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第一卷王(147)

不过短短几年,康熙竟然老得如此快。此时,齐佑叫他一声祖父也不为过!

齐佑见到了大阿哥,再见到梁九功,看到了在宫里的人,都迅速苍老。

看来,不是韶光催人老,而是重重的宫墙,无尽的争斗,将人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齐佑只在一瞬间,就打定了主意,他安排好学堂里的学生后,要赶紧离京。

与其深陷泥沼,倒不如去做点实事,不能辜负活着的每一天。

第八十三章

康熙没有留大阿哥, 等请过安交差之后,便让他退下回府了。

齐佑在一旁,不动声色瞧着父子俩的互动。看上去倒普通寻常,彼此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他竟然难得不知该如何形容。

待剩下两人之后, 康熙脸上的笑一下退去, 拉着脸训斥道:“你这个.....这么多年都不回京来瞧瞧, 亲也不成。比你小的几个弟弟,都已经当阿玛了。”

齐佑好脾气笑着, 赶紧赔了不少, 说道:“汗阿玛身子可还好?”

康熙脸色一下又缓和了,哼了声,回了句亏你还记得,接连吩咐人去打水来,伺候齐佑洗漱, “你赶路累了, 等用过饭之后再说。”

他们虽是父子,君臣却在前。齐佑已经长大了, 与以前小的时候不同。

既然君在前子在后,就要先有敬, 再有孺慕。

这点实在是太难拿捏,齐佑自己都感到怪异,想了下干脆放弃, 就照着本性来。

齐佑边与康熙说着闲话,边洗漱之后, 梁九功领着人提来了食盒摆饭。

康熙除了与几个小儿子说话时, 能放松一下, 在齐佑这里,享受到了久违的天家亲情。他笑容满面,对指挥着小太监们摆饭的梁九功吩咐道:“就摆在八仙桌上吧。”

与康熙一起用饭,平时都是分桌而食。齐佑看着康熙慈爱的神色,突然想到大阿哥远香近臭的抱怨,禁不住感慨不已。

在京城久呆,难免会被卷入进去。康熙高高坐在龙椅上,对下面人的动作看得不说一清二楚,也至少知道七八成。

等到那时候,康熙还有这份慈父心思吗?

齐佑不苛求一定要父爱,帝王之家的爱难得,他只担心会给自己想做的事情带来阻碍。

桌上的饭菜,有鱼有肉。康熙向来吃得清淡,齐佑看到桌上有道得上油腻的八宝鸭,还有蒸的红尾鱼鱼干。

他知道这是康熙为他所准备,指着鱼干笑道:“汗阿玛,这个鱼我给您带了些回来。”

康熙立即警惕盯着他,说道:“又要收钱?”

看来,每次卖东西给内务府,已经锻炼出了康熙的下意识反应。

齐佑笑眯眯说道:“是孝敬给您的,不要钱。”

康熙愣了下,很快笑起来:“这才像话,还知道不收钱。这些年呐,我看到北地回来的马车,头就疼得紧。”

齐佑低下头,佯装歉意,说道:“让汗阿玛操心了。”

康熙没好气横向齐佑,横到一半,复又笑起来,说道:“快吃吧,等下菜都凉了。”

两人说说笑笑吃饭,康熙看到齐佑吃相斯文,倒很满意他的规矩。

只他那饭量,令康熙直看得乍舌。桌上的饭菜,都几乎被他包圆了。

康熙想拦着齐佑少吃些,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转而心疼起齐佑。

吃不下肯定是没做事,肚皮不饿。齐佑成日忙碌辛苦,不吃多点哪能吃得消。

饭后坐下来吃茶,康熙这才问起了北地的安排与一些事宜。

齐佑一一说了,康熙听得不住点头,唔了声,说道:“这些年你将北地治理得很好,粮食收成总算能抵一些水师的军饷。先前我在思索一个问题,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你替我想想。”

康熙抬眼看向齐佑,眉头微皱:“关内的地,能开荒的几乎没了。黄河经常水患不断,下游的百姓遭灾后,听说有人逃难到了关外。照说修了柳墙,我知道太过宽敞,拦也拦不住。北地那边,你究竟收留了多少来逃荒之人?”

从关内逃荒而来的百姓,齐佑的确收留了一些,但不多,约莫只有近两百人左右。

其实逃荒的人数,应当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一来路途遥远,二来要穿过柳墙,路上还要避开重重关卡。最后能被齐佑收留的,只能算是他们命大。

齐佑沉默了下,老老实实说了数据,直言不讳问道:“汗阿玛,您可是想要放开关口?”

康熙提到这个问题,就头疼不已,烦恼无比说道:“我是有这个打算。天灾人祸,实在是难以避免。朝廷年年赈灾,最后还是有无数的百姓没了命。”

兴许上了年纪,康熙的心软了许多。对百姓软,对朝臣们更软。

齐佑算了一笔账,户部穷是常事,就不指望他们。若内务府那边能稍微紧一紧,百姓所受的那点灾害损失,弥补他们绰绰有余。

可惜,康熙虽然算是节省,皇室的巨大支出,依然是天文数字。

关内也不是没地,阿哥皇子们开府的田庄,每个都上万亩。

但这些,齐佑无法跟康熙提,提了他的兄弟们,得把他撕了。

尽管皇庄的收成,对皇子阿哥们来说,在他们府中收入占比很小。大笔的收益来源,还在于铺子的买卖,以及各种说不清楚的收入。

对于康熙的犹豫,齐佑清楚得很,肯定是受到了阻力。

汉官不会去管这些,应当是觉罗氏与旗人不满意了。

果然,康熙说道:“他们每次都有一大堆意见,各种借口,听起来冠冕堂皇。不外乎他们想要将关外的地,全部拿来分给八旗的人罢了。”

八旗子弟的人口越来越多,朝廷户部要给钱粮养着,越来越吃力。

朝廷这边苦,八旗子弟们同样不满。他们最初分到的地,房屋,足够他们悠闲度日。

架不住他们像是偷油婆那样,飞快开枝散叶,儿孙满堂。加上如今已经不是刚进关时的消费水平,各项物价都有一定程度上升。

旗人的禄米,旗兵的俸禄未变,他们的日子过得愈发拮据。

关外的沃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块巨大的肥肉,都眼冒绿光盯着呢。

康熙气得胡子乱翘,恨恨说道:“这些蠹虫,他们说旗人的祖宗都在关外,祖宗之地,后世子孙人人有份。偏生便宜了其他部落,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你瞧瞧,他们这都是什么话!”

瘦田无人耕,耕出来有人争。

康熙先前考虑的是祖宗龙脉,如今不同,关外土地肥沃,能种出庄稼粮食。对他来说,肯定是实实在在的赋税更重要。

在旗人与汉人之间,康熙偏向了要纳赋税的汉人,让黄河下游受灾的百姓,迁过去耕种。

八旗搬出祖宗来,当然是一个借口,但这个借口也不好反驳。

齐佑不想戳康熙的肺管子,戳了也没用,还是得解决实际问题。

思索了一阵,齐佑提出了三个解决办法。一是关外的土地,旗人跟汉人一样纳赋税。二是旗人在十年内不用纳粮,十年以后,他们能领到的禄米,必须逐年递减。三是调整军饷之出,改变绿营与八旗兵丁的数量配比,增加汉军。

上一篇:青寂刀 下一篇:皇家喜事:本宫要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