易思违,时不时问他工作近况如何,叫他回家吃饭。易思违连迈出医院的空档都没有,只能和父亲线上亲子互动。

餐桌周围坐满一家人,其乐融融。爸爸说:“你找对象了没有?不要总让我们操心。你阿姨有个学生,跟你一样大,也是在医院上班,现在孩子都有了。家庭幸福也是衡量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准。”

易思违笑一笑。

继母兄弟又想散烟给他,私下说:“以后多关照,多关照。你还没找对象?我看你不像找不到的样子,是不是眼光太高了?”

“没。”他说。

“你也别见外,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年纪差不多,你别把我当舅舅,把我当朋友也行。你说说,你有什么要求没有?喜欢什么类型的?”

哪里来的一家人?连生物学上的关系都没有。又是哪里来的朋友?什么人都可以做朋友。易思违想了想:“很坏的那种。”

别人当他开玩笑。

隔着幕帘和屏风,另一侧的餐桌上,同样是铜炉火锅,圆桌旁却只坐了一个人。室内冷清,莫乌莉一个人吃饭,默默听着隔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