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球天灾(141)

作者: 鸩离 阅读记录

当司南家里柴油发电机、钻井设备各种声音轰隆隆响个不停时,住在附近的邻居都跑出来凑热闹。

有跟盛母相熟的大婶问她:“盛大姐啊,你不是跟那个程太太一路的?你说她放着我们外面那条溪流不用,干啥费那个事要去打口井。”

盛母解释:“小南说那条溪流用得人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大家都挤在一起用那溪水,怕不卫生,喝了会拉肚子。”

“这样啊。”那大婶若有所思:“果然是医生家属,比较讲究,不知道打一口井要多少工钱?”

盛母伸出五根手指:“五十斤大米。”

“这么贵啊!”旁边听她俩说话的另外几个大姐瞪圆了眼睛:“这是换算成积分,我家男人到工地上干活,得干十天,才能赚到五十斤大米!这么多米,我们一家六口人煮稀饭吃,能吃上一个星期了!我刚才还想跟着打口井的,现在想想还是算了,人多就人多,我也不嫌脏,只要石山顶上的雪山一直在,溪流就不会断流,水脏点也没什么。”

看热闹的人渐渐散去后,盛母拉着站在司南院门口看打井的程薇问:“薇薇,你们家打不打井?”

程薇在一片嘈杂的轰隆声音中,捂着耳朵大声道:“啊?你说什么?”

盛母又把话说了一遍,她大声回答:“当然要拉,我哥说了那些经历过的天灾可能会重复出现,为了避免再出现高温干旱没水喝的天气,我们当然要打井。”

她声音很大,那些打井的大叔、凑热闹还没走远的大妈大婶听见后,都变了脸色,窃窃私语。

“已经经历过的天灾还要重复?”

“要真是那样,那还要不要人活了!”

“她们说得是真的?还是假的?”

“真真假假,问问那些当兵的不就知道了。”

石山半山腰,位于山腰深处修建的石山军事指挥部山洞里,一群身着军装,级别在团长以上的石山诸多军官,正在开会。

一个军官汇报完石山下所有的情况,顺便提了一句刚刚从百姓们得到的天灾可能重复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诸位对百姓们的说辞有何看法?”坐在投屏地图下,位于长方形会议桌子最上方的位置,一个半鬓发白,一脸正气,胸前挂满勋章,师长级别的叶师长神色凝重问。

下首的十几位军官纷纷发言:“我觉得可信,毕竟两年前凭空冒出来的两个末日预言帖子,都印证了好几个天灾。”

“我觉得不可信,从两年前高温开始,各种关于天灾的谣言流言四处在传,我们最初为了印证那些流言的真实性,花了很大的人力、时间、精力去一一查证那些消息,最终都只是那些百姓闲得没事做,随口开得玩笑。”

“那你的意思,这次听到的消息要跟前几次一样,不管不顾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与其浪费时间精力在那些莫须有的消息上,不如按照两年前的末世天灾顺序,好好的做好下一场天灾预防工作,减少百姓们的伤亡。”

“你说得轻巧,现在杏城政府要把杏城及周边十几个大县市的幸存者全往我们石山移,目测人数不低于五百万人,这么多人,我们石山有再多的人力物资也不够用!如果不把百姓们流传的消息确认,只会引起大家的恐慌,到时候人们哄抢物资,不配合我们军方的建设,所有人都只考虑自己,我们就算有枪,也不可能对百姓出手。”

“难道你要一个个进行排查吗?那要排查到什么时候,就算排查到人,你怎么确定那些消息就是真实的?”

......

“好了,都安静。”眼见底下几个军官越说越激动,就差吵起来了,叶师长皱着眉头打断他们:“派一队人去打探消息是否属实,切记要秘密进行,不要打草惊蛇。另外要抓紧基地各方面的建设,务必在末日预警的严寒之前,修建好所有的房屋设备,让百姓们有地方进行避难。”

一个年纪较为年轻点的军官犹豫了一下道:“首长,我们石山地处西南,除了少部分地区到了冬季会出现下雪冰封的天气,其他地方都是湿冷天气,常年不下雪,一直没有像北方那样提供暖气。如今严寒在即,我们就算修理了供暖管道,没有燃气,也没有那么多的煤炭、电力来供应暖气。而且据那个末日预警的印证,每个天灾都会提前,我担心这次的严寒也会提前,供暖方面您看......”

叶师长沉默不言,眉头紧锁。

他自带一股长年在位的威严气势,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聆听他的指示。

“石山现有的煤炭留到严寒供暖,优先供应工业区、农业大棚种植、畜牧业区,军人、及军人家属住宅区等区域。”叶将军思虑了一会儿,开口道。

他威严的声音透着些许沧桑无奈:“同时提醒百姓提早伐木过冬,如有必要,可放少量煤炭出来,进行积分兑换使用。”

“是!”所有军官大声应答后,纷纷收拾自己桌前的文件,起身离开。

程薇不知道因为自己无心的一句话,引起军方重视排查。

她看司南家的水井打好以后,出的水无比清澈,喝起来有股山泉水的天然淡甜味道,连忙拿出五十斤大米,请那四个打井的师傅在自己院子里也打一口井。

盛母原本心疼家里来之不易的粮食,还再犹豫要不要打井,现在看程薇要打,司南还在旁边表示,等给程薇打完了,她还要再拿一百斤大米,给她舅舅、姑姑两家人租赁的空房子里再打两口井,盛母也就不再犹豫,同样拿出五十斤大米,请打井师傅打口井。

他们三家人前往基林县载了大量米面食物回来,光大米每家人就载了五袋一百斤重的大米回来,他们有粮食请人打井,附近的邻居都不出奇,只是啧啧称叹他们真是好运气,出去一趟就能找到那么粮食回来,掀起附近邻居外出寻物资的新热潮。

打水井的事情并不简单,因为石山土地坚硬,还要确定方位是否打下去能出水,打井消耗的时间比在其他地方多一半,五口水井打了快三天才打好。

司南三人支付了打井师傅们以粮代钱的工钱后,程溯铭定得砖头也被砖厂工人用平板车,一车车的推到门口堆砌。

程溯铭忙里偷闲的找了二十个工人过来帮忙修葺房屋,说好的工钱是每人每天三斤大米、三斤面粉、一个肉罐头,选得都是干活勤快的建筑老师傅。

他们有心想在程溯铭这个医生面前刷个脸熟,以后家人生病找他看病好说话些,不到一个月就把所有活计都完成。

期间他们按照司南的要求,楼顶上修建的温室,四面墙修成双重的火墙,墙上糊上水泥后,内墙上隔一米五的上下距离,修建三圈凹槽,用于以后种植灯光蔬菜、草莓等等。

地面则先做好多重防水防漏防裂开的措施,再缕空修建一层地热层,用砖头分成十个长宽约八平方米的小方块,四角弄个小洞便于出水,小方块之间留条小道,四通八达的通向各个方块地,方便分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