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八阿哥(196)+番外

作者: 过敏反应 阅读记录

明朝鼎盛时的朝贡贸易,已经在海外打开了广阔的市场,提到东方,那些番邦商人们也总是对精美的瓷器丝绸,或者芬芳的茶叶更感兴趣。

而此时的明朝自顾不暇,官方的海上贸易自然也数量锐减,额勒这两次出海,看着他熟悉的东方面孔,最常被人询问的就是交易品为什么没有瓷器和丝绸,他们更愿意用这些来做交换,而不是金银宝石。

他们带去的交易货品中也是羊毛毡毯和柔软的兽皮更受欢迎,毕竟如果选择用金银交易,番邦商人无法再进行二次倒卖,会亏损掉一部分投机所得。

额勒把自己的顾虑告诉平安,毕竟八阿哥神通广大,连危险未知的海上风暴都能摸清规律,想来也能弄来适合交易的瓷器和丝绸茶叶。

这倒是没什么关系,没人会跟钱过不去,只不过可能他们交易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银罢了。

野生动物资源有限,兽皮都是从民间压价购得,一方面为了保护动物资源,以免日后花费更大的力气恢复生态,另一方面,如今已经有了高产作物,急需更多的人口回归耕种。

平安还打算这样持续压价下去,削减民间的捕猎之风,让更多的猎户回归农田,产量绝对不可再增加。

丝绸倒是可以考虑,桑树好种易活,在关外也有分布,只不过盛产丝绸之地都在江浙一带,关外自古以来便没有织造丝绸的基础,一切都需从头再来。

他又要去哪里无中生有,在关外平白的“生”出一条丝绸生产线来。

平安越想越觉得头大,

“算了算了,一时半刻的我上哪儿去给你找丝绸和瓷器,种茶更是别想,咱们关外气候不适宜,即便价格贵些,给他们就是了,我又不要什么奢侈品,你只要把种出来能吃的东西给我多带回来些就行了。”

想到西红柿,他又补充道,

“那些番邦人不敢吃的也带回来,万一也能吃呢。”

他的本意只是想把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却并没有传到关外的那些作物找来推广,搭乘着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东风,把美洲那些高产作物弄来。

先抵挡住小冰河期灾害频发的危机,再说进一步的谋求民生发展,什么珍宝奢侈品,都是贵族喜欢的东西,哪儿有钱握在百姓手里实在。

额勒却面带犹豫,提醒道,

“阿哥再想想,作物要找,可珍宝也要有,您忘了海船是怎么来的?”

对哦!

海船是他带回来砗磲珊瑚之类的东西后从皇太极那里拉的赞助,奢侈品在平安这里虽然没什么用处,但古人喜欢,不得不买。

平安:“……总之你全权负责,你觉得什么好就多带些回来,我出钱。”

古代中国对外一直是贸易顺差,卖得多,入得少,他们却反了过来,什么东西都靠去外面买,现在的贸易顺差全靠额勒打劫倭寇,但倭寇总是有限的,时间久了自然不是办法。

船上暖和,平安托着下巴坐在箱子上,让额勒把人都招呼过来,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你们都过来坐,也帮我想想,有什么特产是咱们有,但番邦人没有的,这些东西就可以拿出去卖掉换钱,再买咱们没有的东西回来。”

提到独有之宝,额勒还真知道些,他与船上的参将坐成一排,后面是各船的船长,再后面是船员,一群人整整齐齐的坐了一大片。

额勒遥指了一下北方,

“八阿哥容禀,奴才家乡原本在长白山下,长白山多参,到了时节便有许多人结伴上山,挖参贴补家用,一株上品人参,能保一家十年温饱。”

山参交易价贵,又是一门珍惜药材,市面上买卖稀缺,咱们或许可以年年去山下收购,再高价卖给番邦人。”

人参?

这种药材即便是在现代也价格十分高昂,若是货真价实的野山参,身价自然更会翻倍。

不过……野山参就没必要了,可以在山中搞些人工养殖,既可以大批量产,又不会破坏生态。

平安点头,

“可行,你既然说族中原本在长白山下,此事便交给你,你可以自行选人负责,不过不需把山上挖的乱七八糟,试试人工来养,咱们卖自己种的。”

参将沉吟半刻,

“独有之物……山中多宝,人参、鹿茸、紫貂皮,这最后一个是兽皮,您说不许,那就只有人参和鹿茸比较适合了。”

鹿茸也不错,鹿角年年生,可以专门养些鹿,就是这功效嘛,让他有一些不好意思开口。

不过不重要,能挣钱就行。

平安满怀期待的看着他,

“参将大人可认识会养鹿的人才?”

被八阿哥这样期待着看,小孩子一双眼睛亮闪闪,可爱得很,参将好容易才忍住没有一口答应下来,