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化宋(275)+番外

诸人倒也没有担心王洋会被方腊拒绝——以王洋这些年的声望,说句不好听的,来投奔方腊都是给他面子,方腊就算把他供着,不可能拒绝一位名士。

而王洋在两天后收到消息时,这位文弱书生几乎是立刻南下,同时回消息,让张荣护好师尊,若出了什么事,千万不能让公子由着性子来。

赵士程看得颇为无语。

明明他已经是十五岁的成年人了,这些人还把他当孩子,就离谱。

不过,既然不能亲自在方腊那里搞事,赵士程就只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在纸上,到时托付给王洋了。

同时,也要试验一下。

这也是他这次一定要亲自来杭州的原因。

他要利用方腊那追求平等的教义,在他这里搞一个土地分配试行政策,将周围世家大户的土地统计丈量,看要如何分配。

不要小看了“分配”这两个字,古往今来,这永远都是王朝轮回的关键,哪怕是一个村的土地,也会有离水源近、有离水源远,有贫瘠、有沃野,有的人家丁口多,有的丁口少,有的势大——如何建立一个基础组织,怎样才能让如今的农人接受这样的分配,又要怎样管理。

这些都是当年在马爷课程上老师和书本都不会写的东西,他必须利用方腊这个注定会失败的政权,来试一试要怎么进行,同时最好能培养出一些管理分配土地的人才,将来在大宋施行时,才不会像王安石变法那样,人亡政息。

他相信王洋也会知道这事有多重要,只要王洋同意给他打掩护,大哥和张荣就都会很好糊弄过去。

江南本来就是大宋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方,凡举宰相六部一级的高官,都以在江南的置地养老做为退休理想,比如蔡京就在这里有数千顷的土地,朱勔更是有良田30万亩、有比皇宫更华丽的林园、江南第一的“朱氏林园”,用这里来实验,再理想不过了。

如果能将方腊军再改造一番,嗯,到时抵抗金人的大军说不定也有了。

这要是实验失败了,倒霉的也是方腊一家,反正他们也不是什么好人,没有良心的负担。

所以,他在这里,就先谢谢方圣公了。

第192章 您放心吧

王洋收到消息就立刻快马加鞭地赶过来了。

不敢慢啊, 公子素来心思诡秘,去晚了说不定他便又搞出个什么大摊子,让大家都没法收拾,只能由得他的办法来。

大公子和张荣不可能阻止他多久的。

一路风尘, 只花了十来天, 王洋便来到了苏杭之地, 也来不及看这里有多繁华, 就一头撞进公子所在的宅院, 看到公子和大公子都在,这才大松了一口气。

“张荣呢?”王洋忍不住问道。

“西城门那去了, 迎接方腊入城。”赵士程随意答道。

他来得很赶巧,这一天, 正是方腊军带着大军, 入主杭州的日子。

这两个月,方腊军的大名已经不是那么好听, 毕竟, 无论说得再好听,众人跟着方腊造反的原因都是想要吃香喝辣, 所以沿途军纪败坏,到处烧杀抢掠。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 那就是每到一地, 他都会将当地官吏断其肢体, 探其肺肠, 熬出膏油, 丛镝乱射, 怎么狠怎么来。还会直接杀戮当地大户, 抢其钱财, 但却不是分给民众,而是分给教徒与各位长老。

但这种行为,明显得罪了整个江南的读书人。

毕竟以酷刑治天下的,在他们眼中,也就是暴秦前赵一流而已。

大宋这些年深耕文治,在整个天下读书人的心里,有从古往今来都未有过的崇高地位,方腊这种不尊重读书人的行为,被整个江南抵制,几乎没有一个有名气的书生或者官吏投奔方腊,以至于这么久了,方腊身边连个有名一点的谋士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方腊在各地的治理,可以说是没有治理,因为他们任命的都是教徒,教徒们大多是贫民,又有几个懂得治理地方?

这次能攻下江南数十州,靠的还是花石纲这十数年的祸害,大失民心,但等到大家看到这方腊的行为比朱扒皮还不如,又会立刻怀念起大宋来。

“这次东南大乱后,百姓必会思安,只要不乱来,便不会出事,”赵士程拿着收集来的消息感慨道,“所以,依托教派起事,终是有太大的局限性,神佛救不了天下啊。”

王洋轻叹一声,坐到公子身边:“那公子打算何时离开杭州?”

赵士程看他一眼,又给了大哥一个眼神,示意大哥离开一下。

赵士从冷笑一声,出门关门,走之前还示威一般挥了挥手上玉尺,表示你给我把皮绷紧了。

见哥哥走了,赵士程才低声道:“我暂时不想离开,你别急,听我说,我说不离开,是不离开江南,而非不离开杭州。”

他低下头,轻声说起了他的计划,包括如何在这里实验土地的分配与管理,如何下放人手,如何建立一个基层……

后世的国家在土地国有上试验了许多次,也做过许多办法,但都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收入公有,会丧失积极性,而土地拆分,则会影响生产资料的均衡。

王洋这些年也有了极多的经验,闻言不由阻止道:“公子有所不知,这土地非是一成不变,有的村落,一家的宅地,全看男丁够不够……”

在农村,一户人家的男丁多少,就决定了地位,男丁多的,能赚到钱,能多伺候一季土地。那收成下来,十几年时间,总能凑到钱,添上一几亩薄田。

但这也不是不变的,有家庭,一但没有生出男丁或者男丁夭折,孤儿寡母的田地便会被人瓜分,又或者人丁不够,种不了那么多土地,也会被其他人觊觎……

总的来说,就是土地的契约是流动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一劳永逸,只要是有人在管理,那么,宗族也好、农户也罢,甚至是官府,都会想办法从中获益。

“村子中是讲人情的地方,”王洋总结道,“一个村里大多一家宗族,他们会与外村通婚,我们的治理,进不了宗族,但是公子,您知道我最佩服您的是什么吗?”

赵士程看他。

“您给宗族里被欺压,活不下去的人指了另外一条路,”王洋微笑道,“以前在密州,城里的客户比村里客户还不如。村里客户被赶出了主户家的土地,还能靠着存粮、野菜坚持些时日,去寻新的主户佃地,但城里不行,他们一旦没有了工活,便要卖儿鬻女,或者连自己也卖掉。”

“你发现了么,在密州,就算很多人不入咱们的大工坊,但依然有很多小工坊会招人,还有很多人,靠着小工坊生活,就算是村里客户活不下去了,也能在城里找到一丝活路。”王洋轻声讲解,“人活着,会自己想办法,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会做出很多你我想不到的事情来。所以,你不要做得那么着急,咱们可以一个县一个县地慢慢来,相信弟子,会找出合适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