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躺赢的科举人生(168)+番外

赵云安又拿出另外的:“这是为两位弟弟准备的,六姐姐说了,他们身为长子长媳,原本该奉养二老,如今却远在京城,让两位弟弟都受累了,她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便先给了见面礼,这样两位弟弟可以买些可心的。”

银子可比什么都实在。

常泰也已经娶妻,这会儿笑道:“照顾爹娘也是我们当儿子该做的,大嫂也太客气了。”

除了常家大房的人,但凡是上了牌面的都有,赵云安一一指出来,也难怪出门之前,赵月莹还特意写了单子,生怕他忘记了。

常家老祖母高兴的不行,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快歇一歇吧,这都不急。”

“我这孙媳妇简直没挑了,又孝顺又懂事,更难得还有个这么体谅人的弟弟。”

赵月莹确实是做得体面,给的东西也都合适,让赵家人笑开了花。

赵云安见他们都高兴,这才坐下来喝了口茶,暗道六姐姐的任务完满完成。

他摆了摆手,示意马贵常顺可以到处走走,左右他在常家,压根不需要伺候的人。

常顺想了想走出了门,马贵倒是无处可去,就低着头站在他身后。

为了迎接赵云安,常家老祖母再一次亲自下厨,又是做焖肉,又是做酥饼。

到了饭桌上,赵云安瞧见不只酥饼,连糖饼,蒸饼都有。

常家老祖母笑盈盈的说:“听大郎说你爱吃饼子,奶奶特意多做了一些,你捡喜欢的吃,在这里就跟在家一样,千万别收着。”

赵云安吃了两个就饱了,瞧见碗里头还有好多,忍不住想念起常顺来。

常顺离开了常家,一路到了村后的小山头上。

领养他的常寡妇男人早死,家务横财,死后也没占到什么好地方,不过幸好埋进了常家祖坟,这些年也有人随手帮她除草上了土。

常顺走过去,将今年的杂草拔了个干净,又将土添了个瓷实。

做完这一切,他才跪下来磕了三个响头。

“婆婆,少爷对我很好,我现在每天都能吃饱,他是个好人,我想一辈子伺候他。”

说完这话,常顺便不知道说什么了,只静静的跪了一会儿。

等日头差不多了,常顺才慢慢爬起来打算下山。

谁知刚走几步,身后有人追上来:“常顺,你是常顺吧?”

常顺回头,看见是个四十左右的中年汉子,瞧着有些干瘦,他已经认不得是谁。

男人嘿嘿笑着:“你咋长这么高这么壮了,要不是瞧见你给老寡妇磕头,我都不敢认了。”

“他们都说你走大运,跟了个好心人,之前我还不信,现在倒是信了。”

要不是好心人,能养这么个能吃还笨,长得跟钟馗似的家伙吗?

常顺皱了皱眉,并不想搭理他,转身继续往山下走。

“哎,你等等。”

男人却喊道:“小子,你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身世?”

第73章 身世

“哎,你这孩子,跟你说话这么不听呢?”

男人没料到自己喊了一声,常顺却跟没听见似的继续往前走,似乎对自己的身世完全没兴趣。

这跟他预料的可不同,他不得不伸手拽了一下常顺,才把人拉住了。

常顺拧着眉头看他。

他长得高,又壮实,早已不是当年瘦小的孩子,即使不做什么,光是冷着脸居高临下的姿势,就让男人有些害怕。

男人讪讪的松开手,但想到自己的目的,还是鼓起勇气道:“常顺,你跟着那大少爷去了京城,听说还进了伯府,肯定弄到了不少银子吧?”

常顺只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男人嘿嘿一笑,搓了搓手:“我可打听过了,官大人家里头的丫鬟,每个月都是有月钱拿的,你伺候那少爷肯定也有吧?”

“知府衙门里头,丫鬟一个月能拿五钱银子,你在伯府肯定拿的更多吧?”

常顺抿了抿嘴:“不说我就走了。”

“哎哎哎,等等。”

男人连忙喊道:“你这孩子,也太心急了一些。”

“我好歹也算是你的长辈,当年你快饿死的时候,我还给过你一个红薯,这你都忘了?”

常顺仔细看了看他,依旧没找到熟悉的痕迹,他只记得常婆婆死后,村长和常安大哥家偶尔会接济。

男人却以为他想起来了,又说:“当年老寡妇死的急,也没留下什么话,可我这儿有你爹娘留下的东西。”

常顺不太信这话,如果真的有什么东西,常婆婆临死的时候怎么可能不告诉他。

“你别不信。”

“当初你讨饭讨到了常家村,一开始可没被老寡妇养,那时候你住那破庙里头。”

“后头生了病,眼看着要死了,老寡妇才心软收留了你。”

“那时候你病糊涂了,有些东西就拉下了。”

男人说到这里,脸色有些讪讪,嘀咕了一句:“我瞧着没人要,就索性捡回去了。”

常顺冷着脸盯着他,似乎在判断这话的真假。

男人被他看得不自在,色历任内的喊道:“你到底要不要那些东西,要的话拿钱来买,不要我就扔山里头了。”

“你可想清楚,有了那些东西,指不定你还能找到亲爹娘。”

这话他说的有些心虚,毕竟能让孩子讨饭吃的,爹妈肯定早死了。

亲爹娘?

常顺低下头,一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年纪小挨饿的时候,他也时常会想自己的爹娘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放任他一个人出来讨饭。

但是随着一日日长大,常顺反倒是不再想了。

他要做的事情太多,跟在少爷的身边要学的也很多,尤其马贵大哥那么聪明伶俐,常顺总觉得自己不多看多学多听,就会被彻底比下去。

那样子,他对少爷就没用了。

常顺知道自己不聪明,他流浪到常家村的时候,其实年纪已经不算小了。

可常顺不太能记事,也许是那次高烧烧坏了他的脑子,他只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是能吃饱的,但住在哪里,有什么亲人,却完全不记得。

就连乞讨流浪的印象也迷迷糊糊,只记得吃不饱,很饿,饿得看到路边的草也抓来吃,一直到被常婆婆收养,常顺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但即使是那几年,他也依旧吃不饱,肚子里总是很空,不管吃下去多少一会儿就饿了,饿得眼前发黑,脑子越发转不动了。

村里头的孩子喊他傻子,常顺也不在乎,他甚至自己也觉得自己有些笨。

后来常婆婆死了,常顺便过起了吃百家饭的日子,常家村也不算多富裕,谁家愿意养一个外来的流浪儿呢?

他甚至不是常家的血脉。

即使有村长看顾着,常顺也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再后来,他遇到了少爷。

常顺永远都记得那一天,村里头的孩子都能坐马车,那匹马可真大,看着很肥,少爷说了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做,他也想,却被人推了下来,摔了一个跟头,吃了满嘴的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