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今天气死康熙了吗(165)

得到这种批复多丢脸啊?因此每一位大臣呈上来的折子都会尽力写得好看一些。

然而,今天的这些折子,几乎每一份的字都如同颤抖的小蝌蚪,不曾缺胳膊少腿,却总有那么几笔颤颤巍巍,比刚练字的孩童好不到哪里去。

“四弟的字都比这好看。”太子其实很想用六弟来做比喻,可惜胤祚至今都只认字不写字,他无法昧着良心来做比喻。

康熙又是一顿笑,眼泪都差点笑出来。

人都说当皇帝那是万万人之上,想做什么吩咐一声就好,哪里知道当皇帝做一个决定还得受到诸多大臣的制约?

就如他想修个堤坝,户部不给钱,工部说太难,这边不同意,那边拖一拖,很多事情就这么拖着拖着几个月过去了。

难得有正大光明看这些大臣笑话的机会,康熙不禁大赞一句:“胤祚干得好!”

太子无奈地看着汗阿玛,您倒是当着六弟的面夸呀,背后夸再多六弟也不知道。

想到正事,无奈的神色一收,“汗阿玛,此次钢筋混凝土堤坝可能建?”

康熙的笑容顿时消失,转头见太子面上有着些许愁容,“朕也不知。”

他说:“效果谁都看得到,但……太贵了。”

有好东西可用,但没钱是最致命的弱点。

如果再等上几年,等胤祚做的那些纺纱机、飞梭、化肥等在整个大清蔓延开来,国库收上来的税多了几成,到那时或许会容易一些。

可如今农作物刚刚种下一批,还远不到收成的时候,目前国库所有都是去年的税收,户部大臣们心中没底,不敢支出太多,以免天灾人祸时还得有大笔支出。

正因为康熙明白,这才觉得麻烦。

太子也是心中没底,想问问康熙得了心安,可惜康熙自己也心中不安。

父子俩想想胤祚在皇庄的这么多辛苦日子,再想想钢筋混凝土那么好的东西不能用到长江黄河常常泛滥之处,就觉得心疼。

不出他们所料,户部没那么轻易松口。

主要是用钢筋混凝土建堤坝的成本实在太高。

偏偏他们在皇庄看到过混凝土路面是怎么建的,知道建起来并不容易,建好以后也很坚固,但到底用锤子锤堤坝和洪水冲垮堤坝的力度不一样,他们还是有一定疑虑。

这件事就被拿到朝堂之上讨论,天天说,天天说,连说半个月都还没说出个屁来。

消息传到皇庄的时候,胤祚蹲坐在那面钢筋混凝土墙壁前发呆。

小小的四岁奶娃蹲坐成一个小团子,双手托腮,一脸深沉,和面前高大的墙壁形成强烈对比,更衬得他整个人越发小只。

张英和李光地本在外面看混凝土路面,听说六阿哥在面壁思过,匆匆赶来,没想到这一位还真的在面壁。

两人放轻脚步,去问一旁无声陪伴着胤祚的张廷玉:“怎么回事?”

张廷玉轻声道:“六阿哥听说朝廷不肯拨款修建,就一直这样了。”

张英和李光地在朝中任职多年,知道每一回国库有大笔支出都得讨论上许久,可他们知道归知道,心理上还是不太认同的。

长江黄河每年泛滥之时,会冲垮无数房屋和良田,受灾面积甚广,无数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

他们没有办法治理这两条河,也只能每日责骂自己无能,可在有办法挡住洪水却因朝廷争论拖延之时,只觉无奈。

一瞬间,两位朝廷重臣仿佛霜打的茄子般,也跟着蹲坐在胤祚身边,一左一右。

等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听说时赶过来,这里已经蹲坐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团子。

索额图还想回到朝堂之上,觉得这是个献殷勤的好机会,赶紧问胤祚:“六阿哥可需要奴才做些什么?”

胤祚微怔,“你有主意?”

索额图正要说话,纳兰明珠赶忙阻止:“你别乱掺和,给六阿哥添乱。”

“我怎么就添乱了?”索额图不服,他本打算听胤祚的去做,纳兰明珠这么一掺和,他反倒觉得自己得做出点成绩来。

“往年都是黄河泛滥,民不聊生之际拨款赈灾,如今没到那个时间,户部自然不同意这么大笔的支出。说得难听些,万一堤坝建了,又被冲垮了,这笔账找谁算?”

胤祚听懂了:“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愿意为这件事担责任,就可以建了是吗?”

一听他这么说,几个大臣就有不好的预感,熟悉他的张廷玉已经叹完了气。

胤祚咻一下站了起来,却因长时间蹲坐双腿麻木,整个人踉跄一下,被张廷玉扶住才没摔倒。

可他半分不在意,双眼发亮:“那如果我愿意担责,愿意出钱,解决掉他们的疑虑和担忧,是不是就可以建堤坝了?”

几个大臣:“……”

多年朝堂生涯,宦海沉浮,让他们下意识选择明哲保身,可就是有这么个人,不顾一切地为大清百姓谋福祉。

令他们觉得愧对身上这件官服,令他们难以直视那双真挚的眼睛。

一片沉默之中,张廷玉道:“可以。”

“哈!”胤祚笑了,“那我这就……”

索额图:“等等!”

纳兰明珠:“六阿哥且慢!”

张英:“此时还得斟酌斟酌。”

李光地:“六阿哥切勿操之过急!”

四位大臣又拖又拉地把胤祚压住,又让人把其他大臣叫过来,一群人集思广益,深夜围读,就想找个更好的法子把胤祚摘出来。

可哪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呢?

总得有人为钢筋混凝土堤坝做担保。

而作为研究者和皇子阿哥,胤祚的身份最为合适。

一日清晨,四岁的六阿哥上了朝。

在康熙和所有大臣复杂的目光下,胤祚结结实实行了个大礼。

“儿臣爱新觉罗·胤祚,愿为钢筋混凝土堤坝做保,不求国库一分一毫,只愿为大清铸造几十年不坏的防洪堤坝,造福长江黄河两岸的百姓,恳请诸位助我一臂之力!”

你们不是担心钢筋混凝土堤坝不行吗?

责任由我来担。

你们不是担心钢筋混凝土堤坝造价太高,国库支撑不住吗?

所有支出由我来担。

胤祚就不信所有的不利因素全部由他担下,这群人还不愿意?

真到那个时候,那就别怪他对这群大臣下手。

朝堂一片寂静,年近半百的大臣们看着跪在地上的四岁孩童,竟说不出半个字。

而坐在龙椅上方的康熙,心脏直跳。

既为自己有这么个儿子高兴自豪,又为臭小子都不事先跟他打个招呼,就这么一力承担而感到气愤。

与此同时,有人将一面长五米,高两米,厚三米的钢筋混凝土墙立在城外。

墙的左右分别站着两个年幼的孩童,身边还有几个孩子敲锣打鼓,吸引所有进城出城百姓们的注意力。

“咚——”

铁蛋:“各位乡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都来看看当今圣上第六子为长江黄河两域百姓,花费半年时日做出来的新堤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