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157)

作者: 心狠手辣的丹宗 阅读记录

福建这地方,山多水多,偏偏就是地少。所以很多人家若是过不下去了,便咬牙下南洋去谋生路。这出海的人多了,这泉州港也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探春听说她父亲贾政就因为代替一位富商献上了从海外来的土豆,就得了一个丰裕侯的爵位,心里便也对海外的物种起了心思。

他夫婿霍二比她看的透彻,可没她那么有信心。

“那海商想了不少法子才把土豆带回来,辗转把东西送到贾家就已经过了几年,东西在贾家手里又过了十来年,这才叫人想起来送到御前,可见,有些事情,便是大好事,中间也多的是波折。”

探春嫣然一笑,叫霍二看直了眼。

“此事艰难我也知道,我听说海外有一年三熟的稻种,我看泉州地处南方,便是没有海外好些地方那样四季如春,想必也能做到一年两熟。我们家分到的良田也不算少,且来了泉州之后又买了不少,想必能试一试。”

霍二在读书上面没什么天赋,又自觉吃不了苦。因此离了南安郡王府之后他也着急,探春说得还算有理有据,他也忍不住动了心。

“那你为何还要买那许多山?”

探春道:“我看着南方果子极多,好些果子便是江南也没有,我家有做果子露和糖水的方子,我出门时太太虽然什么也没给我,但日常也教了我不少手上功夫,我还有不少厉害的陪嫁,想必这专程栽种果树,也是一个养家的法子。”

霍二觉得买山种树这法子好,只是终究不能下定决心直接组一只船队出海,他们夫妻家底不薄。

但是出海一趟最少也要十来万。若是稍微哪里不对,他们便要血本无归不说,连养家都养不起了。

探春却很乐观,“眼下父亲健在,我们若是出海,还不用受那些盘剥,几乎只要有船回来,最差也能回本。

太太以前便教我们,那海外多的是上好的香料,也就是如今那西域出去的路。因为环境变化阻挡了不少商人,要不然也轮不到这泉州海路的兴起。”

这说法还挺新奇,不过也确实触及到霍二的知识盲区了。反正他是更加佩服荣国府,也庆幸能娶到探春这样的学识渊博又眼界开阔的好姑娘了。

于是他主动说道:“今年中秋跟重阳的节礼,咱们便多用心准备吧,以前都是世子妃准备的,咱们都插不上手。如今可不能用那些个样子货糊弄你家长辈跟姐妹。”

探春简直喜出望外,她知道贾家远在京城,平日里虽然各色新鲜果子也不缺,但毕竟比不得福建广州等地,往年也就罢了,今年她自己当家做主,至少给荣国府的节礼一定要用心准备才是,她知道贾母还惦记她呢。

霍二又提建议道:“泉州靠海,这海鲜干货比别处更加易得,今年咱们不妨给荣国府多送些。你往常不是还念叨岳母最是喜欢两寸大小的小鲍鱼嘛,趁着夏秋天气好出海,咱们早早让人准备起来吧。”

这年头因为远洋的大船都是出海做生意的,也就是航行途中遇上了才会往下网捕鱼,以保证饮食,寻常时候渔民大多都是在近海下网。

因为海产丰富,探春轻易便得了不少实在的干货跟新鲜的吃法,单单是那些海货,便足够有面子往荣国府走礼了。

探春夫妻有了事情做,日常有商有量,感情只会更好。尤其是自从霍二分出来之后,又因为南安郡王上了年纪,想着若是等南安郡王去世之后世子上位,只怕不找他们夫妻麻烦便是好的了,霍二便成天往外头跑,希望在年底以前把船队的事情落到实处。

而探春也接到了通过王家商队传来的书信,是黛玉跟宝玉在信上说贾母年纪大了,容易惦记儿孙们。尤其是出嫁的姑奶奶们,希望探春能时常跟家里通信。

探春接到黛玉和宝玉的信,真是高兴得不得了。看了信里面的内容,她相信贾母是真的惦记她,心里对王晴的那点惧怕也都散去了。

“其实从我的嫁妆我就该明白,太太虽然确实没有给过我什么银钱首饰跟田庄铺子什么的。

但是教养都跟其他姐妹是一样的教养,也从不拦着任何人跟我亲近。可见她还是没有把我姨娘的错记恨到我身上来。”

霍二确实佩服王晴,单看探春的教养,他就知道王晴肯定没有亏待过探春跟贾环姐弟。

要不然贾环哪里有钱,能置办让他们府上世子夫人都看得上眼的节礼。

他揽过激动得手抖的探春,柔声说道:“你也对岳母十分孝顺啊,连她喜欢两寸大小的鲍鱼都知道。荣国府便是身家丰厚,按岳母的性子,日常怕也不会经常吃鲍鱼。可她老人家吃过几次,就被你留心记住了。”

他还有一个猜测,从前王家放弃海贸已经差不多二十年了。可最近十年的样子,又开始慢慢捡起来了。

如今连王家的新商队都已经走到泉州跟广州来,想必其中也有想要关照探春这位出嫁姑奶奶的意思。

第151章 一五一

中秋节,今年王晴做了咸蛋黄的月饼跟糖渍水果馅儿的冰皮月饼。

往年她最多也就是出几个新鲜的模子,印一些新鲜的花样来,今年拿出这两样从来没有见过的月饼,看起来好似她对今年的中秋节十分重视。

就连贾母都在猜测,她是不是想明年中秋以前就搬去对面的丰裕侯府了。

贾母十分不乐意二房搬出去,当初愿意出钱给二房买房,也是因为必须要给宫里和朝廷一个态度而已。

况且她也知道对面三座府邸都不成样儿了,修缮起来说不定要比重新建房所花的时间还多呢。

她老人家心里不如意,便直接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搞得荣国府上下,跟隔壁的贾蓉贾蔷都紧张得很。

而贾赦念及贾母是真上了年纪,贾政也岁数不小了,还只是工部一个五品官儿,便干脆让贾政上了折子辞官,回家好专心侍奉贾母。

贾政也觉得每天上值听辛苦的,再说他身上还有个爵位呢,宝玉在翰林院做得不错,就连贾兰也中了秀才,便直接听了贾赦的话,很快把折子递到了平熙帝跟前。

平熙帝又拿出前几日林如海递上来的请辞折子,又想到年初便退了的王子腾,心里还真有些感慨。

荣国府这下一辈眼下官职最高的是贾琏,他已经筹备好了管着羊毛生意的衙门,想着还是让贾琏过去做个理事吧,再加上他在户部也立了一点功劳,这品级大可升到正四品。

这么想着,平熙帝便同意了贾政跟林如海的请辞,再加上羊毛生意已经初见成效,这天儿才刚刚转凉,内务府就已经在更加寒冷的地方赚了不少。当然,眼下放出去的毛衣,主要是针对稍微有点钱财的人家,这质量自然比不得有钱的人家用得好。但在御寒效用上也没差多少,最大的差别是体现在肤感上。

平熙帝一脸感慨,他也没想到这羊毛的生意如此好做,这还没有完全铺开呢,就已经开始回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